APP下载

香气氤氲高士魂

2015-05-30张阳丹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2期
关键词:香山词人

张阳丹

博山炉中沉香火

文人士大夫的焚香品香,风雅渗透到骨子里面,品香与斗茶、插花、赏画同为贵族精神生活追求的极致,这是一种结合了财富和学养的文化生活方式。

焚香,成为文人雅士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须臾不可离。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描述焚香情形:“于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香合大者一,置生熟香;小者二,置沉香、香饼之类;箸瓶一。斋中不可用二炉,不可置于挨画桌上,及瓶盒对列。夏月宜用瓷炉,冬日用铜炉。”可见焚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里也可以看到文人对沉香用具的讲究以及沉香品类的多样化。

宋代许多词人骚客以沉香入诗,在更早的时候,也有不少诗人把沉香写入诗中。譬如唐代就有李白、白居易、罗隐等诗人与沉香结缘。

李白的《杨叛儿》吟道: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杨叛儿》本来是北齐时童谣,李白借用为诗名,抒发自己的情感。青年男女唱歌、劝酒,诗中的白门,本是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是男女欢会之地的代称。最牵动人心的是白门柳,醉而留宿,充满柔情蜜意的陶醉。“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博山炉是一种炉盖作重叠山形的熏炉。名贵的沉香,在博山炉里缓缓熏烧,慢慢释放,在沉香的作用下,爱情升华到达顶点,仿佛那香火化成烟。

罗隐的绝句《香》,有“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的名句,也点明沉香和香炉的关系。可见在唐代,诗人们对沉香不吝赞誉,说它是良材,因在博山炉中熏烧,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意境。

香山九老雅集

唐代名诗人白居易,在晚年曾举行一次集会,地点在其洛阳香山居室庭院,参与雅集的人物都是一时俊彦,有怀州司马胡杲、卫尉卿吉皎、前观武军长史郑据、慈州刺史刘真、御史卢贞、永州刺史张浑等人,一共是九位老者,称“香山九老”。九老到了晚年,感慨既多,而心境也相对于平静,他们在这次聚会上咏诗、作画、焚香。此前,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宫词》中写道:“泪尽罗布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独坐愁城的时分里,熏香的香笼一直陪伴着他。可见品香与其意志、思维相始终。

香山九老的雅集在以后成为艺术家常常表现的题材,宋、明、清几代都有画家、雕塑家来表现。近代的林纾先生就作有《香山九老图》,现仍存世。画作右上角有他的题诗:“九老香山共咏诗,恰当牛李党争时。会昌尚算承平日,那似今朝乱事奇。庚申四月十五日,畏炉林纾并识。”可以说对九老的雅集心向往之。清朝乾隆年间,还出现了沉香木雕件“香山九老”,是用一块高度近20厘米的沉香木雕成,现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雕像自然较之画作更有立体感,雕件上,有坐者、站者、观者,以及烹茶的童子,人物形态各异,山水峰峦耸峙,艺术品格很高。唐代的典故,到了清朝时期,以沉香木来反映这次香山的聚会,可以说比画作更有一种独有的趣味和寓意。

闭目焚香坐禅室

唐末诗人欧阳炯赞扬西岳高僧贯休的画意之高,有一个细节,就是“闭目焚香坐禅室”,在动笔之前,只需闭目焚香坐禅室,构思冥想,一切便成竹在胸了。焚香的作用是前导,也是灵感的积聚。

士大夫酬酢宾客,置酒高会,少不了一番轻歌曼舞。苏东坡在杭州时节,曾参与西湖宴会,他在词中写道:“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在这样的场合,沉香之熏腾,乃是友朋之间酬酢的重要仪注。

沉香是情景、心情的补充,也是词情婉丽的催化。换句话说,是他们的感受生成为作品过程中的桥梁和媒介。

沉香虽然常常烧熏于教坊优伶之间,但最终结果,尤其在宋代,却升华为士大夫的精神领域所专有了。也就是说,它是交际时不可或缺之物,促成其变化自然,浑然天成。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如此绝妙好词,少不了以沉香为媒介。诗酒流连,美人香囊,一番婉媚,一番眩惑,真令人目迷五色!

《水浒传》中宋江曾给李师师写词述怀: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烟花深处有香软的怀抱,如此秦楼楚馆的别样风流中,缱绻旖旎的柳巷深处,英雄美人的情怀纠缠,俱在弥漫缭绕的香烟中找到文化的最终归宿。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少年游》,据传填于李师师居所,同样和沉香有关:“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将其环境居所的温软销魂,写得如梦如幻,缠绵悱恻。兽香何谓?即是兽烟。它是指兽形香炉中冒出的香烟。意思幽微,篇章奇妙,蕴藉袅娜。无限情景,少不了沉香熏染的效力。这和金元词人杨果的《赏花时》套曲“日长人困,风暖兽烟喷”相似,熏燃沉香,同样是少不了的调剂,甚至堪称情景之美的灵魂。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更是开篇就将沉香置于高迈的精神地位: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品起首便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服清凉剂,表现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构思巧妙,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沉香作用可谓大矣。

北宋大词人晏殊,曾在《浣溪沙》中写到沉香。沉香在此要算诗意的焦点,将早梅、寒雪的凉意烘托得又足又透:

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沉香冷懒熏衣,早梅先绽日边枝。

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一般讲到北宋时期的作家,多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之子。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他的《蝶恋花》也写的沉香: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残杏枝头花几许,红恨清明雨。

尽日沉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尽日沉香烟一缕”,终日对着一缕袅袅香烟出神,深院的阒寂幽冷可见一斑。尽日苦坐愁城,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总之,沉香的烟柱和香氛加深了他的思索。

迤逦婉约,沉香入情

秦观,字少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秦观的两首有名词作都写到沉香,一是《沁园春》:

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

蜜脾香少,触处蜂忙。尽日无人帘幕挂,更风递、游丝时过墙。

微雨后,有桃愁杏怨,红泪淋浪。

风流寸心易感,但依依伫立,回尽柔肠,念小奁瑶鉴,重匀绛蜡;玉笼金斗,时熨沉香。柳下相将游冶处,便回首、青楼成异乡。相忆事,纵蛮笺万叠,难写微茫。

另一首是《如梦令》: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

睡起熨沉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这是词人脍炙人口的情词,前一首写到蜜脾香,蜜脾是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其形如脾,故名。空景色暗喻时间流动。雾气笼罩、似醒非醒的黎明,女子站在高楼上眺望,春回大地,杏花春雨,引发了感情的动荡,而且很妙的是将蜜脾香和沉香放在一个环境来写,蜜脾香是实景,而沉香则寄托人的感情。后一首亦然,在此,沉香是分量超重的精神关怀。

陆游《夏日杂题》:

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

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尺阴;

因在宋代海南沉香已经盛行天下,成为精神享受的名品,所以陆游不是笼统地说沉香,而是直接点明海南沉香。

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是密丽派代表。他的作品道及沉香,渊源也很深远。他的代表作《莺啼序?春晚感怀》咏道: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时序是晚春,残留的寒气好像使诗人更加嗜酒,情景落寞。这时候不自觉地点燃沉香,因防止香气外泄,很自然地关闭了沉香木制作的窗户。燕子飞来,仿佛告诉春色已经消退,湖中划船游戈,却不料繁华已然远去。也许是沉香木香气的牵引,看着烟岚缭绕吴宫树木,心中涌起绵绵的羁思旅情,像在随风游荡化作柳絮轻扬。

女诗人、女词人写到沉香,多少与男性诗人的用意略有区别。金猊、金鸭这类香具,在其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中地位很高。围炉熏香,剪烛夜话,充溢着无尽的温馨情致。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瑞脑”,即是瑞香科的香料,也即沉香。“金兽”是金黄色的兽形香炉,其意为瑞香不断地熏烧于香炉中。描述的是闲愁的生活情景,可知焚香是文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中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锦,黄昏疏雨湿秋千。

“玉炉”,系香炉之美称。“沉水”,即是沉香,沉水之沉香属于质量上乘之物。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在她的作品中以及她个人的气质上,表露出来的是文雅、高贵的气度。

《浣溪沙》一词,跳转笔调,写早春时节以及自己爱春之情。起首即描绘暮春风光以及闺房情景,整个景物,首先是暖风醉人时节。作者将笔触移向室内,氤氲氛围笼罩闺中,原来是袅袅香烟弥漫其中,从中似还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玉炉中的沉香还有残烟,想来它的香味还弥漫其间,春光和沉香的香氛融合在一起。

李清照另有一首《菩萨蛮》,同样也是以相似的的心情写到沉香: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沉香落笔在结处“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似在结束,实则在诗韵上还有漫漫的空间。似断又续,余韵袅袅。睡卧时所熏烧的沉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饮酒是为了消愁,想从心头暂时忘却思乡之情,然而乡情比酒味浓烈,比香气更持久,但也从另一面说明,沉香香氛看似消沉,实际上和愁思一样长在。

朱淑真断肠诗集卷九《诉愁》:

苦没心情只爱眠,梦魂还又到愁边。

旧家庭院春长锁,今夜楼台月正圆。

凤带空垂云锦帐,兽炉开爇水沉烟。

良辰美景俱成恨,莫问新年与旧年。

在女诗人苦恼没有好心情的时候,又是沉香及时出现,来安抚良辰美景中哀愁的她。兽形的香炉烧着沉香木制成的香,香柱和香氛把她带到了从前庭院的回忆,对当下的不满足、不满意,更深地沉浸在了回忆之中。在此,沉香的品鉴相当于一种精神拯救。

明代陆绍珩的《醉古堂剑扫》(又名《小窗幽记》,一说陈继儒撰)卷五《集素》,尝论及沉香的焚熏品闻:“噫!快哉!近世焚香者,不博真味,徒事好名,兼以诸香合成,斗奇争巧,不知沉香出于天然,其优雅冲澹,自有一种不可形容之妙。”他赞美沉香,明确点名沉香出于天然,具有难以形容的美妙。

傅山与沉香也有不浅的因缘。傅山,又称傅青主,生于晚明山西的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远,博艺多才,长于医道,因其:“医术入神”,据说他的经验以秘方家传,里面较为注重运用沉香,他曾明确说:“身处乱世,无事可做,只有一事可做:吃了独参汤,烧沉香,读古书。”烧沉香和读古书并列为平起平坐的事情,由此可见沉香在其心中的地位了。

猜你喜欢

香山词人
北京香山
游香山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山野寻秋——香山静宜园
词人的职业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香山红叶
乐观态度 闲静生活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特笔史公文——蒋士铨剧作叙事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