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研究
2015-05-30李海
李海
[摘 要]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当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路,包括有关制度建设、资金来源和费用支出管理、资金和执行,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化方案,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制度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209
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1.1 资金来源和费用开支复杂
1.1.1 资金的来源渠道复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政府财政拨款的力度逐步减弱,学费、校办产业和科研经营收益以及社会和个人的捐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来源的多样性,进账的类别划分没有清晰的界限,给资金的使用权限形成真空地带,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1.1.2 资金的来源渠道复杂
高校的费用支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①日常的教育经费开支和年度的科研经费[1]。多数院校对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因为大部分的经费开支列入了政府采购计划,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监督比较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查。②有相当部分院校在使用预算外的资金时随意性较大,没有受到政府采购的制约,这些资金包括了企业和个人捐款、金融机构贷款以及高校自筹的资金,尤其是知名院校所拥有的额度十分可观,甚至超过了政府拨款的数倍。
1.2 资金预算和执行有缺陷
1.2.1 预算和执行脱节
一般高校都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预算制度,能够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财务制度制定相应的预算报表,论证准确、条理清晰,但是在执行中却没有按照预算所规定的项目执行,有的项目资金不知去向,有的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预算和执行没有进行有效的链接,失去了预算的意义[2]。由于院校的总预算与各个学院、系部之间的具体预算也不一致,执行起来顾此失彼,最终脱离总预算而各自为政。
1.2.2 无预算现象部分地存在
还有不少院校对于资金的使用缺少必要的预算,或者是没有明确的细分,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导致资金使用毫无章法。在报销费用时往往不是先看有没有预算,只要看到有审批权力领导的签名便予以核销。这是财务管理上的大忌,这不仅仅使高校的财务管理陷入混乱之中,而且有时会使领导的战略决策发生误判,还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和浪费。
1.3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高校的固定资产比较复杂,教学设备、音像资料、电子器材的购置往往由使用部门自行购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账目记载极不规范,导致部分设备器材损坏或丢失后无从查找。院校对于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注销有着明确的规定,两头得到控制,而中间环节疏于管理,使用年限不能保证,使用效率不高。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和实时监控,对于设备的更新审查不够严格,互相攀比、随意报废造成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铺张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1.4 财务管理制度“抓大放小”
高校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政府投资教育并不参与直接的管理,高校领导者把目光聚焦在如何获得国家更多的财政拨款,而对高校运行经费的支出,尤其是事前的预算缺乏应有的重视。基建、设施、器材、大型活动等项支出还有一定的预算,但对于行政费用、人员培训和进修、考察观摩、差旅费报销、资产管理费用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或者是尽管有个并不清晰的预算,一旦超支也会不分责任地予以报销或无理由地增加预算,财务管理的作用十分有限。
2 财务管理观念的新解读
2.1 财务管理与融资和理财的观念
我国的高校以超级速度扩张,大学生扩招使办学规模超常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跟上,必需的教学装备和教学器材也要及时购置,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来支撑。目前高校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这实质上就是负债办学,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高校每年都要付出几千万元的利息代价。遇到归还本金的高峰期,如果没有新的融资渠道,就会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甚至导致风险加剧,陷入资不抵债的泥潭。积极地进行筹资渠道的拓展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财务部门不仅仅要管好资金,还要广开思路、开动脑筋,不断地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高校财务应该更多地掌握最前沿的金融理财知识,不仅要管好钱财,同时还要使现有的资金保值增值[3]。选择最适合的投资方式,应用最经济便捷的结算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只当家不理财的落后观念,把这项工作作为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方面,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2 成本核算的观念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中,高等教育由国家包办,成本的核算概念也就是给多少花多少,不够了再申请。当高等教育逐步市场化以后,办学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高校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不得不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办学行为,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我国高校生均年培养成本在10000元上下,而财政拨款定额加学生缴费却不足以应付这一开支,比如:文法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费用为每年7500元左右;理工类专业8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高校每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要亏损2000~2500元,一个拥有3万名学生的高校,每年的资金缺口就有6000万~7500万元之多,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成本概念在高校也就是人才培养的费用,据此计算出投入和产出,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找到问题和差距,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4]。
2.3 来自两端的风险防范观念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新校舍的建设,有的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以上,招生的数量也以几何数字增长。这样的扩建扩招虽然带来教育繁荣的景象,但是根据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理论,弊端也会逐渐地显现出来,风险也会进一步聚集。
一是融资风险。在校舍等项目的建设中必然要使用巨额的银行贷款,而有许多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些资金也许可以应付银行的高额利息,但是其他收入并不确定,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等到还本高峰期来临时资金如果无法到位就会面临拖欠银行贷款的问题。二是收入来源风险。高校的收入来源由两部分组成:政府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许多高校的比例为政府拨款35%,自筹资金65%。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筹资金占了绝大部分,政府财政拨款虽然稳定可靠,但是绝对数量有限,自筹资金虽然数额占比较大,但是极不稳定[5]。自筹资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各院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和院校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本身的名望和声誉关系极大。院校预算一旦完成,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在收入端出了问题,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地到位,将会带来很多麻烦。
财务管理要认真评估因为收入来源发生问题而带来的风险,并尽力减小和消除风险的发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把风险的防范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切实可靠的风险防范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3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3.1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相当部分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时的模式,对于财务的管理是粗线条的,和当前资金使用的频率、物资采购的品种、设备使用的范围、器材的更新和报废等要求极不适应[6]。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监察和监督职能,把管理渗透到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去,保证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从预算、到编制、再到执行一路追踪下去,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制约,发现问题都能够找到追责的依据,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预算编制不可“粗枝大叶”,也不能“弹性十足”,能够细化的尽量细化,无法准确预测的也应该限定一定的范围和数额。在人力资源成本的预算中,尤其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资金的预算,不可盲目地扩大不合理的费用开支,要坚决杜绝变相购买学历等违规违纪行为,把经费真正地用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上。
3.2 开发高校资金来源新途径
搞好财务管理一方面要节流,另一方面还要开源。部分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无法承受越来越大的经费支出压力,拓展资金来源的路径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运作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增资方式,利用金融市场这根杠杆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市场化投入,不断地增值升值。按照国际上高校发展的轨迹,政府的投资处于明显下降的趋势,高校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可以采取扩招、发行债券、专利筹资、募捐征集等形式实现增收[7]。还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固定资产资源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对于季节性和周期性闲置的场地和场馆进行市场化运作,或直接对外开放,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3.3 创新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当代的高校的财务管理日趋复杂,科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交换越来越频繁,商品的价格变动眼花缭乱,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及时地了解采购物资器材的最新信息,搜索到最新报价,通过货比三家获得最经济的性价比,用最少的资金办更多的事。以财务部为核心建立院校的财务管理网络,上下交流贯通,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既可以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又可以快速地通过反馈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整。
3.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高校资金紧张不是个例,投资几亿元用于建设的不在少数,举债办学被许多院校所采用。但是院校不同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企业经营的风险防控意识,对于巨额的融资缺乏管理经验,也使未来的风险进一步凝聚。所以,对于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必须加强。首先要建立一套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容易产生风险的财务管理环节要有具体的规定,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予以约束。其次要保证自筹资金的来源,做到心中有数,笔笔落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争取收益的最大化。再次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查,使财务风险一直置于可控范围之内[8]。
3.5 引入社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市场经济时代给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尽如人意,引入外部的专家协助管理和理财不失为一个最为经济有效的管理模式。外部人员的引入可以采取高薪聘请和类似于“志愿者”的方式,聘请高端的社会财务人员可以快速打通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把最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吸收进来,应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使用和监督规范化。将国内政府序列的高水平的经济、投资、理财专家聘为名誉顾问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咨询、授课、讲座等活动,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优秀的师资资源,也为高校的财务管理聘请了公益性的“师爷”。
3.6 实施财务支出精细化管理
合理控制费用开支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资金的不足一方面源于收入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财务支出的控制出现了问题,再多的资金如果不能严格管理也会因无序开支、盲目消费、铺张浪费而捉襟见肘。据有关数据统计,高校每年的正常经费支出在数亿元,有的可能会达到十位数,稍一疏忽就会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可以节约的空间很大,厉行节约永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题[9]。所以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尤其对行政开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由 “人、车、会”等项目组成的经常性支出,实际上对教学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促进,对高校的发展动能有限,只有通过严格的细化,把握住开支的每一个关口,站岗立哨,压缩到最低限度,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去。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基本建设的逐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将由外延型管理向内部管理过渡,同时也面临着收入来源的不足和偿还债务的压力,开源节流仍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财务制度的创新来源于高校实际工作的变化和需要,还要在运行中逐步地发展和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就要从制度的创新开始,逐步实现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地拓宽融资渠道,获取经营性收入,强化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节约更多的经费开支,为我国高校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姚云丽.试论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J].科学观察,2007(5).
[2]崔邦焱.关于当前高校财务方面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3]李美端.创新高校财务管理途径[J].中国农业会计,2008(3).
[4]管素英.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8(7).
[5]丁志明.浅谈高校财务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
[6]桑淑琴,李月丹.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8).
[7]王雪然.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之我见[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
[8]刘迎春,尹丽.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创新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9).
[9]卢新芳.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