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条件与政策建议
2015-05-30张效科
张效科
[摘 要]作为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沿线地区及城市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在这一背景下,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具有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和中转区的地域优势及战略通道价值,如何抓住这一百年难遇、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青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将围绕推动青海积极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过程的战略意义、各种限制条件以及发展思路等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丝路经济带建设;积极意义;影响因素;发展思路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017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目标,国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力求促进经济带沿线各个省市以及地区的发展。就青海省来说,它深处内陆,地区发展优势不足。尽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青海省的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青海省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因此,推进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与建设,对青海以及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综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针对推进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从三个部分(战略意义、现实条件以及主要发展思路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推进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具有鲜明的历史、地理特征,环境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与中东部地区相比,青海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推动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充分落实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对青海的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1.1 进一步完善国家交通资源网络
青海地理位置独特,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甘肃为邻,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要塞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青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网路,例如兰新铁路(总长度为2423公里,全线共有隧道33座,桥梁1117座)、格尔木与库尔勒之间的铁路(简格库铁路,全长达1240公里,总投资200亿元,其中在青海境内为540公里,投资达116亿元,这条铁路的修建可以将南疆的资源输送到祖国各地)等;较为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形成了“一主八辅”的机场格局;地下输油、输气管道、各种光缆、电缆都在不断地完善,这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推进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地区的交通系统网络,提高其利用率,促进青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于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1.2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
青海省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长江与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孕育了众多的河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据相关资料记载,青海每年要出产60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这些水向下游输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同时,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界内,而青藏高原既可以阻挡南下的寒流,又能限制西北部沙漠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和高温的北上,故可视作是我国北方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积极推进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发挥其生态屏障的功能,对于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1.3 充分保障国家的资源供给
就青海省的自然资源来说,其资源的储量相对较高。就目前来说,已探明的矿产已经达到129种,其中有9种矿产的储量在全国处于首位,有23种矿产的储量在全国占前三,其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非常可观,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接续的重要地区之一。除此之外,青海省的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各种水电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等储量丰富。推进青海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进一步加快该省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并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供给。
1.4 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贸文化交流
首先,青海省内少数民族较多,其中各族自治的区域占98%左右,宗教氛围浓厚。同时,青海还处在反分裂活动的前沿,其稳定与否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因此,推进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维护当地的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青海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南线,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并与阿拉伯国家及地区形成了深厚的人脉情感等,形成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推进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发挥青海的人文优势,为经济发展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础。
总之,推进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青海省各方面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相关部门及青海省政府应该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而后采取合理的措施,推进该项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 制约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现实条件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青海省有其特殊的地方,内部民族众多、高原地势特征、经济欠发达等。因此,在推进青海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发展将会面临各种限制性因素。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
2.1 地区产业承载能力有限
由于青海省特殊的环境地位,其省内90%以上的地区属于禁止开发的地区,同时有40%左右的地方隶属于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因此,青海省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这样一来,青海的产业承载力就受到较大的限制。很多工业制造业难以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也必须进一步控制等,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经济效益增长亦难免受限。
2.2 地区资源优势转化较难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青海地区的人口总量较少、资源丰富,但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有限,这导致当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尽管青海资源丰富,但其海拔较高,资源的运输成本较大、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这给当地资源优势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2.3 传统增长模式缺点多
过去,青海省一直贯彻和实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的层级相对较低且链条也比较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导致青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同时,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青海的出口型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各种金融服务体系也不健全。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青海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2.4 改善民生工作任务重
就其经济产值来说,青海省的GDP总量仅占全国的0.36%左右,财政收入也相对较低。相比其资源优势来说,该地区的经济价值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质量等都有所不足。加之,青海自身的财力较弱、发展资金较少,导致民生改善工作相对困难。因此,在推进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青海将面临着较大的改善民生的压力。
所以,要推进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促进青海的全面发展,相关人员应该充分分析当前青海省发展面临的限制因素及各种优势条件,采取合适的发展策略。
3 推进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项历史较长、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积极推进青海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要让青海与周边地区或者省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型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以便顺利打破不同地区体制机制的壁垒,促进青海以及各地区的共同发展。为了实现这种合作与交流,加快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笔者认为必须完善下述几个方面:
3.1 转变发展理念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涉及很多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范围较广。在推动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青海工作人员必须要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努力为地区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青海省要充分分析当前自身经济发展的特殊优势,对自己在当前丝路建设中的角色及作用进行准确定位,从而促进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发,结合本地实际,实现产业的充分对接,进一步拓宽市场,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而就青海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青海目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把握当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
3.2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为了帮助青海尽快融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要充分把握青海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加快相关设施的升级改造与项目建设工作;要加强各种物流基础设施与服务的跨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致力于构建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及网络,努力将青海打造成贯通南北东西,兼具各种技术流以及资金流的重要节点。
3.3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在推动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积极探索完善资源配置、做好利益分配、加快服务共享以及完善制度保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叠加的效益。同时,要分清工作的主次,实施综合发展的战略,并把握经济发展的重点,努力解决区域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争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开放的市场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3.4 加强产业互动与合作
合作,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在青海省积极融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青海省相关行业及机构应该努力加强与丝路沿线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在新能源、材料以及各种农牧产品方面,以期实现区域内循环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外资进入青海省内,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要大力发展各种高科技产业,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以便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另外,青海还要努力引进一些重大项目,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以及相邻省市的产业优势,形成竞争合理的态势;要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绿色经济贸易区。众所周知,青海具有丰富的农畜产品,但这些产品仅限于内销,产品出口尚未形成规模。这导致很多企业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青海省应该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优质产品的出口。
3.5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其政策的合理与否将会对地区内的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青海省政府应该提高自己的角色意识,为融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从国家层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青海省内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各种铁路运输、城市交通以及地下管线等都不完善,严重制约着青海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帮助青海构建合理的、功能完善的交通网络。
其次,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各个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青海地区生态环境特殊,且环境较为脆弱。因此,政府应该完善青海省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便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再次,政府应该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宏观调控的具体指标,落实差别化的产业发展政策。青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非农牧业用地较为广阔,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青海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较大竞争力的特殊产业,努力调整产业布局。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建设能源基地,提高“GDP”,采用各种行政手段或者非行政手段,制定各种有利的政策,为青海省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 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推动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于青海省、西北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青海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动青海融入“丝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同时,青海要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发展的先进经验,从本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力求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等,创造更多的利润收入;要努力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宽产品的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要加强与相邻省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地区的全面整体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青海省各个企业与其他主体要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节约各种能源、矿产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定会更加完善,青海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会大有提高,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会趋于一种更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白永秀,吴航,王泽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依据、目标及实现步骤[J].人文杂志,2014(9).
[2]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3]淮建军,王征兵,赵寅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综述[J].学术界,2015(1).
[4]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3).
[5]李卫青.尊崇昆仑共建丝路——2014年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J].青海社会科学,2014(5).
[6]王明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及其战略意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6).
[7]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8]汤中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际问题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