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题立意:精准审题高立意

2015-05-30王保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35期

王保清

据说,一次画家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竹锁桥边卖酒家”,让画家把这句诗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虽绞尽脑汁却不得要领,有的画家煞费苦心也不能诠释其意。

结果入选的却是一位没有画出酒馆的画家。他画的是小桥流水、竹林茂密,在绿叶掩映的林梢远处露出古时候的一个常用酒帘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这幅画儿,画面上不见酒店,却使你似乎看到了竹林后面却有酒店,重点是用形象体现出一个“锁”字来。

作画如此,作文道理亦然。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作文的启示是:审题准则作文胜,立意高则作文优。

如何审题?如何让自己的立意出众?掌握方法,事半而功倍。

先说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一步,至关重要。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体裁和构思。

一、弄清语义抓题眼

题眼者,题目关键也。题目是以词语、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命题者对作文的要求全部体现在这些词语中。要正确地理解题义,首先得对题目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弄清语义。题目常有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字之多,但其中最关键的仅一两个字,抓住这关键的一两个字,构思作文,往往能使整篇顾盼神飞,通篇尽活。

如2014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一,“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属于句子式标题,主谓宾都有,提取句子的主干就是“这里有世界”。题目的题眼是什么?“我的世界”。“世界”意指“天地”“空间”。那么,“这里”是哪里?如题目所说的“读书学习,科技制作,文体爱好,社会实践”都是“这里”的应有之义,当然,被称得上地点的地方也都可以做“这里”指代的内容,如家里、校园、车站、公园,还可以是虚义上的地方,如“书籍里”“学琴的空间里”“勤奋学习里”等。“有”字提醒我们,这世界是存在的。再则,“世界”是“我的”,即不是别人的,是“属于我的”,作文时需要使用第一人称,写出“我”的一方天地中的故事。

理解清楚题目含义,抓住题中关键词,拓宽自己的思路,选择最为熟悉的故事,选取最为拿手的文体,方能笑傲考场。

二、“准”中求“新”创亮点

审题的“准”与“新”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关键在于对题中信息的挖掘。

如2014年湖南衡阳中考作文题,作文题前的“导语”给我们考生提供了诸多可写的内容,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这些内容都是“心中的花”的应有之义,写这些都是“准”的。总起来看,“心中的花”指的是中华民族中优秀的传统美德,个人的优秀品质。当然,为了避免选材“撞车”,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气和灵气,就需要在省略号上下功夫,省略号处恰恰是提供给我们施展聪明才智的最佳之处。

如果再进一步思考,还可以写“自然之花”变成自己的“心中之花”,作文前半部分写自然之花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然后由花及人,写自己在花身上汲取的精神营养,这种精神成为了我“开在心中的花”。

审题的“准”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只要善于“准”中求“新”,就可以让阅卷老师眼球一亮,攫取你想要的高分。

再说立意。新颖、高远、深刻的立意是思维灵活深刻的体现。下面的两种立意方法可以借鉴。

一、即小见大巧切入

作文,不一定非要去写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即小见大”就是把内容宽泛的主题化为平凡的、琐细的小事情和小事件,为大题、宽题和虚题找到一个精巧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一叶知秋,尺水兴澜。这种方法能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和时代精神连接起来,使难度较大或主题宏阔的写作内容简单化,同时也为真实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找到一个适宜的方式和路径。

用一句话来讲,这种写法的特点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讲述了主人公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苇荡去放鸭的故事。这一趟人生历程中的“孤独之旅”,杜小康品尝到了成长的滋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成长需要催化剂,生活中的磨难不但不能击垮我们,反而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强。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小故事,大道理。

二、发散思维破定势

对于同一个作文题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立意会不一样,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在拟出多种立意方案后,要去粗取精,多中选优,不拘于一孔之见,一隅所感,摒弃第一构思,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来立意。

如以“一路有你”为题的作文,“一路”,可“实”可“虚”。从”实”的方面看,大的方面可以指人一生的历程,小的方面可以指某一段日子。从“虚”的方面看,可以是思想发展、情操练达、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个过程。“你”,从指称关系上看,必须是明确的,但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物”或“概念”等。如能这样发散思维,广泛选材,定能立意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