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比较研究
2015-05-30王思钦
王思钦
摘 要:晚清谴责小说以谩骂和丑化来迎合世俗口味,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批判。最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位列其中,但人们只从艺术和美学的视角来评判作品的品位,忽视了小说在当时中国背景下所具有的正面影响。本文从四大谴责小说的思想内涵比较入手,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角度正视作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力,更深入客观地评价四大谴责小说的历史功绩。
关键词: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比较研究
中国历史自进入20世纪后,革新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封建王朝的统治走到了穷途末路。谴责小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猛烈地抨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揭露官场的种种丑恶行径,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著名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李宝嘉、吴趼人、刘鹗、曾朴也因此名噪一时。
一、四大谴责小说作者人生经历与思想之比较
李宝嘉,为人豪迈旷达,善于交际,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曾中秀才,屡试不第,又兼痛恨清政府政治腐败,乃慨然有问世之志。1896年创办《指南报》,为小报之鼻祖;1901年被保荐经济特科不应召,在沪期间昌言革新,与康有为、梁启超有过来往;1903年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吴趼人,生性耿直豁达,乐侠好义,曾祖及祖父辈皆在京为官,相继担任《字林沪报》《采风报》等报刊编辑,曾被推荐参加经济特科之试,不屑与试,1907年主办广东旅沪广志小学。刘鹗,性情豪放,不拘成规,过目成诵,科举未中,乃全力务医学、水利学等实学,以图用世,因治河有功,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饿殍遍野,刘鹗挟资金购买俄军所据太仓米赈济难民,1907年以“私售仓粟”罪而被清廷流放新疆。曾朴,性格正直好善,感情丰富,小时候热爱名家说部及笔记杂集,1891年中举,春试不第后由其父替他捐了内阁中书在京供职,其间与洪钧、翁同龢等名流交往接触。因痛恨政局腐败,遂至上海,时值康梁力倡新政,曾朴与谭嗣同等在上海共同商议维新活动,变法失败后创办塔前小学,1904年创立“小说林”书店与《小说林》杂志,后参加反对清廷搜杀革命党人的活动,清廷曾密电拘捕他。辛亥革命爆发后,被选为江苏省议员,曾担任江苏省财政厅长等职,1927年开设真善美书店兼发行《真善美》杂志,并译雨果等法国文学名著多种。
四大谴责小说作者们都在封建官僚家庭长大,教育环境较好,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良好的文字功底,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因与官场人员密切接触,长期处于官场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官场内幕知之较多,对官场的腐朽和黑暗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虽然接受的都是封建文化教育,但作者们对八股文却是深恶痛绝,不喜欢在官场中生存,属于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知识分子。他们四人都在上海从事过小说的创作,或经营报纸,或办理书屋,因为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社会环境,四人的眼界非常开阔,意识也较超前。他们目睹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侵略,普通民众的悲惨境遇,对封建官场的生态充满了强烈的鄙夷和愤懑。于是他们勇敢地揭下官场的遮羞布,暴露官员的丑恶嘴脸,抨击官僚体系的种种罪恶,以此来警醒世人。因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思想,怀着丰富悲天悯人情怀的作者们从保护民众的切身福祉出发,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促成中国的进步,减少人民大众所受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免对社会的影响。所以他们对革命派所进行的各种斗争,持观望态度。他们反对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武力的批判,最大限度保护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讽刺和谩骂进行深入的探究,客观评价四大谴责小说的历史功绩。
二、四大谴责小说思想内涵之比较
四大谴责小说所蕴涵的思想内涵有很大不同。《官场现形记》侧重对官场生态的全面勾画,对各级官吏的出身和他们醉心升迁、徇私舞弊等丑恶行径进行描写,揭示了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卖官鬻爵、上下其手成为了官场的常态,官员的贪婪、猥琐的嘴脸一览无余,行贿、纳贿的方法和类型也都随着官员的特点不断变化着。同时作品中描写官员对待涉及洋人的案子和办洋务的方式,让人啼笑皆非,既暴露出了官吏构成的缺陷和清政府的腐朽,又突出了官员对于西方列强的卑躬屈膝和愚昧无知。它撕开了官场的遮羞布,将官场的丑恶和无耻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又用辛辣和夸张的喜剧刻画手法来讽刺官员,用催人发笑的场景对各级官吏进行正面直接地蔑视。但作者只倾向于暴露和批判,揭示官场的黑暗,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腐朽的本质,更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九死一生”的个人经历来叙述官场的混乱和黑暗,作品侧重对官场的腐朽、社会道德的沉沦和家庭伦理的扭曲进行侧面描写,但作者对于这些现象不能给出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法,所以让“九死一生”远离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同为描写官场黑暗的作品,兼描写了商场的情况。不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出现的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虽然在增长,但仍然逃脱不了破产的命运,因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思想上较《官场现形记》要更深入同时视野也更加开阔。作者运用正反相衬的手法,树立了吴继之、蔡侣笙和苟才等一批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行为和语言来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当时背景下的中国社会道德的沉沦和家庭伦理的扭曲。
《老残游记》在思想内涵上较《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要更加得深刻。作者提出了以封建政权为主,吸取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精华,中西合璧改良中国的不利局面,属于典型的改良主义思想。这代表了当时的一些精英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时局的积极思考,但作者没有认识到正是这个腐朽的清政府才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本关键所在,仅依靠吸取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精华,不足以改变中国面貌。但《老残游记》的切入点与《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截然不同,作者从清官的精神世界和凶残手段入手,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藏在清官面具下的更大的贪欲与无情,贪官重在求财,而清官除了求名,更在害命,杀伤力比贪官更强。作品饱含作者对国家处于危局的万分忧虑之思,对无辜受害民众的怜悯之心,对清官酷吏的激愤之情,真真切切乃作者的哭泣之作!
与前三者相比较而言,《孽海花》的革命性和真实性要远远强于前三者。《孽海花》所写的人物在当时都有影射的原型,具有真实感,同时作者与这些人物的原型都亲身接触过,有些还非常熟悉,真实地再现了晚清时期高级官吏的清高自大和不明时务,同时作者刻画了孙文、史坚如等革命者的形象,更刻画了俄国虚无党夏雅丽等国外志士形象,详细地描写了他们的革命壮举,高度赞扬革命活动,其激进的革命倾向,在其他三部作品中是根本见不到的,这也正是《孽海花》思想内涵上比其他三部作品进步之所在,更何况作品在发布的时期,仍然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作者的胆识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李宝嘉.官场现形记[M].张友鹤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M].张友鹤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曾 朴.孽海花[M].张明高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刘 鹗.老残游记[M].陈翔鹤校,戴鸿森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