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海维·巴扎村留住雨水的奇迹

2015-05-30王贞虎

环境 2015年4期
关键词:集水区巴扎瓦尔

王贞虎

一部记录短片:“奇迹水村庄”——海维·巴扎村,讲述了印度的一处偏远小乡村,从一个绝望的干旱贫乏之地,翻转成为沙漠中的绿洲,书写了繁荣兴旺的传奇。

这一转变给予人们一个启示:问题,未必得靠昂贵的高科技解决。当人类回到根本,把生态治理好,大自然就会为人类效力;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自会带来经济上的成长、社区的蓬勃发展……

印度西部的海维·巴扎村(Hiware Bazar)被称为“奇迹水村庄”。海维·巴扎村的先天环境并不是很好,这里的雨量稀少,可是斗转星移当其他一些村庄变和如沙漠般干旱荒凉,海维·巴扎村却拥有茂密的树林,翠绿的田野、丰收的农产——为什么呢?答案是:海维·巴扎村的村民携手同心、留住雨水、并且有智慧地用水。

从前的海维·巴扎村,这个座落在印度西部玛哈拉施特拉州(Maharashtra)的村子,年降雨量只有200~400毫米,是印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71岁的莱斯曼回忆说:“干旱和缺水使我们的农田荒凉。绝望之下,人们开始转向喝酒、赌博和打架……”

那时候,气候暖化、雨量稀少与不良管理等种种原因,导致这里水资源匮乏。村民常为水而斗争,他们用夺得的水非法酿酒。周边森林被大肆砍伐,当森林护卫员阻止村民砍伐树木时,反被打倒和捆绑。很多村民放弃他们的贫瘠农田,离开家乡到外地当劳工……整个村庄陷入赤贫和犯罪的混乱中。

绝望中的曙光

1989年,改变海维·巴扎村的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坡帕特饶吾·帕瓦尔(Popatrao Pawar)。当年29岁的帕瓦尔是硕士生,原本他有着自己的梦想,但看见村里的困境,几经考虑后决定留下来帮忙。当时海维·巴扎村两个主要问题是缺水与失业,帕瓦尔被选为村里首领后,开始推动“雨水收集”与“种树”。但最初,他的计划没有收效,原因是村民并不配合——在帕瓦尔所领导的种树工程中,栅栏被偷去当柴烧,树苗被村里牛群吃掉……村民们普遍上看轻保育森林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就在走投无路的关头,转机出现了——印度州政府此时开始实行“模范村庄计划”。计划的5个基本原则是:禁止砍伐树木、禁止牛群随处吃草、禁止酿酒、家庭生育计划、发展计划中雇用村民。州政府的“保证雇用计划”(EGS),确保一年中每个人有100天有薪工作,筑造“集水区”或公路。

帕瓦尔决定让海维·巴扎村参与这个计划。他用这笔EGS基金来雇用村民筑造“集水区”,这是个一石二鸟的计划,既可以筑造“集水区”,又可提供工作机会。除此以外,帕瓦尔引导村民对海维·巴扎村有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不少居民愿意义务贡献劳力。

以生态为本的“集水区”

“集水区”是指一系列用来留住雨水、补充地下水量的地貌,例如山坡壕沟、洼地、渗透雨水池、农田土沟、土堤等等。

建立“集水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缓流”与“种树”。

“缓流”是指减缓雨水在地面的流速,设法使雨水向下渗透入土壤,农作物就能顺利生长,也能有效补充湖泊河流及地下水量(井水)。

“种树”则是缘于树根可吸水、防止土壤表层与养分被雨水冲蚀,也使更多树荫覆盖大地,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

海维·巴扎村的居民采用“由上往下流”的策略。他们沿着山坡的轮廓,挖掘一排排和雨水流向成直角、上下排交错的壕沟;从壕沟挖出来的土壤,刚好堆成一边土堤,既可挡住雨水,又可在其上种树苗。下雨时,雨水不再由山坡上直冲而下,而是流进这些壕沟、渗透土壤、逐渐向下补充地下水量,同时也滋润树苗,一举数得。至于中部地段,村民筑造了雨水渗透池,那是一个像湖泊的地型,让雨水储蓄在当中,往底部渗透。平地的农田里,农民也挖了一排排土沟,农作物就种在土堆上,土沟则把雨水留住。原本贫瘠干燥的土壤,逐渐变得湿润肥沃……

珍惜和善用“大家”的水

当地下水量增加了,村民开始挖掘新井,每一户都有一口井。但首领帕瓦尔发现:当用水免费时,人们开始忽视社区的需要和福利,他们的态度是:“这是我的水,我要用来灌溉可卖得好价钱的农作物,即使消耗大量公共水源也在所不惜。”

于是,帕瓦尔说服村民,改变他们用水的心态与方式,设立“核定用水系统”,教导村民们每月记录6口“观察井”水量、雨水渗透池水位及4个降雨测量点数据。他们与当地地下水管理部门合作,评估井水和降雨量,以决定与水量匹配的农作物,并计算每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例如,某年他们看见井水不够,就决定不种小麦。

村民们一起拟定了一套以大众利益为重的种植策略,禁止种植高耗水量的农作物(例如甘蔗和香蕉)而改种洋葱、马铃薯等等。他们有一条简单规则:如果降雨量有100毫米,表示每个人有水喝,同时可种植一样农作物;若是200毫米的降雨量,则大家有水喝,还可种植3样农作物(但只有1样可用整块田来栽种,另外2样农作物只能各种一半的土地面积);若降雨量有300毫米,那就除了有水喝,还可以灌溉3块田地的3样农作物。

聪明的村民还使用“滴灌”的方式来灌溉农作物。滴灌是一种节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细水管将低压水送到农田,缓慢而持续的滴进农作物根部土壤。比起一般浇灌方式,滴灌节省至少40%的水,也节省人力。

在用水的优先次序方面,以村民日常饮食用水和牛群饮水最优先,然后剩余的70%用来灌溉农田,最后的部分用来补充地下水。

苦尽甘来后成为模范

20年来,海维·巴扎村的居民种了超过100万棵树,筑造了至少42万个壕沟、52个土堤、32个石堤、2个雨水渗透池、9个测量水坝。

他们为“留住雨水”所付出的努力,带来极大收获。地上青草增多,牛群够草吃,奶量也随之增加,全村每天可以生产4000升牛奶!从前村里只有90口井,而且是27~42米深才有水。如今,水井数目增加到294口,5~13米深就有清水了。

旱季来临时,其他地区苦不堪言,有些甚至需要挖至60多米深才有水。海维·巴扎村却能享受丰富农产、每天4000升牛奶、满溢的雨水渗透池……荣获印度第一届国家水资源保育奖的海维·巴扎村,成为整个玛哈拉施特拉州仿效的模范,外地代表纷纷前来观摩。为此,海维·巴扎村派了一批村民到其他干旱地区,传授收集雨水和智慧用水的知识。

玛哈拉施特拉州计划委员会的前任会员说:“即使在多雨的地区,若没有补回地下水,最终也会面对缺水;反之,在少雨之地,若好好计划与照顾土壤,土地可以吸收和容纳高达40%的雨水,危机可以变转机。我们需要以‘雨水收集及‘数个小型集水区的方案为重。”

整顿社会生活

首领帕瓦尔的治理智慧,还由生态修复延伸到社会改革。

帕瓦尔禁烟禁酒,他告诉村民们酗酒会使他们陷入贫穷,说服村里22间售酒商店自行关闭。此外,他也安排银行借贷给贫穷家庭,包括那些曾非法酿酒的。很多从前非法酿酒的村民,现在成为乳农;从前非法砍树的,现在正当地收割树胶(阿拉伯胶);当初离开的村民,一一从外地回归。海维·巴扎村如今不但得以摆脱贫穷,在辛勤耕耘之下,村里还出了60个百万富翁!

帕瓦尔特别关照穷人的福利,致力于提升村里妇女地位,7位领导层成员中,3位是妇女。教育方面也大幅提升,海维·巴扎村识字人数,从过去30%增加到现在的95%;他们有一间中小学连读的学校,学生组成的议会负责监督教师们工作表现(因过去许多老师不尽职);“水资源保育”在小学是必修的课程。

村里目前医生很少,因为没有这个需要——这里没有疟疾、没有人生病,因为街道和屋子都很清洁,无人乱丢垃圾或随处大小便,每家都有厕所(在印度乡村没有几个村庄可以有这样的福利);这里也不需要聘请清洁工,因为居民会自动清理,干净卫生已成了这里的风气。

海维·巴扎村今非昔比,一眼望去,是设计良好的砖屋,干净的浅褐色道路,一切井然有序……他们现在致力于环保,为节省燃油,规定以自行车代替汽车,若去远处,对策就是“拼车”。

如今,100多个生物能源堆肥厂提供燃料和电流,动物粪便被制作成生物气体当家庭燃料,16个太阳能街灯照亮海维·巴扎村的街道……近期,除了极力发展海维·巴扎村的有机农业外,身为玛哈拉施特拉州“模范村庄计划”主席的帕瓦尔又有了新的目标——帮助其他20个村庄,成为下一个“奇迹水村庄”……

猜你喜欢

集水区巴扎瓦尔
伊朗逛巴扎,体验平民生活
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菲比·瓦尔作品欣赏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昆明松花坝水源区坡耕地对集水区产流产沙的影响
南方丘陵茶园集水区稻田排水沟渠底泥磷的吸附特性
集水区治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巴扎归来(佳作奖)
城市供水水源地集水区生态补偿研究
巴扎乡抓什究村农村水利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