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本质
2015-05-30尹素娟
尹素娟
摘 要:从教学实践的亲身经历出发,分析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这一话题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教学;沟通;爱心;用心;同理心
沟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的本质就是沟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下面我将从老师的角度来谈谈我个人的想法。我的想法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心”。
一、爱心
有时,我们会凭个人的喜好来对待学生。课堂上总会在不经意间提问某几个学生,导致有一些学生长期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我认为没有几个学生天生就是不爱学习的,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更是我们做教师的失职。当我们对这些学生心生责备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静下心来考虑一下:我们对这些学生到底投入了多少爱心?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相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深切体会到这一点,用我们的爱心去接纳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聪明还是驽钝,乖巧抑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个体,需要被接纳。唯有我们老师用爱心接纳,学生才能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用心
老师对学生用心倾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当学生在讲话时,教师的不用心倾听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面目表情冷峻单一,时不时地摇头;露出带有嘲讽色彩的笑容或发出带有嘲讽意味的笑声;手悬在半空中,随时有可能落下来;嘴巴“蠢蠢欲动”,伺机插话或打断对方……
我认为这些都是师生在沟通时,学生最不喜欢看到的,老师应当尽量避免的。试想,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讲话时,学生要是这样对待我们,我們内心又会作何感想呢?
三、同理心
心理学家把“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出发来看待事物,使双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察各自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感受”称为“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让对方了解到你愿意为他着想的意愿。同理心要求我们教师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以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察其思想和行为,了解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并有效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师生沟通,不啻一次成功的教育。沟通,使得师生之间得以消除隔阂、敞开心扉,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共同达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教师成长、成熟,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小川一夫.班级管理心理学[M].北大路书房,1979.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