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传峰:鱼水间的惬意人生

2015-05-30顾闻

财富堂 2015年4期
关键词:画廊艺术家绘画

顾闻

初春,樱花盛开。王传峰在日本的家中,通过微信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每天的日程被安排得很满,好不容易约定的采访时间,也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事务而打断,原本计划2小时的采访,花了3天时间才最终完成。但即便如此,我也丝毫没有感觉到他有任何的不耐烦,对于我的每一个问题仍非常认真地对待,让我不禁感觉这更像是一次朋友之间的交谈。平和友善,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年少办展,选定一生要走的路

王传峰的名字,在中国还并没有为太多人所熟知,或许是因为早年就游学日本的缘故,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他也曾是国内红极一时的青年艺术家。

1967年,王传峰出生于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一个贫穷农村,9岁时才随父母搬到县城生活。刚开始并不适应城镇生活的他也经历了一段不开心的时期,不过后来找到了自己的娱乐方式。当时的报纸上刊登了不少国画作品,而刚刚初中毕业的他,在家中闲来无事时就会把它们一幅幅地都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大本子上反复琢磨、欣赏,这成为了他对绘画最初的印象。耳濡目染中,他自己也忍不住开始动笔画画,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水墨画后,正巧赶上“山东省第一届少数民族画展”的征稿活动,他便自创了一幅工笔花鸟画投稿,没想到一下子就获得了金奖,这对当时小小年纪的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随后在艺术的舞台上,王传峰开始崭露头角。报纸、画册陆续刊登他的作品,更在21岁时,受山东艺术学院的邀请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展览。“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正式进入艺术的大门,选好自己一生要走的路。”王传峰告诉我。

随后王传峰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主修花鸟画专业,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绘画技巧,作品风格也从民间逐渐转为学院派。1991年他在学校时期的花鸟作品被中国青年出版社选中,出版了大画册,受到很多艺术大师的推荐,在当时造成很大的轰动,可谓一夜成名。

不安现状,东渡日本从零开始

随着名气的与日俱增,王传峰的作品被搬到各大展览上。“90年代初,中日关系非常好,我的绘画作品被一些日本人看到,意外地获得他们的喜爱,很多日本人买我的作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开始接触日本画。”当时,王传峰看了很多日本知名艺术家的画册,有东山魁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高山辰雄等名家的作品,对他们也逐渐关注和喜爱了起来,这也让他萌发了想要亲自去日本感受艺术氛围的想法。

1992年,带着美好的期望,王传峰东渡日本开始了留学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当时我只带了200美元,从成田机场到富士山的车费就花去100美元,还交了很多学费。”为了生存,他只能选择去工厂打工,刷墙,刷厂房,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国内青年艺术家的身份早已不复存在,感觉自己变成一个打工仔。”谈起那段艰难时期,王传峰自嘲道。就这么过了一段日子,他突然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了,不能忘记自己来日本的初衷,于是便拿出自己从中国带来的几十张画作,开始了跑画廊卖画的生活。有一天,他走进一家画廊,被里面的画所吸引,自顾自地看起来,画廊老板见他看得仔细,就问起他对画的感觉,由于语言不通,王传峰只能配合手势和老板交流,而在得知他是画家之后,老板仿佛像遇到知音一般,坚持要看看他的作品。在王传峰狭小的宿舍里,一幅幅来自中国的画作深深吸引了这位友好的日本人,最终他用50万日元买下了一张王传峰的画。“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用‘鱼作为主元素,因为我在日本第一幅卖出的画就是鱼,我觉得它是我的福星,从那以后,我的艺术道路也开始顺利起来。”

1993年,为了纪念在日本生活一周年,王传峰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个人展览。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如何吸引别人来看展也是个大问题。正巧那段时间他在打工送报纸,于是便想出由自己设计请柬,夹在送出去的报纸中来邀请别人的方法。一开始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展览当天人头攒动,他的30幅作品被全部卖出,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

此后,王传峰在当地获得艺术家签证,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不用靠打工来维持生计,正式开启了在日本的绘画生涯。本着入乡随俗的原则,他的作品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绘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琳派艺术的特点:在柔和的线条中潜藏着欲言又止的禅机,在浓淡的和谐中包含着多样变化,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在材料选择上,他选用可塑性强的和纸作为材料,先用水墨线条进行打底,再加上柔、搓、拓等方法,最后用自己设计的镜框装裱上,精致的线条搭配别出心裁的外框,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与大师合作,鱼水之中见真情

在日本生活期间,王传峰频繁地往返于中日两地,与国内的艺术家进行交流。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他便萌发起了和国内100位大画家合作的计划,希望能与他们一起,集各方所长,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于是这个名为“鱼水情”的项目就此诞生,但一做就是六年,虽然辛苦,不过对于王传峰来说,他也乐在其中。

项目的第一件作品,出自于他和画家刘庆和的合作。这幅创作于2002年的画,一开始只有王传峰画的三条鱼,刘庆和看到后,从观鱼的思维出发,添加了两位稚气未脱的观鱼少女,丰富了画作的想象空间。这幅画采用了富有张力的日本麻纸作材料,在墨彩的使用方面,具有透视感的线条和色彩形成了分明的层次,使鱼和人融合在一起,却又是彼此的分离,此种变化在视觉上形成特有的张力,使画面的容量和可观性急剧扩张,超越造型而成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另一幅让王传峰印象深刻的绘画,则是由艺术大师朱德群先生所作。作为晚辈,一开始他只是希望朱老能够为他的作品题词,没想到老先生却主动提出帮他补画,这令他惊喜万分。隔天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往,朱老在原有的基础上,勾画了一些水纹和花,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生机无限,好似能透过画,看到水中的鱼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戏水的场景。“朱老对我说,他所补充的内容不是纯粹具象的绘画,而是对传统绘画笔墨的理解。他用西方的绘画语言和自己的绘画技法给我补了这幅画,身为晚辈,能和朱先生合作,实在是件幸事。”王传峰如是说。除了这些艺术家,参与“鱼水情”合作项目的还有陆俨少、于希宁、王伯敏、王盛烈等大师,每一次合作,对王传峰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他很珍惜这样难得的经历,更珍惜与这些德艺双馨的前辈们所结下的真挚情谊。

享受当下,家和才能万事兴

在王传峰的博客中,除了发表自己的作品外,他还会时不时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偶尔也会上传全家福的照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对家庭的热爱。初来日本时,他在语言学校结识了妻子,结婚后便一直在富士山下生活,那么多年来他们都已习惯了这座城市的简单质朴。大女儿和二女儿如今已经进入大学,在另一座城市学习生活,欲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王传峰坦言作为父亲,还是很舍不得女儿离开身边,但他又说:“就像我当年一样,她们也有自己的理想要去追寻。”

除了绘画,闲暇之余,王传峰还会收藏喜欢的艺术品。起初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绘画修养,但慢慢地就成为了爱好。他花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来收藏古董,他喜欢一些古老的,有年代感的东西,现在正在收老家具、石头等,并将在今年夏天举办收藏展,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些精品的魅力。

二十多年来,王传峰只专注于画鱼,他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能把鱼画好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最近,他正忙着创作一幅16米的大画作,繁忙充实,但他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有喜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如鱼得水。回想起自己之前的经历,他坦言:“就像我画中的鱼一样,鱼之乐,要吃过苦,流过泪,做过梦的人才最能体会。”如今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艺术之梦,在落樱纷繁的富士山下,过着向往的生活,淡如云烟,闲适自如。

Q&A

《财富堂》:您对日本目前当红的几位艺术家有怎样的评价?

王传峰:日本当红的艺术家村上隆、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几位艺术家,我还是比较佩服的。说他们在日本当红,不如说在世界上当红。因为在日本他们的作品其实并不是主流绘画,日本人认为日本画才是主流,他们几个的作品比较流行和时尚,因此订购他们作品的也往往不是日本人而是欧美的收藏家,他们的作品水准很高,近几家他们在中国也开始有市场了。艺术家能够做到这样,还是很成功的。

《财富堂》:您眼中的日本绘画市场,现在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王传峰:这些年由于经济衰退,对日本的绘画市场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过去在银座一条街上就有很多家画廊,购买艺术品的热度在80年代未曾达到巅峰。但近几年不行了,画廊经营者一般就要抽取40%左右的利润,这样对艺术家来说收入就变少了。日本现在的艺术家大多都比较穷,都得靠第二职业来养家糊口。

《财富堂》:您的作品在日本有找专门的画廊进行代理吗?

王传峰:到了日本之后,我就有两个观点,这么多年来也始终坚持着。第一,我的画不进画廊,不做复制品(印画册除外)。第二,争取在美术馆和博物馆办展。我觉得作为艺术家,如何进入日本一流的文化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坚持自己给自己当经纪人,好玩又开心。近几年来,我的作品定价也比较高,现在我最贵的一幅画,在拍卖会上可以达到一亿多日元,也算比较成功吧!

《财富堂》:能聊聊您和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是怎么结缘的吗?

王传峰:在日本我佩服有才的人,到热海旅游时看到一个玻璃建筑,非常喜爱,就想要见见这位建筑师,通过朋友的介绍,我结识了隈研吾。我们俩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一有时间就会一起画画、写书法,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我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就是我推荐让他设计的,最近刚刚开始使用,这也成为了他在南方的一个代表性建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领略一下大师的风采。

猜你喜欢

画廊艺术家绘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画廊
画廊
画廊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