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业
2015-05-30吴伟伟刘青敏
吴伟伟 刘青敏
摘 要:调查显示,学习、就业是民办高校学生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涉及前途出路、未来规划、事业发展,是人生旅程中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学习事关知识的接受、道德的修炼、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成功择业、顺利就业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对学生而言,学习和就业是永恒关注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对二者的关注更为热情、紧张、紧迫,甚至焦虑。原因有主客观之分。主观上,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客观上,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现实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就业形势,以及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因素造成。认清现实,分析原因,探寻对策,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安身立命和长远发展大有助益。
关键词:专业学习;通识学习;实践学习
世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长,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相比之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历史比较短,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独立体系,但仍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很多政策措施有待于完善,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随着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我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很多发展。从我省看,目前,民办高校38所(包括12所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30万人(包括9.2万独立学院在校生),分别占我省高校总数的27.7%和在校生总数的18.2%。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民办高校还会有更大发展。深入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关注焦点问题,以期不断完善相关对策措施,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系统贯彻十八大“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精神的重要方面。
本文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通过对2012级学生四个学期、2013级学生两个学期进行跟踪、抽样调查、定量分析,得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最集中的是就业和学习。关注就业的最高,达95.8%;关注学习的也较高,达90.4%。其余比较分散,有关注生活的、有关注时政的、有关注社会道德现象的,接下来仅就最关注的两大话题就业和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一、关注就业有几何
高达95.8%的学生关注就业,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是目标清晰,积极争取型。通过报考志愿前和入校学习后的咨询和观察,护理、医学、机电、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学生对所选专业是肯定和感兴趣的,问起本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也是了解的,毕业后的出路基本上不会改行,都表示会从事本专业。说明这些学生对未来就业是明确的,将来从事的岗位也是清晰的,对就业问题关注充分说明对人生的负责,对未来的积极争取。
二是专业确定,缺乏职业规划型。通过报考志愿前和入校学习后的咨询和观察,临床、经管、建工等专业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也是肯定的,问起本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不太了解,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客观的,或父母期望,或好找工作,或师友推荐。对于如何学好该专业,有无职业生涯规划,答案却是否定的。说明这部分学生缺乏主见,对人生更缺乏规划,对未来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是专业确定,却摇摆不定,犹豫彷徨。外语专业、工程造价、道桥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对自己选择不自信。这部分学生最为消极,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掌握命运的勇气和能力。
二、关注学习有几何
90.4%的学生关注学习,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类型:
1.关注专业学习
进入大学后,接受全新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引发学生内心对未知领域的恐惧。关注学习,极其希望寻得窍门和捷径,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节奏。
2.關注通识学习
高考指挥棒下,束缚了个性,放弃了兴趣,失去了自由。迈进大学,瞬间恢复自由,重拾兴趣,张扬个性。学生更想知道,除专业课之外,还有什么课程,是否有感兴趣的课程,能否开设感兴趣的课程。
3.关注实践学习
高校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很多,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民办高校还有独一无二的招生团队。学生的热衷程度极高,激扬青春,释放活力,恣意挥洒热情。学生关心本校有哪些社团,社团如何工作,自己该如何选择。
三、关注原因何在
如前所述,“就业”与“学习”是所有高校大学生均关注的普遍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因此,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就业与学习的关注更为热情、紧张、紧迫,甚至焦虑。原因何在?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原因
主要是学生个体差异导致。
(1)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文化素质基础较弱。从民办高校与国办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可得知。基础弱,意味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那就无法保证以优异或者良好成绩毕业。专业成绩不好,意味着业务能力不强,执业能力较差,不好找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
(2)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不强。除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开拓创新能力就整体而言,弱于公办高校。
(3)民办高校学生更缺乏发展眼光和长远规划。笔者对860名本科生做调查,发现有考硕士研究生意向的学生仅有106名,仅占12.3%。对3000名专科生进行调查,发现有专升本意愿的只有36%。
2.客观原因
(1)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影响
生源特点方面,学生生源较差,文化基础较弱。培养层次复杂,有本科、专科、中专、高中后中职、成人高考等,层次参差不齐。
办学特点方面,一是注重办学规模效益。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主要以学生的学杂费为主,因此,扩大规模才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学生规模扩大,为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带来困难。二是大部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特色+热门”专业。专业设置了,学生招到了,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管理能力能否与时俱进,协调发展,这是大考验。
(2)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有所欠缺
社会认可度是社会大众对某人或某物承认或接受的程度。考量民办高校社会认可度的最明显的指标是招生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上线率。从民办高校将招生视作第一生命线的定位,全员招生、全情投入的工作状态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并不理想。另外,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因社会权力有限不能彰显,主要表现为公法性质的欠缺和办学自主权的缺乏。这不但会降低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而且也会限制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3)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力度不够
虽然民办高校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民办高校的社会形象与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相称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已经给予了明确的认可,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层面,民办高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以上民办高校自身原因,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差和不自信导致对就业和学习的极度关注和焦虑。
四、如何应对
1.关于就业
(1)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做到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念;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竞争的择业观念。
(2)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3)调整就业期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择业观念
民办高校大学应对自己恰当定位,根据市场需要,按照自己的专业和能力选择职业,新形势下,非公有制单位,广大的城镇与农村都能提供广阔的舞台。
2.关于学习
学习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造能力又包括再造能力(再创造能力)和创造能力。再创造能力是指迅速地掌握知识,善于按照所提供的样式进行活动,这种能力符合学习活动的要求。
(1)认识大学学习特点
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情感方面,对学习任务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二是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学习方法、较强的学习能力。面对知识日益贬值的现状,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教学的始终。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计划。其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和艺术。再次,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参考文献:
孙广勇,毕振力.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变化与政策调整[J].高教探索,2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协和学院校级项目“山东省民办高校大學生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HXY20120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