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
2016-04-19温国红
温国红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用性较差,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深入分析学生的现状和专业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中职的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专业学习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6-02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用性较差,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深入分析学生的现状和专业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中职的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一、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调整英语教学目标
(1)中职教育应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因而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这要求其主干课程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 基础课程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而设置,而且以“够用”为度; 并以训练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具体岗位为基础等。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因此,作为基础课程的英语应根据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以“够用”为度。
(2)调整英语教学目标。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主。因而它要求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能力。
二、编写适应不同专业要求的“实用” 教材。
(1)针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和教材陈旧的问题,应重新选择和编写适应不同专业要求的“实用”英语学习材料,力求体现教育为专业服务、为生活服务的宗旨,这也是保证职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如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要求,对其进行专门的英语词汇训练。鉴于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如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商务信函、企业简介,机电类专业中的机电设备操作手册等,对不同的专业教授不同的英语词汇,尽量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在英语词汇方面做好职业准备,以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2)着眼于未来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的英语运用,教学中侧重于生活化语言的交流, 在英语教材内容中增加口语训练。语言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进行交流的工具, 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在练习中获得。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并不能使学生用英语顺利地进行交流。但以往的英语学习偏重于单词、句子,为应试而教学,唯书本至上,完全忽视了英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其结果就是“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 。鉴于此,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努力帮助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下敢开口说英语、会开口用英语。为此,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大幅度地增加口语的训练量,引导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
(3)着眼于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实用英语,让中职学生学了“用得上” 。这也是解决英语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一旦学到对自身有用的知识,会很快改变原有的英语学习态度,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主动学习无疑会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如以英语口语教学为切人口, 遵循简洁、易学、实用的原则,选择商贸交际、商品交易过程、交际礼仪用语等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外贸交往水平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1)探索适合岗位需要和职校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的英语教学,突出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原则,通过模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教学要与职业服务相联系、与职业生活融为一体,并用为职业服务、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理念构建英语教学课堂。通过实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实习现场进行学练, 缩短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于这几点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联系教材,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2)进行分层次教学。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热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教学肯定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实施分层次教学, 力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按照基本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将教学划分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着重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会话能力。并且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基础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加强“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目前,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目标缺乏了解,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也是以一般用途英语为主,缺乏除教育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实际从业经验。因此,可以说,从知识结构到专业实践能力,他们都无法满足中职英语为专业服务的深入开展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首先,应鼓励中职英语教师找到个人兴趣倾向、教学对象要求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交叉点,加强同各专业任课教师、校企合作用人方专家的学习与合作,鼓励英语教师争做商务师、物流师、导游,翻译等,将自己培训成符合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 教师。其次,要积极从各行各业一线人员以及其他非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中聘请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并能熟练使用英语开展其专职工作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进而改善中职英语师资结构,满足中职英语为专业服务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再次,教师之间要注意“师师合作” 。教育理论表明,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此,在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发展的进程中,应改变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之间相互隔绝的现状,在学校中形成合作文化。建议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英语教师定期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一同备课,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共同提高。为专业服务的英语教学对于中职学校的许多专业,如物流、旅游、商务、宾馆、计算机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在中职教学实践中以英语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策略的尝试,使学生增强了外语学习与职业目标的关联意识,使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更具目标性、方向性、针对性及应用性,进而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本岗位英语应用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