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小绅士养成记

2015-05-30赵晓睿

父母必读 2015年4期
关键词:巴里绅士英国人

赵晓睿

英国“绅士王国”这个称号历史久远,可追溯至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并在近现代借助英语这一强大的工具,将“绅士文化”远播全世界。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主要体现为安静、耐心、讲礼貌和衣着讲究。我在英国生活期间,有幸参加了不少家长课程,也经常和其他妈妈们互相交流,受益匪浅。

礼仪教育,从餐桌开始

英国家长认为,孩子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予积极鼓励。孩子在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家长就会任由他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很少会再喂食。从9个月手抓饼干开始,儿子乐乐一直努力地自己在儿童餐椅上吃东西,我和他的约定是,下了小凳子就不给东西吃,绝不追着喂。这虽然会让我们一顿饭花上两倍甚至更长时间,但乐乐从13个月开始,就能够笨拙地使用勺子自己吃饭了,并且胃口还特别好,大人吃的东西,只要是他能吃的,他都会积极尝试。

餐桌上对孩子偏食、挑食的迁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放纵,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等性格,所以英国妈妈们往往会在提高自身的厨艺和对孩子循循善诱方面下功夫,却不会迁就孩子偏食、挑食的行为。另外,英国家长认为,在餐桌上可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和礼貌待人的修养,比如,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在进餐时不慎弄脏了桌面,家长会找来抹布让他自己清理;当别人为他盛饭或做了其他服务时,家长会教孩子说谢谢。

生命教育,用心善待一切生物

英国家长非常重视生命教育,这也是绅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在夏天,厨房爬满了蚂蚁,英国妈妈一边消灭蚂蚁,一边告诫孩子,绝对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或者让孩子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

有一次,小侄子养的金鱼巴里死了,他非常难过,他养了巴里3年,还每天给巴里欣赏摇滚乐。妈妈让小侄子打电话给爸爸,告诉爸爸这个坏消息。第二天他们一起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小侄子还做了个噩梦,说梦到巴里了,他妈妈对他解释说,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巴里很开心,因为大家都爱它。

道德是被感染的,做个有方法的家长

英国人认为,父母自身要修炼绅士精神,不着急,不喊叫,孩子才会跟着变得绅士起来。英国有句俗话:“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一个歇斯底里的妈妈,怎么能让她的孩子温柔而又懂礼貌呢?

孩子在2岁期间,自我意识的萌发,导致他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友好”和唱反调的,不少妈妈也是在这个阶段养成了河东狮吼,有时候即使一再告诫自己忍住脾气,可一旦看见“熊孩子”,发火都是下意识的。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英国家长的经验是,试着暂时忽视孩子的逆反行为。儿子家长课上发了一张表,让我记录一周中:(1)我试图阻止孩子破坏的行为;(2)我选择忽视还是制止;(3)效果如何。结果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大部分的破坏行为,例如乱画、砸东西,如果我选择忽视、不当观众,很快就可以自行停止。

做过父母的人都常要面对这样的情形:要带孩子10点出门,可已经9:50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地玩着玩具,穿衣服也不配合。眼看就要晚了,妈妈往往着急地大喊大叫。其实,一两岁的小孩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我从英国父母那里学到的经验是,每次多留出半个小时以上的宽裕时间。这样,可能从9点开始,每隔10分钟就会提醒一下孩子,“妈妈一会儿要陪你去玩,你再玩一会儿玩具就穿衣服好不好?”几次提醒后,孩子大概知道当天的安排,心里有个要出门的概念,就会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

正面管教孩子,好话不惜嘴

在英国的活动中心,《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再见,改日再见》这两首儿歌是每日必唱曲目。“请”和“谢谢”更是被誉为神奇的词语,从小就被家长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说话很晚的乐乐,最先说出来的一个语句子是“谢谢爸爸、谢谢妈妈”。

英国人说好话不惜嘴,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对孩子不仅不要吝惜赞美,而且要夸得具体,不泛泛地说“你真棒”,要语调夸张地说:“你真是个搭积木天才!这个塔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高的塔了颜色搭配也这么棒!”

对于实在不能容忍的孩子的失控行为,首先,家长自己需要平静、肯定和缓慢地说出自己的底线,给孩子清晰明确的指令;其次,尽量用正面引导的言语,比如,多用“请你把衣服挂在钩子上”这种正面清晰的指令,而不是“别乱扔衣服”或“你怎么就不能整洁点”这样的指责性语言。

这一点对于我特别适用。老二出生后,乐乐难免会嫉妒,有时会打一下妹妹或者干扰妹妹吃睡。我最初特别抓狂,难道哥哥不爱妹妹?后来我发现,与其大吼一声“不许欺负妹妹”,或者在他动手时一把把他推开,不如告诉他“和妹妹好好玩”“你给妹妹跳个舞吧”,这样妹妹同一天再次受欺负的概率要小很多。

授人以渔,不替代孩子成长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孩子真正获得能力,首先就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家长代劳。作为一位全职妈妈,带孩子和做家务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完成的任务,而让乐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的确没有我单独完成的效率高,甚至会把好不容易收拾利落的家里搞得很乱,但为了让乐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此产生责任感,我总是一边带着他收拾,一边重复地唱一首从活动中心学来的收拾玩具的英文歌,开始的时候收拾好一箱子玩具,需要我唱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只要我一唱起这首歌,他就会主动地收拾玩具,并且大声和我一起唱。不替代孩子,还要养成尊重孩子意见的习惯。例如,孩子的玩具是否分享由他自己说了算。虽然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认为分享和谦让是美德,但绝不强迫。公共场合,往往秉持先到先拿原则。非公共场合,英国家长虽然一遍遍地强调“好孩子会分享”,也会用童话故事感化,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绝不会强求,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不吝言辞地夸奖。

猜你喜欢

巴里绅士英国人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反目不成仇
我迷路了
绅士那些年
像绅士一样等4则
A Gentleman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