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番茄育苗技术

2015-05-30赵庆阳

西北园艺·蔬菜 2015年4期
关键词:过筛床面子叶

赵庆阳

1  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大茬栽培番茄,外界环境是由高温(8—9月)到低温(2—3月)再到高温(4月以后),尤其是结果期正处低温期,品种的选择特别重要。应选择中期耐低温的番茄品种,如威霸七号、粉翠、魁冠108、普罗旺斯、东圣102、西润207等。

春早熟栽培选择魁冠108、果美、B109、普罗旺斯、东圣102、西润207等。

2  播期选择

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大茬栽培9月上中旬播种,春早熟12月底到来年1月初播种。

3  亩播种量

亩用种量25g。

4  种子处理

4.1  浸种

播前4~5天开始浸种。浸种前最好用细纱布缝一只15~20cm的小口袋,把种子装在里面,扎紧袋口,再行浸种。浸种应采用温汤浸种法,即用55℃温水(生产上常用“两开一凉”即2份开水1份凉水混合)烫泡种子15~20分钟,并不停搅拌,后水温自然降至30℃时,停止搅拌,经过一夜浸泡后取出种袋,沥干催芽。

4.2  催芽

为使种子出芽整齐一致,催芽时可用电褥子、热土炕、保温瓶、恒温箱等设备。具体做法是:把电褥子按其长度的一半铺平,上面放一只塑料盆或瓷盆,盆内铺一层湿毛巾(毛巾用水浸湿透后再拧干),再把浸种后的种袋平放在上面,使袋内种子尽量散开铺平,其上盖1层湿毛巾,然后用1张塑料膜封盖盆口,再把电褥子的另一半对折过来平放在盆上,用被子盖严,给电褥子通电即可。为使初学者便于掌握,盆内可放一支温度计,将催芽温度维持在25~30℃,不能高于35℃,每隔1~2小时观察1次,盆内温度可通过供电时间长短、被子的薄厚来调节。另外,在催芽过程中,每天应把种子取出来换气2~3次,方法是两手分别握住种袋的两端,来回颠倒抖动几次,目的一则是为袋内种子换气,二则是使种子加热时受热均匀。经过这样的实际操作,4~5天后,番茄种子的胚根就会长出胚孔(俗称“露白”),完成催芽过程。待大多数种子露白后,取出种袋,停止催芽,待播。

整个催芽过程中种袋不再需要浸水,只需将上下层毛巾用水浸湿、拧干,重新铺盖好即可。种子量小时也可将种子袋用湿毛巾包好放在塑料袋里,装在衣物内层利用体温加热催芽。

5  苗床整理

番茄苗床分为母床和分苗床两种。不论哪种苗床均应选在温室内较中间位置,这样可避免由于东西两山墙遮阴影响苗子生长发育。苗床应南北走向,长6m,宽1.5m。场地选好后起垄,垄高15~20cm,宽20~30cm。为了使垄坚实,起垄时先用脚踩一遍垄基,再起小垄,用脚踩实,再起,再踩,再起,用锨拍平、铲齐,并将床内土取出(新建温室苗床内的土可直接过筛),取出厚度10cm,将床底先用铁锨整平,踩平,再用单面平整的长尺杆或木条刮平,再踩实。

每10m2苗床需要床土1m3,将过筛(筛眼1~2cm)的大田土(最好选用前茬为葱蒜类的大田土)、腐熟厩肥、炉渣按1∶1∶1的比例配好,拌匀成营养土。

取已备好的培养土量的4/5填床,厚度8cm,视为基土层,然后整平床面,大水漫灌,水量以高出床面1~2cm为宜。

6  播种

取约20掀过筛土同多菌灵400g、呋喃丹200g混合均匀配制成药土,备用。待床面水下渗后,用培养土补撒积水部分床面,再取所配药土的1/4均匀普撒于床面,视为褥土层。再取半盆过筛土或细砂,把已经催芽的种子放入盆中搅拌均匀后分3次撒入床内。撒种方法:先顺时针方向撒一遍,再逆时针方向撒一遍,最后留一部分补撒床面及苗床四周,此层为种子层。其上覆盖药土1/4,视为被土层。再覆盖培养土,厚度1cm,为覆土层。

为使上层培养土覆盖均匀,厚度一致,保证出苗整齐,防止“戴帽”现象的发生,可将直径1cm左右的小竹竿按畦面宽度切割并分段平放在床面上,把床面均分成3~4个等分,再行覆土,覆土厚度以盖住床面小竹竿为宜。覆土时最好用碗撒土,用碗覆土目标性强,土厚均匀。覆土层上再覆剩余药土叫浮土层。浮土层对预防苗期猝倒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取出竹竿,盖上地膜,提温保墒。用地膜尽可能把床面盖严,保证床温均匀。接着插上竹竿,扣上棚膜,完成播种过程。

7  苗床管理

母床一般从播种到出苗前,分苗床在分苗后的前3天,都不需要通风,要求尽快提高地温,促使尽早出苗和缓苗。母床待大多数小苗子叶开始顶土(俗称“跪腿”)时,抽去地膜,覆盖一层干细土,厚度0.5cm。分苗床缓苗后大通风时也可覆盖干细土。作用:降低床面湿度,防止猝倒病(俗称“倒苗”)的发生,覆土时间应以叶片露水彻底干后进行。覆土后用软笤帚或鸡毛毯子抖掉叶片上的浮土。

7.1  溫度管理

在播种到子叶顶土期间,白天提温,夜间保温,昼夜温度在20~30℃;子叶顶土到子叶展平期间,白天20~25℃,夜间18~15℃;子叶展平后白天25~28℃,夜间16~12℃。总原则是:前期提高地温,后期拉大昼夜温差,促进花芽分化。

7.2  通风管理

子叶一旦露出地面,白天就开始通风,主要目的是降低夜温,防止徒长。通风由小到大,循序进行,通风时间由短到长。

1)通风量确定。初通风时以小苗不萎蔫为度。苗子出现轻微萎蔫,说明通风量大,应缩小通风口,不然会出现“闪苗”。“闪苗“产生的原因是,通风前叶片处在密闭的小空间里,周围的水蒸气含量高,通风后随着空气的流动,叶片周围的水汽迅速减少,这时叶片内的水分就通过气孔急剧向外散失,补充空气中的水汽,来维持叶片内外新的水分平衡,造成叶片失水萎蔫,时间较长后便会出现闪苗症状。

2)通风时间选择。结合温度管理确定通风时间长短。晴天通风时间长,阴天通风时间短。通风的目的是降温和排湿。一天中棚内的最高温度出现在每天下午2:00—2:30。通风时间应以此时为中心,初期通风可选在2:00—2:30,通风半小时;第2天可延长到2:00—3:00;第3天1:30—3:00。每次通风时,应不断注意观察苗态,小苗真叶出现萎蔫时应及时向苗床小棚内补充水分,或者缩小乃至封堵通风口,以防“闪苗”发生,即所谓“看天、看地、看庄稼”。

猜你喜欢

过筛床面子叶
鱼鳞状床面粗糙特性
对瓦里安碳纤维治疗床面模型的评估
一种防凝固的ABS塑料改性用切粒冷却过筛一体装置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悬铃木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演化结构研究
黑山羊胎盘子叶性状结构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焦糖布丁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小牛粒
曲线拟合方法测定土工布有效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