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2015-05-30许磊张兰王凡
许磊 张兰 王凡
摘 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是衡量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期规范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更好地提高校内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内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这也就意味着加强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而实训基地就是培养技术的重要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也成为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部分。
本文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材料工程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体系的运行机制为例,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功能,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以期为今后的实训教学和基地建设提供指导。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校内实训基地的首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是培养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是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试炼场,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校内实训基地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重要场所,也是高职院校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所,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中,要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确保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的需求,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实训基地的运行首先要满足日常的教学工作,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培训实操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实训基地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实训基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可以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这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以及企业的用人减少了距离和成本。
2.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建立实训基地时,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去深入了解,甚至可以去企业考察,挂职等,以更好地将“校中厂、厂中校”的真实的职业环境教学模式引入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人才培养质量环节的企业元素,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企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能使职业院校教师体验到真实的企业环境,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不至于实践理论相脱节。通过实训基地的培养,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取得一些相应的证件,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能力,也解决了学生实训中的问题,这样才可以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二、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机制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训教学也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资源的配置不科学
主要表现为仪器设备缺乏或现有仪器得不到科学的利用,专业实训的开出率较低。
2.实训基地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很多专业只是为了实训而实训,与学生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背离,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
3.实训资源配置的配套性和系统性不好
在很多院系或专业中,实训室都是单独建设,而且又只是为了满足各自专业或课程的需要,功能相对单一,不能很好地整合资源。
4.实训基地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现有一些管理体制的限制,制约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已有实训室的作用的发挥。
这些问题在我院的实训基地中也有出现,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仪器设备的购买、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及学生实训项目的开发、课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创新
1.实训基地的建设定位和目标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方面,需要对实训基地的定位和作用进行论证,明确实训的目标,要以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为前提,以产学研为切入点,以实训基地的生成化、系列化和社会化建设为重点,明确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在运行过程中,针对我院航空材料工程学院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情况,要求在建设时能够承担起职业院校师生的社会职业技能的鉴定,以及社会企业职工的培训任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使其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服务的基地,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受益面的扩大。在与区域发展互动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才能建设集生成化、市场化、科技化的多位一体的实训基地,这也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实训基地管理体系的科学化
实训基地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时,要能协调不同专业在各种时段使用实训基地的各种资源,要注重科学化、人性化、市场化。对校内实训实行市场化管理,对社会企业培训等实行市场化运作,制订科学的管理模式。针对我院航空材料工程学院,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小组或教研室来管理实训基地,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实训基地,加强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资源合理而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条件。
3.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优化
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对分散管理的实训基地进行整合优化,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重新的定位。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材料类各专业的实训室重新进行功能分工和资源重组。具体到我院的复合材料实训基地、无损检测一体化综合实训室、热加工实训基地等,从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要转变为开放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这种运行模式也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它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得材料类实训基地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服务。
4.增加实训基地考评机制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考评机制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综合专业技能,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到,是评判实训基地运行和课程设計合理的标准。具体针对我院的情况,可以重点对教学实施、生产效益等方面考核评价,以便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地整改的建议。另外,还可以对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对一些贡献度较高的实训教学、培训、科研等活动,在教师的二次分配和评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激励。
5.扩大实训基地的科研效应
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学生实训和企业培训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场地。以我院热加工实训基地为例,可以每年拿出专项基金,为教师进行产品的研发、工艺的改进等科研活动提供硬件支撑。另外,还要鼓励实训教师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校企合作开发研究。
我国的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可以直接上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对于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评价机制,以及实训基地资源的优化成为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重要部分。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实训基地的运行,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施洪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8-29.
[2]高蓉.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1):43-45.
[3]罗怀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80-81.
[4]许磊.基于社会服务的无损检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电子测试,2013,12(23):151-152.
备注: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4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ZJYB201402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