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困境及对策
2015-05-30冯雯璐
冯雯璐
从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再到手机不离身的4G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迅猛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这不仅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一种传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不仅使人们可以获得即时的新闻资讯,各式支付平台的广泛应用甚至改变了原有的货币支付方式,多样化的社交平台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然而,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方式和人际传播方式正向改变的同时,也出现了人际交往淡漠,信任程度降低,欺诈、网络暴力等不法行为增多的负面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发展现状,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娛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交互式即时性传播
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增强。新闻不再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是真正实现了即时传播。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种手机终端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世界各地的新的资讯和信息。微博、微信、twitter、论坛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得以改变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人际传播的影响力,甚至比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能够带来更为迅捷和深远的影响。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交互式更强,改变了过去单向传播的方式,避免了信息反馈困难的问题。网络和手机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自由的发表言论的场所,匿名性特点使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内容更为宽泛。人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的同时,也能够随时发表言论,进行沟通。
2.信息量大,原创性强
新媒体能够提供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的信息,除了包含了对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整合,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新媒体结合自身特点,增强原创性。受众改变过去被动接受讯息的局面,主动选择性增强,可以利用互联网检索等方式,快速找到想要获知的信息和资料,在追求效率,碎片化信息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便捷性无疑迎合了受众的需求。
3.多媒体传播与超文本形式
报纸只能提供单一阅读的方式,广播只能满足受众的听觉感受,电视虽然将视听相结合,但却无法摆脱单向传播的弊端。新媒体有效地结合了不同传统媒体的特点,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报纸的转载内容,同时也能够随时搜索到相应的电视节目,结合自身的原创为受众提供视听结合的饕餮盛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多媒体传播的方式不再受到设备和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检索信息,查看新闻,大大增加了信息获得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同时,数字化的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和存储的空间越来越小。超文本的形式使新媒体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获得大量有效的信息,在大数据库时代,可以轻松通过网络和手机客户端的搜索引擎找到任何需要的信息。
二、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中的困境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交流,信息传递,表达情感、愿望、意见的手段和方法,在文字出现以前,口头和肢体语言的传播就已经成为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方式。每一个人除了是个体之外更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表达自我、传递信息都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媒体环境下,原有的人际交往方式得到了转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变得更为方便和快速。但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存在着许多困境。
1.人际交往的泛式化
随着微博、微信、空间、论坛等社交平台的发展,处于不同身份、地位、知识水平、社会阶级的界限和壁垒被打破。过去无法触及的明星,现在可以通过微博与粉丝互动,客户、领导、生意伙伴都可以成为微信好友,并在朋友圈相互点赞,评论状态。交友方式增加并且更为简单的另一面却是无限放大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弊端。原本私密的个人空间,因为不相干的人的参与而变得乏味和无聊,出于中国人“人情世故”的特点,迫于压力又不能随意删除好友取消关注,在公共的社交平台当中,既有家人朋友又多了上级和客户,利益的关系和牵扯使得言论自由最终依然是困难的事情。初衷建立在加强沟通交流,放松娱乐的朋友圈,渐渐被阿谀奉承,小心斟酌所取代。个性化和理性的缺失现象也日益明显。看似是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实则逐渐演变成建立在利益和相互利用基础上的社交工具。
2.人情的淡漠,交往能力的缺失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提出“电视人”的概念,指随着电视的普及,受电视影响较深的一代人在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典型的特点,性格孤僻、内向,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沟通并且缺乏责任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电视人”相近的“手机人”、“电脑人”成为了现代人际交往的标签。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物品,无论何时何地,到处都有低着头滑动手机屏幕的人。人们改变了过去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倾向于通过点赞,评论,发消息和语音的方法进行沟通。网络游戏代替了与家人共同观看电视节目,拍照发朋友圈代替了美食本身的味道。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侃侃而谈,却在彼此面对面的时候无言以对。表面上,人际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背后隐藏的是人情的淡漠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越来越多的丧失了与人沟通和正确表达自己的能力。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情感的压力时常会给都市男女带来强烈的寂寞感,新媒体的使用却在某种程度上使寂寞感加重,并且降低了人们的抗压能力。与“电视人”相同的是,现代的“电脑人”和“手机人”往往也表现为不善于沟通交流,内心较为封闭,有较强的对新媒体的依赖性,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特征。
3.虚假外显导致的心理障碍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发表言论的空间,使人们能够充分地在网络上表现自我,但也存在着一部分人借助网络匿名的特点大肆发表言论,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十分寡言,亦或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沉浸在游戏胜利所带来的无限快感,久而久之,与现实生活脱轨,导致一定程度的人格分裂。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人们习惯了将日常生活和经历表现在朋友圈当中。出于人的攀比心理,大部分人喜欢在朋友圈中展现出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都是他人美好而奢华的生活。这一特点在无形当中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压力和负面的影响,人们会将他人生活的优势与自己生活的劣势进行比较,往往会忽略他人生活中不易的方面,内心的不平衡和自卑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心理障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问题和负担。
4.人际交往的失范
新媒体提升了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同时也使不良信息传播的途径变得简单。朋友圈中虚假信息的传递和转载,带有诅咒和辱骂的信息的扩散,代购等垃圾广告污染着信息环境。某女士因为朋友曾经发给自己带有诅咒的群发信息,几日后,家人惨遭车祸,她便将自身的不幸与朋友的信息联想到了一起,悲愤中将朋友杀害。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的社会中时有发生。人际交往中的失范行为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5.信任程度降低,犯罪率上升
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为犯罪份子提供了新的平台。匿名性和虚拟化使得不法份子能够利用网络骗取他人感情和钱财。犯罪份子还可以通过盗取他人QQ和微信等方式向好友发布消息来骗取他人钱财或者传播不良信息。短信和电话诈骗也成为了常见的诈骗方式之一。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人际交往之间的信任感大大降低,人们不得不保持警惕以防受骗上当。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遇见有争议的问题时候,会观察自己是否属于“多数意见”,是则会加强表达意见的欲望,反之则担心被孤立而往往保持沉默。网络环境下,大多数人往往不具备甄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通常在面对具有争议的问题时丧失理性,人云亦云,迫于舆论压力,保持沉默或者带有明显的言论倾向性,一旦突破了可控的范围,就会造成网络暴力事件,侵犯他人隐私,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伤害。
三、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困境解决对策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当从个人、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提出解决措施。
1.加强人际交往,提升辨别能力
人与人之间应当加强实际的沟通和交流,摆脱手机和网络对自身的束缚,逐渐回归到较为原始的人际交往状态。增加与朋友和家人陪伴的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会和活动,加强人际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同时提升自我的信息辨识能力,掌握识别虚假信息的方式方法,有效辨别出虚假信息,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2.保持心理健康,培养道德观念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社交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人们应当提升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社交平台的虚假外显现象,将每天沉溺于虚拟网络的时间多用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应当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培养道德观念,不传递虚假信息,不散布谣言,不发表对他人具有攻击性和伤害的言论,从自身出发净化网络环境。
3.合理利用“议程设置”,建立正确舆论导向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提出“议程设置”,指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①为了解决新媒体环境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现象,可以结合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的特点,加强传统媒体对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防止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的滋生。
4.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新媒体传播环境
国家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加大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规范网络市场,细化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规范,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通過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手段规范新媒体传播环境。
在享受新媒体为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要避免科技造成的人际交往困境,不能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却丧失了最原始的沟通能力。(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
注解:
① [美]马克斯韦尔.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 [日]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M].1969.
[2] [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美]马克斯韦尔.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