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探讨

2015-05-30刘晓舸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误区

刘晓舸

近年来,情境教学模式逐渐被一线教师所普遍接受和使用,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新途径。

但在实际品德课教学过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或是只为增加情景模式而忽略了其有效性,或是教学设计不合理,反而弄巧成拙,引起反面的教学效果等等。本文就探讨在思想品德课程情境模式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一、小学品德课情境创设的误区

1. 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而教学目标模糊。任何教学的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部分教师为了求新求异而忽视了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的最终效果是让学生理解品德课程知识的主旨,一线教师对教材的针对性和把握性不强,导致教学形式和效果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无形中变成了一次教育意义很小的娱乐游戏节目。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好奇心强且鉴别能力较弱,常常不能主动去深究情境背后特别的内涵和深意,因此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不能让滑稽古怪的事物掩盖了教育的本质。

2. 盲目进行教学选材,脱离小学生认知范围。在品德课程的备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性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材料的选取或高深艰涩,或脱离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让学生难以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对材料的不熟悉也使热情度和参与度降低。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是市长、校长、家长或局长,会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这种角色换位情境的方法固然是好,但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都比较浅显,难以对时事进行评价。

3. 陷入以教师主导和“民主放任”的极端。一方面,一些教师仍然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是进行“讲座式”的讲演,学生被动式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看法和观念,并没有进行深刻的讨论和答疑环节;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却一味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追求热烈的气氛,让学生随意发散思维,导致离品德课程主题愈行愈远。

二、小学品德课情境创设的对策

1. 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情境设计就是要将学生引入模拟的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理服人,以情育人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教学手段,利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合理把握节奏,留有一定的讨论时间和总结时间,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洗礼。例如利用多媒体放映地震中勇敢的军人救人的场面,志愿者积极救助伤者等动人画面,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加真实性和震撼性。

2. 案例活动贴近生活,易引发思考。情境创设并非异想天开,而是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善于发现的品质。需要说明的是,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来源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还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如果情境创设枯燥、单一,就难以引发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和思考,失去了教学的本意。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或喜爱的动漫动画、游乐场所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去思考这些常见行为所带来的利弊,而不能随意编造。

3. 主次分明,引导学生发挥其能动性。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应该赋予其最大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自己所能驾驭的题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并公开分享出来,教师组织对其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可自主选择喜爱的旅游景点进行研究和介绍,合理分配话语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教师仍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信口开河、误入困境,既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自主权,又巧妙地给予一定的方向和指导。

总之,小学品德课堂情境创设是需要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辅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思想品德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想观念的陶冶和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其情感,形成思想的碰撞以达到品德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德基础。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误区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冬季洗澡的误区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