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五个常考考点攻略
2015-05-30张志先
张志先
考点一:塑造形象
[内容阐述]形象有客体与主体之分,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可以描绘的物象;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中带有浓郁感情的人物形象,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作为爱国诗人,其笔下形象往往就是自身。古典诗歌形象是意蕴和情感的载体,它与作者思想感情、审美倾向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意义对应关系。比如“水”,可以指绵绵愁思、离愁别绪(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还可指时光流逝(《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不管如何,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所描绘的具体物象或人物形象以及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含的哲理。
[备考点睛]在设问时,命题者通常有以下问法: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有哪些?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回答时,以下三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什么样的形象;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即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们在答题时,应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进而延伸,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完善。
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分析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考点二:语言特色
[内容阐述]语言特色,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在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具有恒定性的有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点。我们应当清楚,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备考点睛]在设问时,命题者通常有以下问法: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在作答时,我们应首先用一两句话,点明其语言特色;然后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最后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高考中,语言特色类常用的词语有: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如话、辞藻华丽、雄健雄浑等。
例题2 阅读下面宋词,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者在语言上有何突出特点。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考点三:炼字题型
[内容阐述]古代诗人特别注重炼字,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炼字。同样的还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说的也是这回事。遣词造句时的精细锤炼、创造性的搭配,从而获得含蓄深刻、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备考点睛]在设问时,命题者通常有以下问法:第×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联系全诗,赏析某字的作用。请就某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作简要分析。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中的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个字与另外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回答时,以下三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解释内涵,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摹景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点明情境,也就是点出该字运用何种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我们应当清楚,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命题者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看看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带入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例题3词句中“故梦劳诗苦”中的“苦”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词试加分析。
留春令骨·咏梅花
史达祖①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注释:①史达祖,号梅溪,南宋词人,尤其喜爱梅花。科举屡试不第,一生郁郁不得志。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抒发个人闲情逸致。
考点四:表达技巧
[内容阐述]表达技巧就是诗人在创作时驾驭语言、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巧妙技能。分析作品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对比、借代、夸张、比喻等;二是表现手法,如衬托、渲染、象征、想象、联想、动静、用典、虚实等;三是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记叙、议论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四是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
[备考点睛]在设问时,命题者通常有以下问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回答时,以下三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明确手法,准确指出运用何种手法;阐述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运用手法的依据;辨析效果,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例题4同样写送别,本诗可谓手法新颖,不落俗套,试分析本诗饯别有何特色。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解:①五湖,指太湖。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考点五:感情基调
[内容阐述]任何一种文学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融合的产物。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但离开感情,一切将不复存在。在具体分析感情基调时,必须弄清楚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人以独特的心灵感受所描绘的融入诗人情感的客观世界,是主观情感和客观外物的完美统一。意境是建立在意象的基础上的。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宜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细心体味。景和情是诗歌的孪生兄弟,优秀诗歌在景和情关系的处理上,总是和谐默契、相得益彰的。感情不是凭空臆造的,它一般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加以表现。所以,我们在答题时,不可眼睛只盯着“感情”,要能把握住“感情”的前奏和铺垫。
[备考点睛]答题时首先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描摹出主要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其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案或图景后,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5简要说明下面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飞晚,山山黄叶飞。
参考答案
1.本首词刻画了一位亡国之君的形象。全词运用象征手法,“林花谢了春红”象征李煜过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而“朝来寒雨晚来风”则象征着现实对他的压迫。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很快逝去却不可再来,人生失意、国破家亡的无限惆怅之情。
2.语言诙谐风趣,具有幽默感,读后令人回味无穷,玩味有得。关于“天公”与“惜花”的发问,真正的答案既在问中,又在词外。岁岁花开,年年花落,花事的荣枯盛衰,一切皆以大自然的客观运行为规律,实在无关“天公”“惜花”与否。“万物兴歇皆自然”,这才是词人本来想说,词中仅透露其意而未及真正说明。
3.诗中的“苦”,是相思之苦,着力表达词人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词人无计可诉相思的时候,忽然想到东风或许能够传达相思之苦,所以词人希望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梅花留住,也就难以拿它作使者了。虽说梅花留东风只是“闻说”,可是词人仍然疑虑难消,于是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上来。
4.①本诗中看不到饯别时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②开篇友人王十一已登船离去,诗人用“望”“挥手”“泪沾巾”等动作渲染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心情,只有青山空对。③诗人由眼前之景,想象着友人正欣赏着夕照下的太湖春色。④诗歌最后,诗人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5.这是一首王勃在漫游巴蜀时写的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由“高飞晚”“黄叶飞”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