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于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关晓雯
关晓雯
[摘 要]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总体是健康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有些地方,政治生态环境被污染的问题仍大量存在,并严重影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新形势下,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为深化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其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政治生态环境;路径;反腐倡廉;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4 — 0005 — 03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提出的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与好的政治生态的概念,可以说是对中国官场痼疾所开出的一剂良方。此前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也提到过问改善政治生态环境的问题,可见中国政治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新的中央领导集团极为重视的问题。由此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改革中,这种立足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将成为持续加力的方向。
一、正确理解政治生态环境的含义
政治生态环境是相对于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所谓的政治生态环境,是特指我国当代社会的政党或者社团组织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的政党、社团组织之间以及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依存、同生共长、和谐共进的状态,是政治组织、政治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各要素的总和〔1〕。 政治生态环境既是多元的,又是多变的,还是多层次的。构成一个国家或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素。
(一) 国际政治环境。国际政治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说,国际政治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态的大环境。
(二)政党政治路线与思想路线。尤其是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本国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法律与制度设计。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制度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范。它们对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四)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如果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能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主张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比较巩固,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就比较理想。
(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建设政治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要素。一个社会如果能够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安居乐业,人们生活幸福指数高,社会比较稳定,这个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必然是好的或是比较好的。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理想,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比较明显,社会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政治生态环境肯定问题也比较多。
(六)民主政治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民主政治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的民主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这种要求构成了当今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思想创新与理论创新的程度。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要想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作为执政者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
二、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我们国家发展稳定的基础。政治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方的政治生活现状及其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也是党的执政风气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礎,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对促进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作风,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就不能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就难以落到实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生态学这一理论来讲,社会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依靠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也会促使社会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而社会越和谐,也会促进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2〕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上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团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持续与良性循环的轨道,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以及大力支持,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迈向了新的台阶。而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所需要的就是政党、社团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进的关系 ,所追求的就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最高价值取向。因此,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新的中央领导集团继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其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保持越好,其治党治国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拥护支持共产党执政的人民群众越多,那么它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也就越厚实,其执政地位也会越牢固。苏联共产党丧失其执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苏联党内人心涣散,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共产党的先进性也逐渐丧失,进而引起社会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导致苏共的垮台以及苏联的解体。党中央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坚持科学民主以及依法执政,加强并改进其自身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力度,正确处理同其他政党以及社团组织的关系。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并赢得了人心。有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相对就比较巩固,其执政理念也容易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其执政方式也容易为社会成员所接受。因此,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家的发展要依靠经济环境,政党的廉洁则要依靠政治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党与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关系到干部的安全。自从新的国家领导集团执政以来,由于反腐力度的加大,每个月都有领导干部倒台,甚至好多案子都是串案,甚至整个领导班子全部腐败的现象也有很多。当今社会,在有的地方有些部门内部腐败已经滋生成了一种眼见不怪的现象,从近几年不断查出的官僚贪腐案件中,那些卷入人数众多的窝案,那些触目惊心的贪腐数额,那些“情妇门”与“公共情妇”事件,可见官场龌龊不堪到何种程度,也由此见证出中国官场生态恶化到何种地步。因此,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很多群体性事件,从表面上来看属于偶发事件,可是如果从更深层次研究的话,这反映的其实是政治生态的问题。有些党政机关以及公职人员存在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现象。导致群众投诉无门,人民群众要反映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长时间得不到回应,进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因此,加强治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
三、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
(一)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我们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国际政治经济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影响,同样地,对一个国家内部的各个地方也有重大影响。因此,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也应关注国际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化,以便及时地调整自身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二)要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要通过加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执行中央、上级决策和本级组织的决策时毫不动摇,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过程中,自觉树立大局意识,用自己的言行促使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正效应的最大化。
(三)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通过反腐倡廉工作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标志就是腐败现象,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应该先从防治腐败着手。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领导干部谈起腐败现象都是义愤填膺,可是只要牵扯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会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首先需要加强廉政教育。通过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的相结合以及廉政法规学习与廉政文化培育的相结合,来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恪守廉政准则,并从始至终保持敬畏权力的清醒头脑,养成既能干事并干成事,更要干正事并不出事的行为习惯,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其次严肃查处违法乱纪现象。要严肃查处有些领导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以公谋私、滥用权利、失职渎职现象,严肃查处腐败现象多发生的领域如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严肃查处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案件,严肃查处触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乱纪现象。不然就难以威慑腐败分子,难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难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4〕
最后要积极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把焦点聚集在腐败现象发生概率高的重要环节以及关键领域,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制度的完善、改革與创新,在社会上逐步建构起防止腐败的大堤,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5〕
(四)建立一套可持续保证官场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以此来确保政治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转。面对中国政治生态的恶化,新的执政当局以反腐为切入口,通过“老虎”“苍蝇”一起打,意图扭转这种官场颓废之势,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从中国时局来看,反腐当然是中国当务之急,但是诚如王岐山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上所言,反腐运动是治标不治本,之所以掀起大规模反腐,就是为了争得治本的时间。那么,反腐既然是治标之策,要改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显然仅靠反腐不行。从中外政治发展历史来考察,要营造起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除了对从政者提出更高的道德品质要求,还必须对权力采取明确设限,将权力真正关入制度的笼子里,只有权力被严格划定在相应的区域,受到严格的监督,运行在公开透明的阳光下,才能避免腐化堕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团为了扭转官场恶习,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铁腕反腐、雷霆治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是无路之路。当然强力反腐会在一定程度一定时期后取得明显效果,但是要想长久平稳确保政治生态的良性运转,仅仅靠明君贤相式的反腐显然不够,而必须建立起一套可持续保证官场生态的法律制度。
首先是坚持贯彻执行依法治国这一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宪法,明确“权为民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真正理解遵照公民授予多少权力,就行使多少权力。宪法划定了权力的边界,设置了权力的笼子。只有权力有限,才不会导致权力泛滥,才能避免权力祸害民众。在被赋予权力的前提下,有限的权力设置中,为官才能知道自身权力的来源,才知道权力不是万能,才会从内心生发出谦卑,才会懂得对权力行使的警惕。有了谦卑与警惕,权力执掌者才不致将权力当作私器,才会防范权力私相授受、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是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所以严格遵守法律,真切认识理解法律中规定的公民对权力的赋予角色,才能为营造良好政治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是深切理解权力的责任与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除了解决公民对权力的授予与界定外,还明确了权力应该承担的责任与权力的旨归。权力之所以会被赋予,皆因公民在社会生存与发展中需要一个协调处理各种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而产生这个权力机构的前提是公民让渡出部分的权利。公民之所以会让渡出部分权利,正是为了整体权利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权力的责任与目的就是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不应该也不允许有其他部门、团体、帮派的利益与目的。只有权力明确自身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与目的后,权力行使才能真正坚守服务于民的身份,才能深刻认识权力在保障公民权利之外没有任何利益与目的,这样才能为防范以权谋私设置下栏杆。一个立足服务于民,承担保护公民权利职责的权力,当然才能清正廉洁,才能平等和谐,才能营造起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政治生态。
最后是无条件全方位接受公民的监督,保证权力运行在透明的阳光下。一个来源于公民授权,承担着保护公民权利责任的公权力,没有理由惧怕公民的监督,没有理由逃避公民的监督,更没有理由敌视、打压公民的监督。要营造起良好政治环境,就必须戒除那种权力的暗箱操作,密室交易,使权力运行在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检查质疑批评之中。人是有局限的,有限的人行使权力必然会产生能力上的不足,认识上的错误,甚至利欲上的非分之想,为了弥补这些人性的不足与缺陷,公开透明的监督防范就成为必须。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古时的封建专制还是今天民主法治,权力运行都离不开民众的监督,而任何仇视逃避民众监督的权力,肯定盛行腐化堕落、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勾心斗角的污秽之气,形成毒化社会危害苍生的邪恶政治生态。所以,要想营造起一个良好政治环境,打破权力暗箱操控,支持公民行使监督权,确保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如此官场腐化堕落之风才能扼阻,而清明高效之气才可养成。
(五)要不断实现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进一步探索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途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而不断变化的,在此过程中,总有一些新的问题会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不断地实现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用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理论观点去解决我们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常建常新,并能够不断地被调整至较为和谐的状态,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群众才能既心情舒畅,又始终处于奋发状态,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目的。
〔参 考 文 獻〕
〔1〕 丁忠甫,郑林.当代中国政治生态问题研究刍议〔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9).
〔2〕 王清荣,唐小忠.政治生态环境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J〕.传承,2012,(09).
〔3〕 林彬.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意义、困惑与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12,(03).
〔4〕 刘立新.反腐倡廉建设与政治生态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01).
〔5〕 王金山.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思考〔C〕//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谭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