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课课练”对提高学生体能的探讨

2015-05-30邢丽琴

中国市场 2015年40期
关键词:课课练体能体育课

邢丽琴

[摘 要]身体素质不仅是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而且还是衡量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尝试运用身体素质“课课练”。实践证明,“课课练”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的健康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体育课;课课练;体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0.190

从 2000年开始,教育部就对我国学生每两年进行一次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心肺功能差、肥胖、近视这些不利因素正不断地困扰着每一个家庭。出现这一现象,人们自然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学校,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承担主要责任。那么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究竟怎么了,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呢?笔者从自身从事的体育教学班级着手,在课堂中实施一定的改革措施,对于学生体能的提高做了一些探讨和对策。

1 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公告》指出:“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绝大部分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关心孩子的文化成绩远远超过了体育教育的程度,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坐着学习,避免孩子活动。再加上现在高热量的洋快餐、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饮料、毫无营养的垃圾食品,使我们的孩子体重不断增加,运动能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生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能量的摄取与消耗的不平衡,孩子没能消耗掉身体中多余的能量,导致身体中的热量不断堆积。而我们体育活动的缺失,时间的不足,运动场地的缺乏以及学生自身惰性的影响,怕吃苦受累,家庭的溺爱毋庸置疑地助长了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2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2.1 对体育新课程理念解读的偏差

人们忽视学校体育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的基本功能。在新课改中,学生体质也在逐年滑坡,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老师对理念的误解加速了学生体质的下降。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健康和愉悦,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们关注的是兴趣,娱乐,部分体育教师过分地追求所谓的新课程理念,而不注重课堂的有效性、科学性,练习的密度不够,运动强度低,体育课的科学锻炼和指导作用失去意义。

2.2 部分城市学生学业负担中,课余参加的兴趣班很多,体育锻炼的时间缺乏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因此在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之外,还布置了些练习巩固学校的知识,周末基本都报满了兴趣班,导致学生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 运用身体素质“课课练”具体实施

3.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一学生。

3.2 “课课练”的具体内容

①发展耐力项目:5~6分钟跳短绳;沿校园定点跑;隔人追逐。②发展上肢力量项目:推小车;俯卧撑;立卧撑。③发展下肢力量项目:半蹲跳;原地车轮跑;原地高抬腿。④发展腰腹肌力量项目:仰卧起坐;两头翘

3.3 “课课练”的操作办法

3.3.1 认识自我,及时建档

从2014年9月开始到 2015年1月,我们利用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堂时间,实验班提前8~10分钟完成本次课的规定内容,在近下课的前10分钟左右开始进行“课课练”的身体素质练习。在每次课的最后一次测试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每项身体素质练习成绩记录下来,并保存好,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情况,看自己是否进步。

3.3.2 科学训练,不断突破

在开始的几次课中,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包括“课课练”的内容,每次练习的时间,组数,休息间隔时间。例如在进行完快速跑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安排发展上肢力量的身体素质练习,如俯卧撑。在球类活动后,则可以安排1分钟的仰卧起坐,一共做三组,在每组间隔期间可进行收腹跳。

4 研究成果与分析

4.1 实验班素质指标变化比较

立定跳远:学期开始1.88m,学期结束1.94m;后抛实心球:学期开始6.94m,学期结束7.54m;仰卧起坐:学期开始30个,学期结束37个。

通过一个学期每周一个学时的“课课练”,学生在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后拋实心球上成绩都有所提高。其中仰卧起坐成绩进步幅度最大,平均提高了 7个,学生优秀率达到 86%。在实验班,教师布置了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至少完成3~4次60秒的仰卧起坐,每周反馈一次。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年结束运动技能比较

实验班的优秀率为25.40%,良好率为36.30%,合格率为39.30%,不合格率为0。对照班的优秀率为17.70%,良好率为31.20%,合格率为46.60%,不合格率为4.50%。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运动技巧的掌握其实和体质体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虽然实验班的同学每次课会少学几分钟,但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会保障他们足够的学习效率,即便是在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我们的运动技能水平却有很大的提高,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自如。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为主动练习,“课课练”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匪浅。

5 结论——巧用身体素质“课课练”,提高学生体能

5.1 “课课练”与教材内容要求和谐统一,相互服务

要让“课课练”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课课练”与基本教材内容的关系,使他们和谐共存,相互服务。例如学生步幅不大,可采用听信号跑、跨跳、后蹬跑、跨过障碍物跑等模仿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组数。这样保证了我们主教材的顺利完成,增加了课的练习密度,同时又解决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发展了学生奔跑的能力。

5.2 巧用“课课练”与因材施教合理结合

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堂运动量是上好每堂体育课的前提。由于全班个体差异很大,尤其是女生身体素质差,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选择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跳绳来提高学生的耐力。另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实施单人跳,双人配合跳,集体变换跳,单脚跳、双脚跳等,通过练习95%的学生都能每分钟跳165圈左右。

5.3 “课课练”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体育课在进行“课课练”时,要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如原地收腹跳、跑台阶、立卧撑、引体向上等,可以采用竞赛法,让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在“课课练”应注意四点:一练的内容不宜超过2个,但是可以多样。二练习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时间不能太长。三练的练的要求不宜过高,要因材而定。四方法要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5.4 处理好“课课练”与“创新的身体素质练习”关系

实际上“课课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也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性的。学习、掌握这些技术,发展技能,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终身体育可以奠定良好基础。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素质训练可以迅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新的时期,在体育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有效地将“课课练”重置到课堂教学,是科学理性的选择,是当前扭转学生体能下降局面的有效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健.身体素质“课课练”[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2]马晓凤,武继国.浅谈体育课中的“课课练”[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2).

[3]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J].体育教学,2011(1).

猜你喜欢

课课练体能体育课
体育课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