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探讨

2015-05-30兰图李陵

大学教育 2015年5期

兰图 李陵

[摘 要]工科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还是沿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与设计实践、生产实践脱节。针对设计专业的特点,设计类课程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课题式教学、教学场所整合、企业参与教学等等教学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设计类课程 课题式教学 企业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34-02

一、工科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很多工科高校的一些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还是沿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与设计实践、生产实践脱节。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没有太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理论讲解太广泛,与社会需求没有衔接,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职业能力偏低,工作适应期长。很多企业对学生的反馈主要是“学生实践不够,毕业后企业不能直接使用,不了解市场,自己的设计无法融入生产中,无法尽快的给企业带来效益”。

2.不少工科高校都在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类专业的教师也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但很多也只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而已,这仅仅只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实质上并没有完全改变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教学改革应该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其他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也应相应进行改革,单独改革个别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全面思考与改革。

3.很多工科高校的设计类专业学生要学的知识较多,不仅仅要学习设计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大量的工程类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紧,课后自学的时间少,参与设计实践、动手实践的时间少。这都不利于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在思维上僵化程度偏高。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工程类知识,但利用率很低,没有很好地把艺术和工程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把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上。

4.学生专业底蕴薄。很多工科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属于调配生,这些学生对设计专业兴趣较弱,缺乏对设计和文化等的了解。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在表现能力方面较弱。很多学生在分了专业方向后,就由泛设计进入比较专业的设计方向,其设计相关底蕴不足,造成对设计的理解不深。

二、企业对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要求

绝大部分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将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之一,企业的评价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试金棒。

通过调研,企业对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有多个方面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让学生对设计有热情,对什么事都喜欢问为什么;对设计工作要专注、肯吃苦、有责任心;能与别人相容,有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工作的能力,有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熟练操作专业设计软件,对产品结构和常用的加工工艺有深入了解;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有较好的鉴赏审美能力;对市场了解,懂得计算成本;具有广泛的工程知识,包括机械、电子、材料、工艺、结构、装配、模具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了解当今先进的技术、制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认知能力;具有收集市场反馈信息进行产品评估并优化调整的能力等等。

因此,如何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关键因素。

三、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项目、竞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设计类课程应创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与资源条件,并实施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引入企业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在课程中引进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设计过程的机会。这样,学生将经历市场调研、设计草图、方案完善、评价答辩、社会企业反馈等整个的设计流程,通过参与设计项目,把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整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渐成为职业设计师。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培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使学生的研究、设计、合作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在进行课题设计时,采取分组的方式,一个组由2-4名学生组成,自己选择一个课题。自主选题既符合学生意愿,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兼顾因材施教与团队合作结合。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分工进行调查,并讨论、整理出开发该款产品的总结报告,小组成员再合作整理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整合成设计概念。根据设计概念,各自选择一个小项,进行具体详细设计,最后进行评价。此过程,以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分析、大家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

另外,引入设计竞赛到课堂教学中,把课程作业变为设计竞赛,使课程作业具有实际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方式与课题式的做法基本一致,只是设计目标不同。

2.“多讲少做”转变成“少讲多做”,再转变成“精做”

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做来完成,教师只需讲述重点理论,然后布置任务,把“讲”的时间变成“做”的时间。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遇到种种问题,这时需要学生自己调查解决,或者教师引导其解决,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再“做”。这对于固化学生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强化自我解决问题等有很好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减少课题数量后,学生的精力花在自己要深入的小课题当中,以做到“精”。另外,由于小组之间要相互对对方的课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因此学生也学到了其他小组的内容,达到“没做但会做”的效果。

3.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是通过什么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案例式、课题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教学方式,紧密结合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及培养的能力,构建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案例式教学。教师最好将自己的企业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将知识点有机地穿插其中。内容的讲解不是简单的案例分析,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

(2)启发式教学。大学课堂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设定问题,激发其思考,引导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在课题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阶段性设计成果,大家相互讨论、分析、借鉴学习。这种集思广益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助于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设计。

4.教学场所的多元化

设计来自于生活,对于设计专业来说,成天在教室学习对学生的设计视野有较大影响。教学场所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应该整合图书馆、互联网、商场、博览会、工厂等有形的或虚拟的教学资源,把有限的课堂教学与大量的课外研习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拓展设计专业学生知识,教学才能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5.企业参与教学

定期聘请企业设计人员到校讲课或讲座,内容从企业实际的案例出发,紧贴市场调查、设计、制造、营销等等内容,把实践知识尽早地传授给学生。另外,邀请企业设计人员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判,这可以提高学生完成课题的认真程度,也能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向企业标准靠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要具备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函兵.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9).

[2] 李陵,陈波,兰图.高校工业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

[3] 张辉.工科院校教与学之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12).

[4] 李云伍,冯熙等.工科学生自主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