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按要求写句子”,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奠基

2015-05-30周秋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3期
关键词:造句语言文字羽毛球

周秋钰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很多,句段篇都在范畴之内。眼下,“按要求写句子”训练频频出现在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中,它依旧是小学阶段一项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是培养学生由学习字词自然过渡到写段写篇的一条必经之路,因此,依托“按要求写句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打下扎实基础的意义不可小觑。

聚焦众多民工子女学校,流动儿童的习作能力普遍薄弱,在“习作”层面去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会造成揠苗助长。若是在 “按要求写句子”中渗透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就易于接受,易于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树立学生联句成文的信心。

基于上述的学习规律和学情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按要求写句子”的指导和反馈,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真实地记录——夹带“生活气息”

学生造句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失真现象,为求准确而胡编乱造的大有人在,其实质是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作为语文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语法正确作为评判句子的全部标准,不能让“假大空”的习气在句子中就开始蔓延,最后殃及学生的作文。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句子时,就写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事件。并做好反馈,从全班学生写的句子中,挑出那些夹带浓郁生活气息的句子,呈现在课件上。

写真实,这是语言文字运用必须守住的底线。而且要求学生写句子时以生活为句子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观察周围的世界,体验身边的生活,然后用句子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因为内容源于生活,也就不存在惧怕心理了。

二、具体地阐述——拒绝“没头没脑”

“没头没脑”表现在,虽然句子意思完整,主谓宾齐全,但还是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如,一道题中,要求学生用“终于”“根本”“居然”造句,一个学生3句话的答案分别是:我终于考了100分;我根本考不到100分;我居然考了100分。教师在批改时,学生的个性和“有才”让教师哭笑不得。究其本质,这些句子都没有语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写句子不能只满足于语法正确,更要讲具体,不能怎么简单怎么来,要让人摸得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为此,可以时常进行三步走的干预策略。以“果然”造句为例:

(一)明确词义。在学生自我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出:“果然”即结果与想的、所预料的一样。

(二)规范引领。出示优等生造的3个句子:①昨天电视上说,今天要下雨。今天果然下雨了。②爸爸说下班后会带东西给我,我傍晚回家,他果然买了好吃的等着我呢。③周强胸有成竹地说:“我一定可以考100分。”他果然考了100分。让学生知道这三句话之所以教师大为赞赏,是因为它们每句话中都有“预料”和“结果”两个部分,这样的句子才叫完整具体。

(三)纠正错误。出示学生的一个问题句子:我果然拿到了那个羽毛球。请学生思考,缺什么并修改。一生答:“我看看了桌子的高度,觉得我能够到,我一试,果然拿到了那个羽毛球。”另一个说:“我垫上了椅子,果然拿到了那个羽毛球。”

三、生动地描绘——崇尚“妙笔生花”

若是句子仅仅做到了真实、具体,难免落入平庸,索然无味,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也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此时,必须对学生写句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尽可能生动有趣味,尽可能与众不同。有两条通往此种境界的大道:

(一)调动词句积累。

《新课标》在3—4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课内刚学的词语,或课外读到的好句,这不是简单的巩固或复述,而是学以致用的迁移,同时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的表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秀语言文字的积淀是运用的基础。有了学以致用的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平时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词句库。

(二)追求与众不同。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为了追求“正确率”,习惯于要求学生背例句、抄例句,造成一个班级的学生造出同一个句子的怪现象,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扼杀。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正如杨中原先生所说:我不喜欢你们的不约而同,我喜欢你们的与众不同。

四、恰当地运用——符合“正确语境”

语言文字承载着表情达意的作用,语言文字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约定俗成的搭配,另外,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饱含着情感。因此,不能为了一味地求新、求变、求生动,而忽视了句子表意上的不恰当,而应该教会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情感脉搏,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来运用。

符合“正确语境”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最高标准,也是必须让学生了解的,避免学生会为了标新立异而不管不顾。这种“恣意妄为”、“张扬个性”,是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背道而驰的。

“按要求写句子”,在作业本中,试卷上,随处可见,语文教师不该只把它看成是语法形式上的“倒腾”,在讲评时也不能轻易放过这些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精心的反馈和指导,于细小处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让学生把句子写真实、写具体、写生动、写恰当。古人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要以写好每一个句子为契机,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奠基。

猜你喜欢

造句语言文字羽毛球
羽毛球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造句
造句
羽毛球PK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