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让名著导读课堂情意浓浓
2015-05-30俞柯帆
俞柯帆
一、 寻找情感熏陶的有效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影视资源对中小学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几乎是伴随着影视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人。在电视荧屏上,越来越多的名著文本被翻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成为学生阅读学习名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影视资源往往能通过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借助声、光、电、影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①将老师难以表达的书面知识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情感熏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往往由于陈旧的教学方式而被语文教师忽略于无形之中,让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形同虚设。若能在名著导读课上利用好影视资源这些优点,运用好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便可以使名著导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沉浸于名著所含的氛围中,使名著导读课堂变得情意浓浓。
二、 实践情感熏陶的有效教学方式
这里,我仅将《城南旧事》这堂名著导读课作文教学案例,以教学现象为依据,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索“影视资源,让名著导读课堂情意浓浓”这一话题。
《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这是一本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写成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全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二、三十年代旧北京的故事,反应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1983年上映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风靡海内外。②
《这部电影》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一情感基调与《城南旧事》原著所流露的情感不谋而合,可适当为学生选择部分电影片段,与文字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三、初显情感熏陶教学成果
在导读课中播放电影片段,可以抓住文章的动情之处,恰到好处地渲染教学氛围,让课堂变得情意浓浓。电影当中的精彩画面,生动场景,往往能够为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激发思维想象的前提下,提供一些认知的感性材料。
本次课堂上,首先巧妙地引入了英子与妞儿嬉戏玩耍的镜头:在英子家的西厢房,两个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小油鸡便是他们的玩物,这个电影片段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玩耍”自然是小孩子的天性所在,小伙伴又是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不可或缺的人物。英子童年生活中固然有愉快的时光,这些时光基本是和小伙伴妞儿一同度过的。欣赏这个片段,也可以于无形中唤起学生们心中的快乐童年。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活泼愉悦。
引用第二个电影片段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地镜头去感受秀贞的特点,让文字真正立体化。这一片段,将秀贞的表情神态、动作及外表打扮较好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且符合原文对她的描述。干净整洁的穿衣打扮,温柔和气的言谈举止,让她犹如一位邻家大姑娘。而其时哭时笑,倚门呆望的特点又让其异于常人。让学生们内心不由地发问:秀贞怎么会疯呢?她在内口等着谁呢?课堂气氛稍显低落,学生们心中充满疑惑。
课堂结束前,再让学生们欣赏《送别》片段,在听到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同时,再次观看《城南旧事》电影中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学生们再一次回忆了妞儿、秀贞、小偷、父亲等人物及童年时的生活片段。《送别》片段暗示主人公英子成长过程中的悲伤、离别。不禁引起学生们对于童年的怀念和童年离去的不舍,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将整个课堂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隽永,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