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幼师体育课堂
2015-05-30侯倩
侯倩
【摘 要】幼师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幼儿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幼师生的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体育心理素质(包括体育知识)、体育实践素质和幼儿健康教育素质等方面。特别是和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相比,幼师体育教学具有师范性和专业定向性,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在幼师体育教学中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幼儿健康教育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她们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蓝本,为了达到培养和提高幼师生体育素质的目的,必须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意识;课程意识
前言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体育学习的过程。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利用各种手段成功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技能得以提高和获得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既定的体育教学目标。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发生很大改变,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围绕“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追求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于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素质及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获得锻炼收益。然而,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存在误读,导致了许多体育课教学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对此,必须加以矫正,以促使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从而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要统一
体育教学三维目标是学校体育对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体育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有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十分关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反而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体育教师生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出花样。如此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其实是对学校体育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一种曲解。而实际上,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将体育教学目标局限于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传授上,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冷落和忽视,从根本上阻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会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新方法
体育教学目标是终生体育,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也就是学会锻炼,学会健身,这就是创新的根本所在。教师的教学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最终能够摆脱“教”,达到“教法举一、学法反三”之目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体育教学中对某一个动作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做这个动作,还要使学生知道这个动作的技术结构和作用,并通过这个动作还会创造出哪些新动作。如韵律操教学时,除了学会操节动作外,还要让学生思考还能创造出哪些新动作。因此,在教学中掌握操节的动作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操节动作的学习,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动作,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效率,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创新思维素质。
三、把生活引进体育课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过分地强调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在更多的时候脱离了生活实际。这种过分注重体育学科知识、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致使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学生的体育活动基本是简单的服从和机械的练习,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没有得到提高,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灵气和活力。随着新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推进,让体育回归生活,让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正在成为当前课改形式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体育资源,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比精彩,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体育的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生活体育。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实践,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为进一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