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项教育作用 强化资助育人功能
2015-05-30申晓腾
申晓腾
[摘 要]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受助生数量也随之增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受助学生存在感恩缺失的问题。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对其进行物质上的支持,使其能完成学业,更要注重发挥学校“五项”教育作用,使受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志品格,达到自我激励,感恩回报的目标。应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实现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五项教育 诚信 资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25-0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优劣,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完善了对高校这一“特殊的群体”的资助工作,确保了受助学生的就学问题。学校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勤补免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切切实实解决了家境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然而,近年来,一些受助大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的行为,引发了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表现,从突出“五项”教育,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入手,探讨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路,构建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高校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
在国家大力实施资助政策之后,绝大多数受助学生都能够常怀感恩之心,铭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以实际行动做出回报。但是,一部分受助学生没有感恩意识,缺乏感恩的行动。[1]其表现为:一是对国家资助之恩不知回报,把国家给予的各项资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二是受助学生不理解父母,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富裕的家境;三是不知感激教师教诲之恩,对学校提供的生活条件抱怨,对勤工助学岗位挑肥拣瘦;四是对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援助之恩表现得比较冷漠,没有回报意识,更没有通过发奋进取,刻苦学习,以取得优异成绩的实际行动等方式来回报他人和社会。
二、发挥“五项”教育作用,诚信立业
(一)强化爱国教育,树立励志信念
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坚持开辟困难学生绿色通道,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并积极向他们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资助政策,使他们深切体会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在平时的勤工助学工作中,坚持对学生的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比,奖优罚劣,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每年通过召开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立志成才研讨会,举办“自强之星”报告会,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团日活动等方式,大力开展贫困生的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受助生正确看待国家和社会给予的资助,把国家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怀化为自己成才的动力,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二)突出感恩教育,常怀感恩于心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开展诗歌朗诵会和演讲赛,举办感恩短剧和歌舞晚会等活动,以不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受助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及时还贷,保持其发奋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设立了“牵手”励学金和“东兴茂”奖,为受助学生代表现场颁发励学金和奖金,使受助学生懂得这里凝结了东林校友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学校是东林学子的精神家园,是一代代东林学子感恩诚信、知情重义、放飞理想、振翮远翔的摇篮。在感恩演讲会上,受助学生表达了个人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并立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和社会;学校则向广大贫困生发出《感恩常怀于心,践诺长驻于行》的倡议书,鼓励教育受助的学生永远不忘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无私关怀,珍惜学校的教育资源,努力成才,积极反哺和回报社会。
(三)推动诚信教育,创新内容形式
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相继举办第五届“青春·理想·希望”之“诚信在我心”演讲比赛,2012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讲座。通过普及信用知识,教育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们诚实守信,诚信还款,以此促进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对学校“感恩·诚信”主题推进式教育的响应。学校还以理财知识为重点,寓诚信于理财知识中,围绕贷款毕业生最为关注的“利息计算、如何还贷以及珍惜个人信用记录”等问题在2012届贷款毕业生中开展诚信理财教育,受到了贷款毕业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暑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省内外农村及边远地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里进行了调查走访,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
(四)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每年五月,学校坚持组织“五.二五心晴日”活动,开展启迪心灵、感悟人生心理健康教育节,邀请省内有影响力的五位知名心理专家为学生带来了五场心理讲座。讲座内容涉及“现代精神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疾病的识别与诊断”、“幸福人生,尽在我手”、“塑造阳光心态,完善人格基石”、“职场与恋爱中的九型人格”等,为学生们播放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星尘》、《美丽心灵》、《放牛班的春天》、《蚁族的奋斗》、《与时尚同居》、《勇敢的心》等优秀电影作品,将抽象的心理学原理融入一幕幕感人、温情的画面中,耐人寻味的结局拨动着学生们的心弦,学生的心灵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洗礼和启迪。学校还以类似话剧的形式向在场的学生们展现关于“爱”、“友谊”、“化解矛盾”、“青春励志”等主题,再现了当代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心理形态,演绎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校园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对生活的体验,领悟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典型事例宣传教育的力度,确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受助生从身边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从而能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勇于挑战自己遇到的逆境。
(五)强化自身教育,培养学生典型
学校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先后评选出了包括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在内的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东林励志之星”。这些获选者都得到过国家、学校或者社会的资助,他们怀着感恩之心,顽强拼搏,执著进取,以超越常人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努力追逐梦想,成就自我。他们是优秀学子的缩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中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进取的先进典型。在“东林励志之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代表,有投笔从戎、退伍复读的学生典型,还有热心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有被北大录取为免试的直博生,还有克服身体残疾取得骄人成绩的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优秀意志品格,为学校广大学子树立了榜样,是学生们身边的楷模。
三、坚持“四个结合”,完善全方位诚信教育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诚信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诚信教育与新生入校的教育工作相结合;二是诚信教育与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三是诚信教育与受助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相结合;四是诚信教育与受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通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诚信教育工作,使诚信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诚实守信日渐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使诚信的氛围始终弥散于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增强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学校设计制作了大学生诚信记录卡,平时要求各院系注意收集,随时记录受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把学生诚信记录卡一并装入毕业后的学生档案,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素养。[2]在每年毕业生实习返校后,我们都要举办贷款毕业生说明会,鼓励他们提前还贷;对暂时没有能力还款的学生组织他们填写还款承诺书,教育他们诚信还贷。这些活动的开展,完善了学生资助工作诚信教育体系,确保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目标的实现,推动着我校教书育人事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涂德祥.资助体系下受助大学生的感恩缺失与教育重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31-35.
[2] 黄国彪.高校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45-46.
[3] 张娟.大学生权利保护与救济现状[J].大学教育,2014(1):1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