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5-05-30陈勇芳
陈勇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做到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做到愉快教学,在课堂上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亲切和蔼而又不失时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要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
热爱看似和专业无关,但是如果把热爱和事业、时间结合起来,确实是影响提高专业水平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了。如果不热爱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就不会有心思让课堂充满活力。如果教师上课就是完成任务,课堂必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教师对教育教学发自内心地喜欢,那就不一样了。教师整天和学生在一起,经历着生命的成长,感受着学生的可爱,收获着最单纯的喜欢和尊敬,这其中有很多快乐。和学生交朋友,是最简单、最真挚的,没有功利和世俗,是美好的。只有热爱教育教学,教师才会喜欢每一个学生,才会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才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每节课都生动有效。语文教师一直从事语文教学,要喜欢每一篇课文,要想方设法地去欣赏它、钻研它,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奥妙和情感的真挚。同一节课,要教好多遍,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呈现和收获,这是一种快乐。因此,语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教学,不是当成负担,而是当成乐趣。所以,改变心态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语文教育无比的热爱之情。
二、多读书,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一个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读书的习惯、读书视野的宽窄和读书积累的厚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东西。”可见,读书是每位语文教师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觉是读书的基本前提,是内在的潜动力,读书才会常读常新,常读常活,犹如一股源头活水,不断冒出鲜活的泉水。语文教师通过自觉读书,不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还提升了个人的人文底蕴。知识面广了,底蕴深了,教学就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在讲解课文时,就可以引经据典,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更生动、更有吸引力,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文学功底到家的语文教师,容易创造出语文课堂的诗意。语文本就是靠平时的积累,如果教师上课时好词佳句信手拈来,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文学词语。而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也会自然地向学生展现文本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由此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
三、充分备课,多思考
要想成功地组织好一节课,必须充分备课。书是死的,只有思考才能让它活起来,产生价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独立思考,吃透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安排好整节课的内容。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课前预设的完备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会解读文本是必备的素养,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除了学会解读自己,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自己的情感、心智等的解读外,还要学会解读学生。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这一环节中,最能够显现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修养、学识结构和文化视野。有了良好的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出众的课堂调控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组织教学的环节进行严密的思考,掌握两种能力:一是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二是对学生的驾驭能力。教材是静止的事物,课堂上教师可以调控,可以分重难点进行取舍,旁敲侧击,有的放矢;而学生是动态的个体,需要教师的洞悉察觉和教育机智,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以应对课堂中千变万化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课前的预设,教师应该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总之,语文教师专来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教师永远保持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的忠心,永远坚守对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追求,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