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的课堂实施教学
2015-05-30张春燕
张春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为实现《标准》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作为科学课教师,我们必须在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和精心组织各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落实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是目标,课堂是主阵地,课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来实施的。所以对课标内容的透彻了解、对课标精髓的深刻领悟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似而神散,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把科学课的教学总目标落实到每一次的活动中,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总而言之,科学课的教学目标理应在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中完成。其次,科学课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要强求学生在一节课中或一次活动中就学会某种技能或培养某种情感。而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方面,在一段时间或一组活动中逐步落实。因为,科学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次,要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活动。只有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体现科学探究
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方法。带领学生经历典型的学习活动,就是要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让学生头脑中对科学的原有经验与观察到的事实和同伴的意见发生碰撞,体会到自己经验的不足,因而向着科学理论的方向迈进,但是科学探究不是学习科学课的唯一方法。阅读资料、种植、饲养等活动不是探究活动但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只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都可以作为我们科学课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提倡运用科学探究方式的同时,也不排除运用其他有效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性的应用科学探究的方式。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每次探究的过程不一定都要求完整,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探究的内容也不要面面俱到,探究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讲求灵活多样。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这一课,我先让动手做一个电磁铁,在探究过程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磁铁磁芯材料有什么影响?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什么等?学生分组选择研究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而后在班级里举行交流,展示他们各组的探究结果。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体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什么,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在活动中是学生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就没有学生的真正学习,更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发挥。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花的“育婴房”》一课中,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我还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能准确认识。又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时,我都让学生留心观察图中的昆虫,并引导学生根据昆虫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对昆虫进行分类。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四、体现开放性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我在上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 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 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 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这样使学生了解和知道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的途径,为自己的探究学习、思考观察,不断走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有效的课堂实施应该是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