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关于中国地理的知识和观念的来源1(下)
2015-05-30何辉
何辉
保存在欧洲的中国古地图
除著作类文献之外,被传教士通过各种途径传往欧洲的中国地图、传教士绘制的中国地图和欧洲出版的中国地图也不断增加了欧洲人对位于遥远东方的中国的认识。在欧洲各国的图书馆,至今保存着不少中国古地图。仅在法国国有图书馆就有1800年前绘制的各种中国地图60多幅。
保存在欧洲各种的中国古地图,有些影响很大。下面就其中的一部分做简单介绍。
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人绘制的全国地图可能是明嘉靖时由金沙书院重刻的《古今形胜之图》。现西班牙塞维利亚市的印度总档案馆藏有一幅。此图是1574年由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基多·拉维查理士献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此图中的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地理形势作了扼要说明。
1584年,欧洲地理学家奥泰留斯复版了他的《世界地图集》,内有一幅中国地图,据认为这幅地图是来过中国的葡萄牙耶稣会士卢乔其绘制的。这是欧洲出版的第一幅中国地图。
我国最早的刻版印刷地图——明朝罗洪先编制的四卷本《广舆图》,此图最早印于1541年,于1565、1566、1579和1799年多次印刷。1590年,传教士罗明坚往罗马教廷寄送了1579年版本的《广舆图》,他将图中的中国地名译为西文。这些文献成为佛罗伦萨地理学家内罗尼绘制亚洲大地图的重要依据。罗明坚寄送的《广舆图》今已不存。现海牙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本未经考定的中国地图集,编号为M.115.BL。这份地图集是由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1642-1692,1656年来华)于1684年送给阿姆斯特丹市长尼克拉· 维特森的。法国汉学家米歇尔·德东布认为它是1541年或1558年的版本。这本地图集有残缺,第111-117页现存在巴黎图书馆。另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799年版的《广舆图》。
作为里程碑的《中国新地图集》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 1643年、1657年两次赴华)通过实地考察和方志研究,绘著成《中国新地图集》。
此图集共有图17幅,其中中国总图一幅,分省图15幅,另附朝鲜半岛与日本国图一幅,解图文字172页。该图集中的中国全国图中15个省的行政区划界限清楚,行政区按照等级以省、府、州、县、卫来表示,图中还表示了海、陆、山脉、河流、湖泊、城市、运河、长城等。十五个省的分省图是: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湖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广西。无论是全国图还是分省图,都用经纬网格表示,图四周边有精密的经纬刻度说,图中还有精美装饰图案。中国总图比例尺大概是1:18000000,省图比例尺为1:3000000。图解文字内容丰富,包括地理资源、气候、建制沿革、人口、城镇、民情风俗、物产资源等。
此图集是卫匡国在第一次返回欧洲的海路上完成的,拉丁文版于1655年在阿姆斯特丹刊行,后在巴黎重刊,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也在1655年,荷兰语版由让·布劳(Joan Blaeu)出版,但地图册上标的日期是1656年。欧洲地理学界把它的出版视为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该图集长期备受地理学界推崇。英国早期汉学家裕尔说,17世纪中叶所绘制的欧洲国家地图无一能和卫匡国的相比。近代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这部地图集是“我们所拥有的一本最完整的中国地图著述”。卫匡国绘制的地图不仅很精确,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荷兰出版的修订本,更完美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描绘的艺术”,体现了巴洛克时代的艺术风格特征。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文字说明详细,图片丰富精美,不仅是十七世纪最有意义的地理和制度学著作之一,而且还为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当代意大利学者利卡铎·斯卡尔德志尼(Riccardo Scartezzini)在论文中说,卫匡国的地图集,“非常雄辩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神奇与伟大的中国”。
早期由西方人绘制的中国地图
法国籍耶稣会士冯秉正(Joseph-Francois-Marie-Anne de Moyriac de Mailla, 1669-1748,1702年来华),著有《中国大地图》拉丁文译本,《黑龙江北海东海间舆地全图》等。其考证成为图尔(Brion de la Tour)繪制《中国所属鞑靼地域及附近各处地图》的依据。在1715年8月从九江写给在法国的哥劳尼亚神父的信中,附寄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地图。
法国籍耶稣会士雷孝思(Jean-Baptiste Régis,1663-1738)著有《中国全图》中国刻本,1718年,1730年至1734年刻于巴黎。中文地图题名《皇朝舆地总图》,计全图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分图三十四幅,别有四图未编号。法文全图据北京所寄抄本仿刻。法国版地图有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全图一(1730);中国本部全图一,十五省分图十五,蒙古全图一,附专图十二,朝鲜图一,西藏全图一,附专图九。1832年中文新版图有长图无分图,题名《皇朝一统舆地全图》。雷孝思往法国寄送过一幅中国人绘制的有关中国和里海之间的各国地图。此图后为法国汉学家苏熙业神父所有,他是从法国王宫中得到的。他还拥有一份中国人绘制的哈密至妄喇布坦驻地哈卡斯路线图。此图由巴多明翻译成法文,是张诚从一个参与绘制的中国人手中得到并寄往西方的。苏熙业说,此图画得很出色,他正是根据此图才定出吐鲁番、伊犁河上游、科尔、哈卡斯及巴尔喀什的地理位置。
奥地利传教士费隐(Xavier-Ehrenbert Fridelli,1673-1743)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的手绘本寄往法国,后被法国牧师马国贤于1718年制成铜版。法国地理学家根据费隐寄送的地图以缩小的比例尺复制编成《中国总图》,后由杜赫德收录在《中华帝国全志》中。另外,1723年至1726年间,雍正曾命费隐与雷孝思测绘陕西里海间地图。
1750年来华的法国籍耶稣会士钱德明(Jean-Joseph-Marie Amiot,1718-1793)向法国寄送过一份长江三角洲至湄公河的地图。该图中有670个中文地名,标有许多注释。此图保存在巴黎国立图书馆。
标注信息:
1参见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
2參见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第一分册,第236页。
4转引自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原文引自:Actes du 3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de sinologie Chantilly 1977,p59.
5转引自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原文引自:Actes du 3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de sinologie Chantilly 1977,p22.
6关于著名耶稣会士卫匡国的传纪与著作可参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冯秉钧译,中华书局,1995年,第260页至266页。
7参见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219页。
8卫匡国研究中心,特伦托大学:《卫匡国地图册》(论文集),中文资料(未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打印稿),2003年,第20页。本论文集为笔者从纪录片制片人陈波亚处借得,她曾赴意大利拍摄相关纪录片。
9亨利·裕尔:《论卫匡国在地图绘制方面的功绩》,《地理杂志》,1987年7月号。
10许明龙主编:《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东方出版社,1992年,第220页。
11利卡铎·斯卡尔德志尼:《地理发现与新制图法》,《卫匡国地图册》(论文集),卫匡国研究中心,特伦托大学,中文资料(未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打印稿),2003年,第2页。
12关于耶稣会士冯秉正的传纪与著作可参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冯秉钧译,中华书局,1995年,第607页至615页。
13关于耶稣会士雷孝思的传纪与著作可参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冯秉钧译,中华书局,1995年,第537页至545页。
14转引自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原文参见约·弗·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上卷,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54页。
15关于耶稣会士费隐的传纪与著作可参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冯秉钧译,中华书局,1995年,第617页至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