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教育下语文课堂的魅力
2015-05-30李锦明
李锦明
【摘 要】随着生本教育在西北地区一些学校逐步被实践开来,以良好的效果和成绩通过了常态教学检验,收获着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解放与进步。面对这种情景,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们,无不也尝试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挖掘教材,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也能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挖掘教材;灵活驾驭;教学模式;点拨;魅力
近年来,由郭思乐教授创新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构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生本教育在西北地区一些学校逐步被实践开来,以良好的效果和成绩通过了常态教学检验,收获着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解放与进步。面对这种情景,作为一线的老师们,无不尝试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实验,是最好不过的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生本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好比演一场戏一样,在这场戏里面,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下面我就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孩子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挖掘教材,当好导演
语文课是一门丰富多彩而又有趣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有它其中的韵味,而作为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上课之前必须先要认真的读它,体会它,挖掘其中蕴含的韵味,找到其写作背景,文章主旨,构思特点,写作技巧,表达特点等,只有这样,你才会到好这节语文课的导演,根据这些,才能驾驭语文课堂,也才能知道这节课上该让学生做什么。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但课前老师还是要认真读,明确学习目的,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就这点可以作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从中品出作者的出发点,在课前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先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以便导入本课,其次在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 的环节,先是抓住“读”因为只有读熟了课文,才会找到里面的东西,在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交流都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此时此刻,我看到了孩子们智慧的心灵和乐观的个性,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
灵活驾驭,变换模式
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诚可贵。教无定法,在教学方法上,作为一名老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要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我们每天都是朝去晚归,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就这样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正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可尝试的教学方法,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尝试着,摸索着,试验着,仍就上面这篇《陶罐和铁罐》而言,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争当小老师,于是同学们可高兴了,有一位同学提出她负责检查预习时生字的掌握,还有位同学提出他要带领同学们分角色读课文,负责分工角色任务,完成这个环节的学习,还有个同学提出,他要负责课文的表演,把这篇课文的故事演出来,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想负责让大家续写这个故事,完成小练笔任务,还有同学提出,他要负责让同学们找到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时候,为了满足他们的心愿,我就让他们各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方法各异,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也被比当时的情景感化了,沉浸在同学们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忽然,我眼前一亮,呀!这就是我的语文课堂,原来我在上语文课,此刻,我又感到了一股暖流,缓缓的流进我心窝,真是长江后浪退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画龙点睛,适当点拨
把课堂还给孩子,不是老师就没有用了,而是让孩子们动起来,老师当观众,就好比看一部电视剧一样,导演也要认真看,才能查漏补缺,所以在孩子们当小老师时候,我就注意的观察每个小老师的做法及其他同学的配合和收获,在他们全都完成自己的任务时,我先是肯定他们各自的成功,而后适当点拨不到位的地方,这样,整堂课就会收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久而久之,我不但感到了上课的轻松,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的生涯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改变不了的枯燥无味的课堂,只要行动,路就在脚下;只要勤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与时俱进,就不会被时代淘汰;只要善于钻研,就会心随我动;只要大胆创新,就会张扬个性;只要肯于放手,就会绽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