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可防可控
2015-05-30郭蓉娟王嘉麟
郭蓉娟 王嘉麟
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奥运会开幕前9个月,开幕式副导演陈维亚却进了ICU,他是在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抱病完成了开幕式的指导工作。
2012年5月8日,我国著名动画大师张松林突发疾病去世,享年80岁。他导演的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谁的本领大》以及作为责任编辑推出的《哪吒闹海》《三个和尚》《三毛流浪记》等作品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
他们都源于一种病——脑梗死。
目前,脑梗死已成为危害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社会问题。由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明显加快,脑梗死对中老年人的威胁与危害显得日益严重。
我国近20年的检测结果显示,脑卒中年死亡人数逾200万,年增长速率达8.7%。脑梗死的致残率很高,约有75%的脑梗死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不良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积极普及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努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是当务之急。
脑梗死是一类可预防、可干预的疾病。早在1950年,美国就开始了脑卒中的人群防治,在1972~1985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35%。日本在1950~1970年,脑卒中死亡率为第一位,在重视了预防工作后,1985年降到第三位,死亡率由最高时的170/10万下降到100/10万。在中国,2009年6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启动大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建议将“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列为重大项目。截至2014年,全国已有300余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脑卒中的筛查和防治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脑梗死呢?
控制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早起发现、合理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有几个诊断基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基准值是收缩压140mmHg以上,舒张压在90mmHg以上。如果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血管一直承受很大的压力,与健康的人相比,动脉硬化要提前10~15年。血压越高,患脑梗死的危险性越大。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生活中没有明显的感觉,不容易发现。所以过了35岁,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果发现患有高血压,绝对不能放任不管,应及时就医,遵照医生的指示,通过减少食盐的摄入和药物方法,进行正确的降压治疗。
②高血脂——合理膳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临床中的血脂主要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可加速动脉硬化;高密度脂蛋白(HDL)转运胆固醇至肝或其他组织,减少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常饮食应减少肉、黄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甾醇和可溶性纤维多的食物,降低LDL的作用。同时,减轻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可加强降低LDL作用的效果,进一步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③高血糖——适度运动+合理膳食
支持我们日常生活的能量来源之一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但是多余的葡萄糖会伤害末梢神经和血管,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末梢神经障碍等。高血糖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表现为糖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动脉硬化,且病变的程度较为严重,预后更差。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展要比健康人提前10年以上。动脉硬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概率也提高。糖尿病的症状有经常口干、尿频、视力下降、手脚麻木等,但糖尿病初期,很难感受到这些症状。所以,重要的是每年定期进行体检,确认血糖值。如果发现血糖值高,就需注意适量运动和合理膳食,消除肥胖,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①健康生活
人体是顺应自然的有机整体,必须使自己的生活起居顺应天时、地利变化的客观规律,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长期静坐等,违背客观规律,必定会损伤机体,导致疾病发生。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必要将起居作息保持一定节律,动静有度,衣着舒适、适应寒暑,充足睡眠,纠正不良的烟、酒嗜好,从而保持健康,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②合理饮食
预防脑梗死,应坚持低脂多蔬菜水果等饮食原则,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注意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肉皮、蹄和荤菜;食油多选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少吃饼干、薯片、熏肉、咸菜、方便面料包等含盐量高的食物,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少饮浓茶、浓咖啡等,荷叶、山楂、决明子、绞股蓝等有降压降脂的作用,可代茶饮;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不暴饮暴食;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③良好心态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正常的精神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的情绪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但精神刺激过重,情绪过激,就成为致病因素。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于预防脑梗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淡、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这些均可畅情悦心,增添兴趣,有利于康寿。
④适度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有规律的运动,如慢跑、步行、游泳、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有氧运动可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同时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死的积极措施。每次运动,应由静至动,速度由慢至快,运动时间由短到长,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适应。运动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阶段、体质与运动量的配合,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法和运动量来进行日常的运动锻炼,由少逐渐增多,逐渐增加运动量。
揪出脑梗死的元凶
脑梗死又称脑梗、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脑细胞主要从血液中获得氧气和营养,如果脑部血管堵塞,血液循环障碍,脑细胞陷入氧气不足、营养不良的状态,就会产生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和软化。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敏感,阻断血流30秒钟脑代谢即发生改变,1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脑动脉闭塞导致缺血超过5分种可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
一、脑血栓。50岁以上多发。脑血栓是由于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中产生了血块样的血栓,致使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使血管供血受阻或阻断而发病。形成脑血栓的最大原因是动脉硬化。本病常由于血管壁本身病变引起,动脉管壁增厚、变窄、粥样硬化斑块及附壁血栓形成。动脉硬化发展的结果是血管更加硬且狭窄。失去弹性的血管更容易受伤,而受伤的血管壁更加容易形成血栓。刚开始是小血栓,会逐渐变大,最终堵塞血管。脑血栓的症状是逐渐发展的,不容易出现突然发作,从发病至病情发展到高峰,需要十几个小时至数天时间,病情逐渐恶化。
二、脑栓塞。是人体血液循环中各种栓子物质(固体、气体、液体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这些栓子随血流流动堵塞脑血管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软化坏死而出现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局灶性神经体征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见于青壮年。心脏病是导致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心脏手术等,当血流不规则或房颤时,附壁血栓容易脱落形成栓子而发生栓塞。非心源性栓子常见的有肺静脉血栓、骨折与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 血管内治疗脱落的血栓。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两大类。不可干预的因素是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家族史,可干预的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血液黏稠度升高、动脉狭窄、肥胖等。另外还有一些因素,诸如: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社会经济等也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从眼、口、耳、面、头看预兆
脑梗死首发或复发前往往有些预兆,发现预兆后及时进行预防或治疗,与发作后的治疗效果大不一样。因此,了解一些脑梗死前有哪些预兆的知识,对脑梗死易患者、患者及家属来说均很有必要。较常见的几种预兆是:
眼:短暂性的视力障碍、一过性的黑朦、视力模糊或丧失,尤其是单眼;看东西成双影或凝视。
口: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发音、吃饭困难;喝水或吃饭时呛咳,说话舌头发笨、舌根僵硬、吞咽困难。
耳:突发一侧听力下降或耳鸣。
面:一侧面部突然感到麻木。
头:突然感到眩晕,看周围物体旋转,摇晃不定、或晕厥、或跌倒;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的变成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突发对近期的事情遗忘;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频打呵欠,整日昏昏沉沉;或性格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嗜睡。
肢体:一侧的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沉重软弱乏力;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突发抽搐。
这些症状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多个同时出现。持续时间可能短到几秒,但不论时间长短、症状大小,如果是脑梗死,需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发病后3个小时是治疗的关键,治疗越晚,大脑的破坏越严重。因此,认识脑梗死早期症状,尽早接受治疗,使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不可不知的家庭急救法
当发现家人突发脑梗死时,第一步抢救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影响患者的预后。
(1)求救: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听从医生指点进行处理。
(2)安置患者:使患者躺在被子或褥子上,安静地转移。注意不要将患者拉起或扶起,转移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头部不要弯曲,以免加重病情。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出假牙;有呕吐或昏迷者,转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黏液或呕吐物流出;将患者的衣领解开,如患者气急,咽喉部有痰液,可将橡胶管一头插入患者咽喉部,另一头用力吸出阻塞物。
(4)痉挛或抽搐处理:将纱布或手绢缠上两根竹筷,放在患者单侧大牙下,使牙咬住,防止其舌被咬伤。
(5)有条件者可吸氧。
(6)转运过程中避免头部震动,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
(8)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意识情况。对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食疗方
有脑梗塞的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
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脑梗塞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5.脑梗塞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醒脑养生五步法 侯中伟
中老年人预防脑梗塞不仅要注意饮食、心情、锻炼,如果能够掌握相关养生技巧,将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笔者总结了梳头养生五步法,如能日常使用,可以起到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
第一步:掐水沟。用拇指指尖掐按水沟穴100次,水沟穴俗称“人中穴”,位于人体的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两手交替掐按该穴各50次,力度适中为宜。
第二步:推印堂。用双手中指从眉间印堂穴向上推至前正中发际神庭穴100次。本法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神醒神的作用。
第三步:干梳头。双手十指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干梳头100次。操作时注意十指张开,指端卷曲如钩,用指甲背锋匀速梳理头皮,本法可以较为快速的缓解疲劳。
第四步:捻耳轮。干梳头之后,用双手拇食指从耳尖部位开始向下沿着外耳轮轻轻反复捻动,至耳垂部再轻轻下拉,反复操作50次。
第五步:搓颈项。用双手掌从后发际正中向胸锁乳突肌方向交替搓动,约100次即可,以局部发热为度。
本套“醒脑养生五步法”尽管操作简单,但是效果明显,可以安神醒神,清头明目。对于各类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大家亲自去实践体验。
延伸阅读
手功能的恢复锻炼
脑梗塞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可以通过训练手指抓握和精细动作活动来进行,临床上训练手指抓握能力的活动项目很多,几乎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动作都与手的操作有关系。
选择各种规格的木钉或铅笔等,拿在手中并将其上下或前后翻转,有利于提高手的灵巧性。另外,市场上出售的儿童成套玩具,都含有手的捏、插、拔、拧、转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棋类、扑克、麻将等活动既有娱乐的作用,又是训练手指对粗、细、大、小、方、圆等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物体抓握的良好机会。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抓握水平,将棋子的形状加以调节,在棋子上面固定一些小钩子或小袋子。
其他功能的恢复锻炼
脑梗塞后遗症是由于脑缺血而导致的不可逆转的病理性改变的结果。脑梗塞后遗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急性期过后,因脑出血、脑缺血形成的软化灶(或血栓)压迫颅内神经、导致瘫痪或偏瘫。临床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肢体浮肿、麻木、疼痛、怕冷、卧床不起、失语、痴呆、饮水上呛、吞咽困难 、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种病一旦暴染,久治不愈,给社会、家庭带来长久的痛苦与困扰。康复方面,可行针灸,做做理疗。更主要的是,必须要在有人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每天坚持手和足的运动训练。如左手练习握拳、伸指、屈指……训练左手捡黄豆、抓扑克牌、端茶杯、拧毛巾、扣衣扣等,练习双足长时间站立。能站稳以后,再练单腿站立,平地行走;平地能行走后,可加练上下楼梯。训练要循序渐进,运动量可逐渐加大,但每次不宜过疲劳,如有胸闷、头痛等则应暂停。康复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配合治疗。
专家简介
郭蓉娟: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站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药物与心理结合,综合防治中风病、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及痴呆、癫痫、帕金森病、脱髓鞘、亚健康等多种神经精神心理疾病。
王嘉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脑血管病、头痛、眩晕、失眠、帕金森病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