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的三点思考
2015-05-30张永
张永
摘 要:本文着眼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要求,阐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教学当中,如何组织好一堂实训课程。通过理论和实例说明,实训教学并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怎么做,而是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是正确的。
关键词:实训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以往所学课程的实践应用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提高和升华知识的过程。高职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思考,对新技术、新技能有着较高的兴趣。那么,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教学当中,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讲,这需要三个因素: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载体,流畅的教学过程。
一、如何拥有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实训教学更是如此,而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便是实训教学的精髓。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训初期,常采用成品展示法,激发学生对成果的研究欲望,当然无直接成果技术类实训,应用技术演示法更为合适。例如,某班学生去模具厂实习,刚刚走进车间时,学生们事事好奇,而最让学生佩服的是一只手拧六角扳手快速紧螺钉这一动作。在以往实训中这个动作学生们也做过,但不知道仅用一只手就可以,而且能做的如此快。于是学生们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相进行练习,计时比赛,寻找最迅速最敏捷的动作要领,不知不觉就被实训活动所吸引,很好地达到了实习效果。第二阶段:实训中期,任务驱动法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这里的任务设计就是关键了。安排工作任务时,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深入,难易相成,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往往一些实训会忽略难易相成的问题,会考虑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达到相同的效果,其实大可不必,学生们的潜力和虚荣心会促使他们做到自己的最好水平。第三阶段:实训后期,小组讨论法和提问答辩法经过多次试验有很好的效果,不仅能对整个实训进行很好的技术总结,还能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有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还想继续做自己有疑惑的试验。这无疑是实训教学想要的结果,也代表着教学方法运用的成功。
二、如何寻找一个生动的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事物,是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实训的教学载体应是实物。它不一定有实用价值,但一定要有使用价值。使用这种载体能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潜能,做到这三点就是一个生动的教学载体。例如,用火车头模型作为数控加工类的实训的教学载体,最初设计是加工出一个火车头形状零件,它基本满足了知识的需要,也是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实物,有一定的吸引力。经过改进后,将火车头一个零部件分解成若干零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动的小火车头。实验表明,学生们的兴趣点明显增多,纷纷加入到火车头的制作当中来,兴致勃勃,更有的学生提出应该加装动力的想法,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潜力被充分挖掘。些许的教学载体改进,增加了知识的全面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因此,教学载体的选择和设计,对实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很值得花心思去做的事。
三、如何完成一个流畅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流畅这一点在实训教学中很值得注意。由于实训环节一般为分组操作或个人操作,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理论教学那么的直接,对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更加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例如,在加工制造类实训中,可由小组长与组员协商分配工作任务,各自加工。组长负责监督和检测,在组内进行评比、打分。教师按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并预留有自选件,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加工要求。课程最后进行各组比较、总结,找出最优方案。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有序。这里忌讳的就是,实训指导教师一开始就把正确的方法、技巧,全盘托出,这其实对能力目标的实现不利,也使我们的教学平淡、松垮。因此,一个流畅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寻找正确做法的过程,而不是按照正确做法进行的过程。
综合以上三点,使用一个灵活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个生动的教学载体,运行一个流畅的教学过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并没有统一刻板的模式,只有能灵活地运用,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才能把实训教学变成一件“有趣的事”,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