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

2015-05-30史苑

北京档案 2015年5期
关键词:电业石景山京师

史苑

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是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公司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距今已有整整110周年的历史。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从成立到壮大,历经曲折,其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折射出北京电业发展的不平凡历史。

京城电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北京地区,对于电的使用只局限于皇家照明用电,电力供应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有宫廷和使馆区才有发电、供电的电灯房。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西苑(今中南海)安装了北京第一台发电机组,容量约15千瓦,这台发电机组主要供给宫廷用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德国商人看到了公共用电供应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而北京城内还没有供应公共用电的电气公司,于是德国商人抢先创办了“电气灯公司”专供东交民巷使馆区用电,并拟在使馆区外筹建电厂,实现供电的商业扩张。德国商人还上书清政府,提出在京办电30年专利权的申请,试图控制北京的电力事业。不仅如此,除德国率先行动外,其他各国列强也纷纷觊觎北京的电力事业。

为振兴民族工商业创办电业公司

面对外国资本在华扩张的野心,当时在朝廷担任记名御史、刑部员外郎的史履晋,御史蒋式瑆和候补同知冯恕早有察觉,为振兴民族工商业,不让外商染指中国的电业,他们以“挽中国之利权,杜外人之觊觎”为宗旨,发出倡议,准备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以发展民族电业。

史履晋、蒋式瑆、冯恕提出由中国人募集股金20万两白银,成立股份制经营的公用电气事业公司。当股本募集了8万两白银后,史履晋等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向清廷呈文奏请批准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光绪三十年(1904年),商部批准了呈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史履晋等人开始公司的筹建工作。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设立董事会和股东会议等制度,董事由股东共同选举产生,规定最多13人,最少3人。创办人史履晋、蒋式瑆、冯恕为公司总董事,公司的大事由董事会议讨论解决,但决定权在总董事。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刚刚筹备成立,其用于发电的电厂还未建成,德国的电业公司已经按捺不住了,他们拟筹建新电厂,以开展北京城厢的电灯业务。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发现端倪后立刻上书朝廷,要求限定外国电业公司的经营地域范围,划定其经营范围只能限于东交民巷使馆区;同时要求清政府规定,北京城厢范围内的电灯等业务均由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经营,他人不得再加承办。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又马不停地从国外引进了大量设备,先向英国电气公司订购蒸汽引擎两台,又向英国阿林麦格厂订购150千瓦交流发电机两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这些设备在前门西顺城街26号(今前门西大街41号的北京供电局址)安装完成,标志着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前门西城根电厂建设完成。11月25日,前门西城根电厂正式发电。随后,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又向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英国意士敦厂购进数台发电机,大大提升了电厂的发电能力。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前门西城根电厂是北京最早的公用发电厂,主要供应官府衙门、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及富家大户用电及繁华路段路灯照明。同时,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还在城区主要繁华路段架设高压5200伏、低压400伏的供电线路和配电设施,建设形成了北京地区最早的配电电网。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发电营业后,为了维护民族电业的经营权益,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907年2月1日)报请清政府商部、外务部照会各国驻东交民巷公使馆,转知各外国电业公司,限期拆除超出东交民巷地域范围架设的电灯和电线杆,划定界限北至东长安街,东至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公安街以东(现在的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至城墙以内为外商电灯公司经营范围,此范围以外一律不得跨界经营,以此限制外国电灯公司。

创办初期举步维艰

清末,普通市民家庭照明主要使用的是煤油灯,因用电价格比用煤油价格稍贵,大多数人不愿使用电灯,所以电灯还只是少数富裕人家和官宦人家的“专利产品”。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营业初期,其用电户只有几十户,营业收入甚少,亏损甚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商业兴起,营业用户逐渐增加。不仅如此,随着电灯的不断普及,市民逐渐感到用电灯比用煤油灯方便,而且煤油价格不断上涨,用电灯反而价钱便宜,并且没有危险,于是更多的市民愿意使用电灯。随着民用电户逐年增多,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经营才开始年年有盈利。

北京地区用电量日益增长,前门西城根电厂的发电能力已渐渐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电厂的扩建提上了日程。但是前门西城根电厂所在地域狭小,无储煤除灰场地,再加上水源不足,实在难以扩建。经过多方勘察,民国八年(1919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选定了京城西郊的广宁坟村,购得荒丘60余亩新建石景山发电分厂。公司又从国外购置了大量设备,在石景山发电分厂中陆续安装锅炉12座、透平机3座、发电机3座、发电总量达17000千瓦,并于1922年2月向京城送电。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在积极建设电力事业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培养本国的电力人才,1921年在司法部街开办了电气学校,史履晋、蒋式瑆、冯恕为校董,邓子安为校长。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电气学校里建有实验室,学生们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仪器做大量的电气实验,接触实际工作。

为求发展发行新股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民国十年(1921年)公司召开股东会,决议“再加股本三百万圆共计总额六百万圆”,“分作一十二万股,每股五十圆”。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增加的股票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五月正式发行。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1924年发行的股票,前几年在拍卖公司曾经一度出现。我们在股票的票面上可以看到,此时公司董事已经变更为朱道炎、琦璋、江朝宗、刘若曾、岳荣堃、周鸿球、王绍常等社会名流,其中很多是商界巨擘。比如,董事岳荣堃,曾创办北方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与周学熙先后掌管银行业的巨头——盐业银行。董事刘若曾,光绪年开科乡试第一、直隶解元,与恩科状元张謇时称“南张北刘”,为晚清名士。刘若曾主张法理救国,任大理寺少卿时,曾领衔上书力主收回开平矿权,并进行法理交涉。民国成立后,刘若曾历任直隶布政使、民政长等要职,发展民生,奖励实业,为华北地方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从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股票上列出的董事名单,我们可以判断出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在当时社会上拥有巨大影响。此时的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不仅是民用实业领域的“龙头老大”,在政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界要人江朝宗成为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董事,更可看到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与权力交织的身影。

在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股票内页章程的第四条中还看到,公司明确规定“股东如将股票转售与人须向公司声明新受股票人姓名、籍贯、住址,由公司注册过户,惟仍须售与华人。”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创办初衷就是为了振兴民族电业,规定股票转让只能售予华人这一条款,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民权意识,为了保护民族产业的纯洁性,其民族气节跃然纸上,每每看到此处,无不令人扼腕。

经过第二次募集股份后的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实力大增,又于1933年扩建了青龙桥变电厂,开始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供电。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发电厂已经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发电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占北平。当时的北平电力事业,以前门西城根发电厂和石景山发电分厂为基础。1938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改称电气管理局,随后又成立北平电业公司。1940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被日本侵略者强行收购,股东会被解散,公司产权被迫转移,公司改由日本人经营,成立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平电业公司改称华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平分公司,石景山发电分厂改称北平发电所。1942年,前门西城根电厂停止发电。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接管北京的电业,成立冀北电力公司,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又成为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丽转身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新中国成立后,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又改组为北京电业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以恢复、改造与发展生产为中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3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为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作为各项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其建设提到了日程上来。国家在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石景山发电分厂的基础上建设了石景山发电厂。石景山发电厂自1956年3月到1958年7月经过两期扩建,增加发电机容量5.4万千瓦,成为当时首都电业的主力电厂,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发电厂。

20世纪80年代,在原石景山发电厂的旧址上拆除全部设备,爆破并拆除全部建筑物,重新建设了大型热电厂——石景山热电厂。新成立的石景山热电厂有着众多的光环,它是北京市第一家现代化大型股份制发电供热企业,曾被誉为“电力工业战线上一面旗帜”。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西部地区严重缺电,集中供热需求增加,为满足最大供热需求,石景山热电厂不断扩建,大大缓解了北京西部地区的用电和供热。石景山热电厂也与国华热电厂、大唐高井热电厂和华能热电厂四家燃煤热电厂被称为北京的四大热电厂。现在石景山热电厂如同工业时代的“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永定河畔,谱写新的篇章。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一路披荆斩棘,在清末外商咄咄逼人的情势下,由中国人自筹资金创办民族实业,为发展我国的民族电业、培养电力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北京的电力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不仅是近代北京地区民族实业的重要代表,同时积极抵御了外国资本的渗透和控制,振奋了民族精神,在北京的电力史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猜你喜欢

电业石景山京师
广东雄润电业有限公司
《中国电业》2021年总目录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风雨70年 电业人寄语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京师得家书
首钢石景山厂区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细节性评价
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