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制作
2015-05-30姚云
姚云
内容摘要:新时期的教学中,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现代化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电子专业来说,是推进学科课程进步的关键,能够有效实现电子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是新时期科技现代化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制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促进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尝试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子专业 信息化 课程 教学资源 制作 建设
一.建设思路
1.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利用资源管理系统,来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确保范围内的教学资源的可靠性,保证系统安全性。主要功能为:资源信息的上传、下载和审核、查询。
2.信息化资源数据系统。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组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本的以“媒体素材库”为底层,“积件库”、“课件库”、“题库”等为中间层,上层一般为“网络课程库”。 每层都设有相应的“索引库”。
3.信息化资源支持系统。信息化资源支持系统是为了确保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包括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其最主要的功能视为了保证系统的并发访问,提高系统稳定性,保证其扩展性。
二.制作流程
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开发工具和方法——搜集资料——设计流程图——资源制作——测试、集成、发布。
1.开发工具和方法。这一流程主要是设计课程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根据教学要求,确定课程信息资源的功能,探求实现方法,择优选取最佳方案,依靠现有的条件,确定实现模式。
2.搜集资料。需要根据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情况来确定开发的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
3.设计流程图。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设计流程图的初步设计和开发。
三.相关制作
以对接职业(岗位)活动、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岗位能力为特征,建设满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教学需求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着重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以及名师、名课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以校企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等方式参与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校内共享、校际共享和区域共享。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和远程协作教室建设,基本形成校企信息互动共享、理实一体、学做合一、仿真与实操结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重点支持300门左右中等职业教育精品共享课程和仿真实训操作软件建设,开展10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数字化技能教室和仿真实训室的创建评选活动。
1.文本。文本可以利用相关的办公软件来实现录入。所用的页面,尽量避免太多字体的使用,选择适中的字号。在文本的制作中,要遵循学生的视觉规律和习惯,输入电子类专业符号时,要符合国家通用标准。输入时要注意准确率,避免出现错别字。页面色彩要和谐,给人美感。颜色使用避免过多、过杂,风格统一。
2.动画。动画在课程设计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段。可以用动画来展示电子专业课程中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用文字形容的内容。比如复杂的理论、概念和电子电路原理分析等。动画能生动化呈现出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造更逼近现实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3.课件。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能有利地辅助教师教学,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课件制作可以以一堂课为一主题,也可以以一个项目作为主题,结合教学设计,呈现出整个教学过程和过程。
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师设定一定的情景,借助周遭的帮助,以“合作”、“对话”的模式来展现出对知识信息的建构。电子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制作过程,需要新时期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究和总结,来实现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万勇,王建权.浅谈对电子专业学生调试和维修技能的培养[J].职业.2010(05)
[2]陈海燕.浅谈对口单招电子专业的技能训练[J].职业.2010(35)
[3]熊淑平.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