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5-30高梦飞
高梦飞
内容摘要: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得到老师的重视,寻找一条可以有效发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指出教师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条件,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意识创新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提出、讨论以及解决方法,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通过质疑并且解疑,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以及创新思维等。
2.教师要克服对创新教育认识的偏差,不要一提到创新教育,所想到的便是借助问题让学生随意去说去想,或者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完全与教材不相符的活动。正确的创新教育是通过高效的驾驭教材,深入的挖掘教材,将新知识、新问题联合现实,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发现,使学生了解更多是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
1.建立客观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准则。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准则主要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通过学生的熟练程度和学习的速度进行评价,很少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准则,针对学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客观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习较为困难学生的压力,还可以鼓励创建、鼓励专长、鼓励拔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对有创新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带动全班甚至是全校的风气,提高群体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造自由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用自身的实际感染率和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新兴趣、新知识的探究,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复习已学的知识,促进学生敢于质问、敢于提问的精神,从多方面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在进行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的相似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简单的例子讲解时,都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还可以提出“通过对两个相似三角形添加一些线条,能不能变成其他的图形?”此类的问题。当学生从复杂的相似证明转移到了采用相似三角形来构建其他图形时,培养他们依然采用想象的方法,使整个课堂气氛会更为活跃,有效的舒缓了紧张的学习氛围,在以确保课堂纪律为前提,由学生自发分为若干讨论小组,以营造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有学生提出通过两相似三角形可以组建成一副三角板,也许会引发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但是我们的目的已经完成了:⑴学生对相似三角形产生了自己的兴趣与想法;⑵舒缓了学生的紧张情绪;⑶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教师便可以拿出一个真正的三角板,通过实物来对三角形证明进行讲解,这种方法既显著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知识创新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种思维的养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对于容易遗忘但有着较强的瞬时记忆的初中生而言,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进行思维训练,才可以养成创新的思维。我们老师应该注意到创新思维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在讲到函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问:“还有没有比此函数的表达式更为简单的形式?”在讲到圆有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问:“我们如何迅速找到一个圆形纸片的圆心”;在讲到长度的测量时,我们可以提问:“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测量一座楼的高度,应该采用什么办法进行测量呢?”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询问,可以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讨论、探索、研究、合作、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正义.从探究式教学方法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7):122.
[2]黄燕.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23):58.
[3]周忠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2):238.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