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BC的外媒监测及其启示

2015-05-30郑一卉

对外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舆情监测

郑一卉

对西方国家而言,媒体监测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1852年,一个波兰人在英国伦敦开办了一家商业性的剪报公司,为客户收集报纸上的报道。广播、电视出现后,由其播出的新闻报道也被剪报公司纳入监测搜集范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剪报或媒体监测成为了一个产业。1953年,法国巴黎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的新闻监测机构联合会,名为FIBEP(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Bureaux dExtraits de Presse)。早期,FIBEP主要通过人工收听、收看、阅读等手段监测国内媒体。随着传播媒体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他们的监测方法和范围都发生了改变。例如,FIBEP成员——一家波兰公司宣称,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监测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①

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早已认识到监测国外媒体的重要性,但商业性监测公司的规模与人才资源都相对有限,只能就某一特定议题展开有限监测,无法完全满足政府的需要。为了获得全面、细致、系统的外媒资讯,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投资兴建了自己的监测机构并开展了密集的监测活动,英国广播公司(下文简称BBC)的外媒监测便是一个典型例证,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历史

1939年,英国政府为了收集战争情报,要求BBC组建监测服务机构(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onitoring Service, BBCM)开始监听外国——尤其是“轴心国”的广播。这是BBC外媒监测的开端。到了1943年,BBC每日已可监测16种语言,125万字的广播新闻报道。②二战结束后,BBC的外媒监测部门不仅没有撤销,反而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继续发展,既拓宽了监测范围,开始监测电视,又增加了监测的时长,成为重要的情报收集机构,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BBC成功监听到了莫斯科广播电台播出的赫鲁晓夫关于从古巴撤出苏联舰只的谈话,然后在第一时间将译稿交给美国总统肯尼迪。肯尼迪十分信任BBC的情报,在该情报未获美国情报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就立刻对赫鲁晓夫的讲话做出回应。③

21世纪以前的BBC外媒监测有三个特点:

一是主要监测政治性新闻,为外交和军事服务是监测主要目的。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决定继续资助BBC开展外媒监测,很大程度是受冷战思维影响。在那段时间,BBC监测的主要对象是苏联以及东欧、中亚“敌对国家”的主流媒体,监测的主要内容是这些国家政治领袖在本国媒体上发表的言论,以及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报道,而且英国政府通常不把这些言论和报道称为“新闻”或“信息”,而是称之为“开源情报”(open source intelligence)。除了政治信息,英国政府还要求BBC收集苏联的地方广播电台播出的经济信息,但此举的目的不是为加强与苏联的经贸往来,仍然是为了满足政治需要,对此类信息感兴趣的不是英国经贸部门而是其国防部。④

二是主要依靠多语种的人才进行人工监测,但处理信息的效率不低。BBC外媒监测机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语言学家组成的接收组,负责收听、收看、录制不同语言的外媒播报的新闻并写出摘要,间或全文翻译重要新闻。一般是边听边译,新闻播完,翻译也完成了;二是新闻组,负责从接受组搜集的新闻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电传给BBC新闻部门,以便其制作相关的国际新闻报道;三是报告组,负责将监听到的新闻汇总形成两到三页的“每日监测报告”,还会根据各政府部门需要制作特别报告并及时传递。通过三个组的协同合作,BBC可以在莫斯科广播还没有播完的情况下,就将新闻摘要传递给有需求的部门。⑤

三是十分注意与美国情报部门的合作。从一开始,BBC的监测机构就与美国的“外国广播监测服务”(The Foreign Broadcast Monitoring Service,FBMS,后称The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FBIS)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早期,BBC监测的范围有限,只覆盖苏联、东欧、中亚与北非,美国则负责监测其他国家的媒体。为了共享情报,协同合作,美国在BBC监测机构中设立了工作组,与英方人员一同工作。1948年,英美双方正式建立了互换监测情报的合作框架,⑥英国可以查看FBIS收集到的信息,华盛顿则可以通过电缆接收BBC编撰的《世界广播摘要》(Summary of World Broadcasts)。后来,BBC与外国广播监测服务的监测范围都有所扩张,但双方的合作没有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⑦

二、现状

英国外交部曾是BBC的外媒监测的主要资金提供者之一。苏联的垮台、伊拉克战争及9.11事件让原本十分关注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部把目光投向了反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该部而言,监测媒体,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就不再有特别显著的意义。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削减政府开支的呼声不断,外交部的资金日趋紧张。于是,外交部于2003年大幅削减对BBC外媒监测机构的资助。鉴于这一决定可能会重创BBC的外媒监测业务,英国政府展开了对BBC的外媒监测作用的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即便是在新时代,BBC外媒监测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别的渠道给该机构提供资金,以保证监测业务正常进行。英国的研究者也认为,缩减BBC外媒监测资金其实是政府的“内部管理事务”,而不是对外媒监测的价值与意义的否定。⑧此后,要求减少对外媒监测的投入的声音时有出现,但BBC外媒监测每年获得的资金量基本稳定,监测业务并未遭受重大挫折。BBC的外媒监测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伊朗电视台为使伊朗政府免受批评,刻意错翻、歪曲埃及总统穆尔西和潘基文的讲话的行为,还揭示了埃塞俄比亚总理泽纳维从该国新闻中消失这一反常现象——因为泽纳维当时身患重病,后因病去世。⑨2010年,BBC开始用公众支付的电视执照费来全额资助其外媒监测业务。⑩这意味着外媒监测不再需要外交部等政府部门的资助,有了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可以继续运行发展。

苏联解体后,BBC外媒监测逐渐摆脱了冷战思维的影响,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总体上看,目前BBC的外媒监测有如下特点:

一是监测范围扩大。BBC监测的国家数量已达150个,把以前由美国负责监测的多个国家纳入了自己的监测范围,并且,BBC还在欧洲、俄罗斯、高加索、中亚、南亚、中东和非洲设立了监测外媒的分支机构。监测的媒体类型、数量增多。不只监测广播和电视,还监测报刊、网络和通讯社,监测的媒体总数已超3000个。监测的新闻类别增多。不仅关注政治新闻,还关注经济、环境、犯罪、通讯、传媒、移民等方面的新闻。监测的语种也大幅增加,目前已达100多种。11

二是服务对象增多,产业化趋势明显。在BBC使用电视执照费资助外媒监测之前,外媒监测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是英国外交部、国防部和BBC世界广播服务部。这意味着外媒监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英国政府和BBC的新闻传播部门。现在,BBC的外媒监测不再只为英国政府和新闻传播服务,而是开始为各国的政府及其使领馆、企业、非政府组织、大学和媒体提供监测定制报告及多种外媒报道数据库服务。12这些服务广受青睐,就连我国的大学也开始接受其服务。13在2008—2009财年,BBC的外媒监测通过颁发商业许可等方式获得了400万英镑的收入。14总之,现在的BBC外媒监测机构已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工具,而是走向市场,成为信息服务产业的一员,而且成了吸引众多客户的一个品牌。

三是注重研发监测技术,努力提升监测自动化程度。2008年,BBC与剑桥的一家技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启动“苏格拉底”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升级计算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自动收集、分类海量的外文音频信息并翻译成英文。2013年,BBC宣布这个耗资830万英镑的计划结束,将会利用合作公司提供的硬件、软件开展监测业务。但《每日邮报》指出,“苏格拉底”是一个白白浪费民众电视执照费的失败计划,BBC其实仍然在使用以前的手段监测外媒,15而所谓使用以前的手段,应该就是指主要通过人工监听、翻译和分析外媒信息。虽然“苏格拉底”计划的实效可能是有限的,但BBC斥巨资与技术公司合作这一情况至少能够说明它有提升外媒监测自动化程度的强烈意愿。之所以有这种意愿,也许是因为看到其长期合作伙伴即美国情报机构开始采用自动化、智能的外媒监测技术。自2004年起,美国国土安全部开始使用一种能够自动收集、翻译、存储的系统监测国外电视台播出的新闻。16但是,该系统现在只支持15种语言,而且研发监测系统的公司强调,此系统不能取代分析专家,也不能预测事件或事件的结果。

三、启示

BBC的外媒监测可能是由媒体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外媒监测活动,已经走过75个年头。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的外媒监测活动有如下启示:

首先,在为政府服务的同时,外媒监测也应走向市场。在我国,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社等新闻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国内舆情监测活动。对内舆情监测的兴起与各级政府的需求不无联系,但与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需求也有密切关联。从现状来看,各大型对内舆情监测机构正在尝试提供各种市场服务,使舆情监测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外媒监测则基本上是纯粹的政府事务,为对外政治宣传、外交服务是其主要目标。当然,为政府服务无可厚非,因为这一直是各国开展外媒监测的主要目的。但是,BBC的实践经验表明,全天候、系统化的外媒监测不仅可以为政府服务,而且在多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笔者认为,对于我国而言,外媒监测可为我国的经济决策机构、咨询机构和希望拓展国际业务的企业提供对象国舆情分析,为实施“走出去”经济文化战略提供帮助;可为科研机构提供外媒舆情数据库服务,以推进学术研究;亦可为新闻媒体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其发现驻外记者未能传回的重要新闻。

其次,采用人工智能提升外媒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是发展趋势,但人的作用,特别是语言人才的作用仍无法取代。为了提升对内舆情监测的效率,我国的一些舆情监测机构和软件公司研发了多个基于网络数据的智能舆情监测系统,但我国的舆情监测专家认为“人工分析仍是重点”,舆情监测需要“软件与人工、分析师与专家会商结合”。17因为各国的语言、社会环境与传播生态都有巨大差异,所以外媒监测远比对国内媒体的监测复杂,人工分析更是不可或缺。BBC的“苏格拉底”计划也证明,完全以电脑取代人来开展外媒监测实难获得成功。其实,通过人工智能开展的舆情分析常常是去语境化的,容易忽略事物之间的关联,只有让熟悉当地语言与社会状况的人担当分析员,才能完整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意义。

最后,我国的外宣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拥有多语种人才的优势,大力推进外媒监测业务。对于外媒监测实务而言,多语种人才至关重要。BBC外媒监测机构的雇员数量不少,曾一度达到500人,现为370人。18与之相比,我国的外宣媒体拥有的多语种人才队伍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阵容更为强大。例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64种外国语言的人才,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19但是,与BBC相比,我国外宣媒体开展外媒监测活动有明显的不足。其监测报告往往只是几家国外媒体报道内容的摘抄,缺乏对新闻重要性、影响力、传播力的准确评估,且监测对象局限于重大的、与中国直接相关的政治事件。可以说,外宣媒体已经具备开展外媒监测活动的人才储备,但实际投入外媒监测的精力却十分有限。大量的外语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以翻译对外传播的新闻稿件为主要任务。笔者认为,除了做好重要稿件的翻译工作和一些与双边关系相关的新闻采访工作之外,外宣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多语种人才优势,建立科学性、系统化、常态化的外媒监测机制。

(本文为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成果,编号15YJ010015)

「注释」

①见cision.com; fibep.info; psmm.pl

②Calkins, L. Patrolling the Ether: US-UK 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and the BBCs emergence as an intelligence agency,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2011, 26(1),1-22.

③Milmo, C.. BBC listening post could be cut off, Independent, 07/13, 2010.

④Way, R.. The BBC Monitoring Service and its U.S. partner, Studies in Intelligence, 1958, 2(1), 75-79.

⑤同④

⑥同②

⑦Leetaru, K.. The scope of FBIS and BBC Open-source media coverage, Studies in Intelligence, 2010,54(1), 17-37.

⑧Webb, A et al. The Whitehall and the BBC Monitoring Service, The Political Quarterly, 2007,78(2), 214-223.

⑨Burrell, I.. Spending our cash recklessly on a totally empty system, Independent, 03/06, 2013.

⑩Sweney, M. et al. BBC license fee frozen at £145.50 for six years, The Guardian,10/19, 2010.

11见bbc.co.uk;bbcmonitoringlibrary.com

12同11

13见《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关于试用BBC全球媒体监测数据库的通知》, lib. bfsu.edu.cn

14同⑦

15Brady, T.. BBC spends £8.3million on computer program to monitor foreign news which has NEVER worked, Daily Mail, 07/07, 2013.

16 Barrie, A.. Military tech can monitor all world media at the press of a button, Fox News, 09/20, 2012.

17杨丽娟:《走近网络舆情分析师:“一专多能”的“杂家”》,《人民日报》,2011年6月7日。

18同11

19《国际台第90家海外分台开播》,2013年5月5日, gb.cri.cn

猜你喜欢

舆情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数字舆情
舆情
舆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舆情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