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2015-05-30徐阳春
徐阳春
【摘 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多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探索。这就要求教学中不应该再走“静坐、静听、静记”的老路子,而应该让学生“眼、耳、口、心、手”动起来,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激活;思维
一、借用趣味横生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新奇的直接符合需要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直接兴趣,在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内产生优势必奋巾心。”因此一贴近学生实际且妙趣横生的有关内容来展开教学,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活泼,并有利于他们内在动力的充分发挥,进一步凋动学习兴趣。
二、巧创课堂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崔峦同志在述《语文课程标准》时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这句话精确地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
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意在诱发内部诱因,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探索求知的状态,也使表演舞台更具情趣背景。首先,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是学生放松情绪,善思敢言的温土。唯其如此,学生们巨大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于释放,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者能改变“唯师独尊”学生是“一樽容器”、“一张白纸”,随教者如何填充涂抹,将学生置于被动附从的旧有观念。事实上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有血肉灵魂的人,是一个同样可敬可畏的个体。如果说人的交往取决于相互间尊重的话,那么为人师者就必须先存有份敬畏生命之心,才能同样获得学生真正的尊重。而后还需要有几许宽容、几许诚挚,以此建立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关系下的课堂氛围不言而喻。其次,创设生动形象的教材情境。通过或再现教材情境,或联系生活实际使其“五官开放,去看,去闻,去尝,去摸,进而去思考,去感悟,去融会贯通,去把握住一份属于自己特有的心理体验。
三、启发学生思维,开放教学问题
“学贵有疑”,“疑”是学的开始。一个质疑解难的过程,就是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首先我们应提倡有问题让学生提,有答案让学生说,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主人的多元格局。例如:教学《月光曲》中有一个情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结果学生有的回答:贝多芬默认了。有的回答:贝多芬很谦虚,不想让别人知道。还有的圈答: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曲子,不想获取什么报答。有的回答:贝多芬正在酝酿《月光曲》,已进入意境,没有听见盲姑娘的话。有的回答:贝多芬遇到知音,他非常激动,忘了回答,可以说,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而且这些回答无疑会有助于对《月光曲》即将诞生时贝多芬复杂心情的研究,因此我们应大胆张扬具有创意、有个性的思维,而不要千篇一律地回答问题。
四、有合作就会有力量
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与竞争结合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单纯竞争的教学效果。作为学生个体,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件,此时,思维的火花会不断闪现。由于大家多关注自己小组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因此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强大的探究欲望,去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合作学习不仅重视知识的结论,而且重视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重视学生主动地探索、思考和研究,强调发现学习和课题研究,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机会。
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小组学习或者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不同见解的讨论、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讨论法,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个体潜能的尽情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营造宽松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同时,在充分运用讨论、争辩、分析等创造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学自悟,独立求索,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最大发挥。学生如果有了主动学习和独立钻研的精神,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就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万苏天,张扬个性,演绎精彩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