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理念在生物学课堂上绽放
2015-05-30沙塔尔·艾力
沙塔尔·艾力
【摘 要】生物的新课程理念中提到要加强中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结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的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生物学科 创造能力 实验教学 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构建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生物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要求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具备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下面就“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点,谈一谈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科学史的教育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通过了解生命发展历程和进展,回顾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联系及科学的本质。在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生物学发展、生物学家生平、生物学知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介绍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可以从科学家中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如达尔文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收集大量的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表现了他艰苦探索的精神;达尔文在参加环球考察前,是个“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信徒。在考察中,他认识到生物界具有缓慢演变的过程,于是对“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表现了他具有质疑精神;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后,并未满足,1868年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1871年发表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表现了他成功不止步、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现代创造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潜力,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但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
1、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内容安排和形式上要善于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东西,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产生好奇心。探索思维是指对待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索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从认识过程看,它是运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和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生物科技活动最能得以体现。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一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生态瓶。开展这样的生物科技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精神活动,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也为创造思维的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因此,需要老师研究教材,多开展丰富的、新颖的、形式多样的、方法灵活的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去观察,去领悟,产生联想和灵感,提出自己的性格见解和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训练和培养创新才能。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
新教材最鲜明的特点是将探索法引入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教材由涉及不同的内容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些科学探究过程,要求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积极参与探究。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去探究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要明确研究什么,涉及哪些概念。如何去查阅资料;其次要提出研究计划,进行实验;最后要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探究结果。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求中学生学会掌握基本的学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能力。而我们的生物学学习在科学素质提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条件,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好这块阵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学生未来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