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
2015-05-30陈忠菊
陈忠菊
自从任教以来,我发现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由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然而,在教学中,兴趣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如若使学生获得生物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对生物的兴趣作分析探讨。
一、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言即一节课的导语,虽不是课文的正文,但却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引言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现代化建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能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1、启发式
讲授过程要善于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根据教师讲授的线索进行独立思考,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组织一个启发性强的引言,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悬念式
讲课前用简短的语言,努力激发学生想知道,想弄清某些问题的欲望,然后引入新课。如学习“蒸腾作用”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没有露水的早晨,有时我们会发现植物叶尖或叶缘上会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是从根部运来的。俗语说“人往高处走,不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分能由低处流向高处呢?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蒸腾作用”。
3、警示忧思式
在讲“环境保护”一课前,有表情的吟诵:动植物资源是人类宝贵财富,但地球上有些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目前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个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森林、草源等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人,使一些生物失去它他适宜的生活环境,是导致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若我们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的生活环境,按一天灭绝一个物种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些物种将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而每种物种生物都是自然界亿万年进化的产物,消失后就不能再生。为了挽救那些正濒临来临灭绝的物种,更是为了挽救我们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只有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能使抽象的生物现象变得具体,把陌生的变得熟悉,使复杂的变得简单化,并能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化,使学生易懂、易学、易记。
1、比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恰到好处的比喻,真正能把枯燥的生物知识生动有趣地传给学生。例如对光合作用一课小结时,向学生发问:服装厂生产服装一般需要什么?同学们积极发言后教师接着讲:生产需动力、车间、机器和原料等。那么我们可以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叶肉细胞、叶绿体、光、水、二氧化碳、淀粉和氧的作用及地位就比较清楚了,同时感到很有趣。
2、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及标本教学
教学过程中结合挂图、模型和标本这些直观手段,学生听得见、看得到、感受得到,能很好地“抓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挤掉”学生的分心因素,从而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来传授、加工和储存教学信息,并可利用各种特技加以处理,可以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深为浅等,所以可使学生感知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及现象。如通过教学片、科教片、教学录像等可使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界进化发展及生命起源等连续过程;看到只有通过显微摄影和动画技术才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内生得变化过程;看到各种生物实验的连续操作过程及结果。这样就使學习材料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当然,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仅靠以上这些是不够的,教师平时还应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生物课的趣味性,并要联系实际,突出生物课的特点,使更多的学生“愿学”、“会学”、“乐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