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2015-05-30孙贵林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历史观虚无主义价值体系

孙贵林

历史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领域,它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因此,一定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的科学历史观并对国民尤其是高校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民族虚无、文化虚无的历史观甚嚣尘上。社会上西方节日泛滥,哈韩哈日成风,独不知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为何物,文教界的一些论著或影视节目也都是戏说成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任意消解或解构,特别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进行肆意重构或翻案,等等,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广泛而巨大,应该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注意。历史虚无主义论者多借学术名义“反思”历史,贬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美化全盘西化思潮,否定近代以来的民族革命,他们按自己的现实要求来“改造”历史,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颠倒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他们质疑并淡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其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更是对待现实的态度问题。这种以个人政治价值尺度肆意剪裁历史的唯心历史观,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只看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颠覆了人们的历史认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人们的理想和信念,严重地干扰着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更深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说,在当今影视娱乐流行的大众传媒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重视历史教育,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还是一个没有解决又必须大力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加大力度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

一是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克服历史虚无主义为突破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拓展了新空间,为学科建设开辟了新领域。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有着强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历史虚无主义采用怀疑主义、颓废主义态度对待传统历史和民族文化,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史观,起着腐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危害作用,而从反面研究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可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

三是有助于厘清某些错误言论和思想误区。历史虚无主义很多观点颇具迷惑性和颠覆性,不揭破历史虚无主义的本目和纠正其谬论,就无以坚定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第二,实践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丰富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找到相关对策和有效途径,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苦于无抓手、流于形式的困惑,增强把科学历史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载体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研究分析高校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表现、原因及应对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其引领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各种社会思潮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支持。

三是有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学改革正是这一作用有效发挥的关键,而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普遍有待提高。“05新方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坚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为贯穿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历史观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大胆的探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要目标。

国外没有专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但其一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提供参考。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述论文非常之多,前人对相关研究的理论、原则、方法和途径作了很好的探索,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著述尚且不够。国外虚无主义研究的代表是海德格尔。虚无主义作为西方一种哲学思潮,否认存在着普遍永恒的正确原则,具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历史主义、解构主义、自由主义与颓废主义等思想特色与形态。与此相应,上世纪80年代一股否定一切革命、鼓吹改良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在欧美史学界泛起。国内文史界有一定呼应,概言之,历史虚无主义在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否定文明传统和民族历史,尤其否定近代以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猛烈地攻击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攻击近代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自此,国内有学者着重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者抹杀民族传统文化全盘西化的论调,不过主要在于揭示和批判,对于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将科学历史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的研究成果还非常之少,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路径、机制创新等方面还缺乏专门深入研究,因此这方面的拓展研究势在必行。

历史观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科学地分析、评价、判断历史现象,纠正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观虚无主义价值体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习近平的历史观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