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

2015-05-30邓琳琳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动心伦理学公正

邓琳琳

摘要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最高的善。但是,伊壁鸠鲁追求的“快乐”并不是声色犬马的放荡,而是指肉体上的淡泊与精神上的安宁。他明确表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寻求生活宁静之道”,伊壁鸠鲁主张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来达到内心的宁静,消除心灵的烦恼和恐惧。通过科学和哲学,友谊,公正,美德等手段我们可以实现真正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主义享乐自由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最大的善来自快乐,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伊壁鸠鲁区分了积极的快乐和消极的快乐,并认为消极的快乐拥有优先的地位,它是“一种厌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同时,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一、何为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身处希腊刚沦亡于马其顿的乱世,长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对从前那种自由城邦公共事业的热情,因此,由脱离痛苦的外界生活转向隐匿的内心生活,并在那里寻求安宁和幸福,就成为当时的一种很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伊壁鸠鲁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提出了以快乐主义为中心的伦理学说。其要目标是“追求肉体的淡泊和灵魂的无纷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得不到安宁的观念。伊壁鸠鲁的快乐包括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两个方面,只是他强调的主要是后者。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应该自由自在的追求和享受人生的幸福生活,而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关于快乐的规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侵扰”。从理性出发,他把人的欲望分为种:一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二是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如奢侈的宴饮、过度的物质享受。三是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如贪财、贪权等,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伊壁鸠鲁坚信:恐惧,特别是对上帝和死的恐惧,是快乐的最大敌人。如果人能摆脱对将来的恐惧,勇敢地面对将来,并相信将来的愿望能够满足,人就能够获得“宁静”这个最佳状态。这就是他所说的“不动心”,“内心的宁静”。

二、实现快乐的手段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物质上的满足是实现快乐的主要源泉。但伊壁鸠鲁把善归结为快乐,他认为快乐是最高的善,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无论是对法律还是对美德、正义、友谊等而言,凡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好的。伊壁鸠鲁认为要得到快乐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

(一)科学与哲学是实现快乐的根本手段

科学用自然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各种现象。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受上帝惩罚是阻碍人们快乐,阻碍灵魂不得安宁的两大障碍。为了帮助人们获得快乐,摆脱恐惧,他大力宣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认为神不存在于任何一个世界上,而是存在于各个世界之间。他不干涉人间的事物,不扰乱人们的幸福生活。因此,不要害怕自然现象,不要害怕上帝的惩罚。同时,他认为灵魂既是由“最精细的粒子组成的物体”,他必须依附于身体才能存在,一旦身体毁灭了,灵魂失去了依附物,也就随之消散了。他说:“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科学和哲学本身也是人们用来获得的幸福的工具;自然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因此能帮助人们排除对死亡的恐惧;哲学则是表明人的愿望是有限的,即死后人就是没有愿望了,因此也能帮助人们排除对死亡的恐惧。自然科学和哲学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人们获得“宁静”,即“幸福”。

(二)要注重友谊,公正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快乐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目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个人的快乐与他人的快乐协调一致,才是真正的快乐。伊壁鸠鲁要求人们在实现个人快乐的同时,要注重友谊。伊壁鸠鲁非常看重友谊,常用过度的言辞来赞扬友谊。他认为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友谊”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跳跃”。我们应该意识这一“天恩”。有高尚品德的人主要关注的是智慧和友谊。其中,前者对于此生有很大价值,后者对于一切时候都有好处。只有当一个人与他人友好相处时,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才能有助于自己心灵的宁静,才能促进自己的幸福。当个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达到快乐时,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快乐为前提,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他的快乐和宁静也就无从保障。虽然他没有把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衡量个人的快乐的最终标准,但是他也在努力维持着一种道德的底线,即不去损人利己。友谊是实现快乐的重要手段。朋友能提供最大的安全感,没有朋友会很孤独,会被危险包围。为了获得友谊,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对朋友应该像对自己一样好。事实上,伊壁鸠鲁社团成员们用他们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这一思想:友谊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心平气和”、“心神安宁”。另外,还要注重公正。为了使人们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友好相处的关系,他提出了公正原则。所谓公正,是人们彼此之间订立的一种互利契约,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防止彼此伤害的约定。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人们相约以防相互伤害,公正就成立了。

(三)追求快乐应听从德性的指导

伊壁鸠鲁则认为,追求快乐必须听从德性的指导。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生活共存,愉快的生活是不能与各种美德分开的。快乐在他那里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学问题,而被提升为道德和伦理问题。伊壁鸠鲁提出,为了让自己的快乐符合德性的要求,必须要学会谨慎地選择。如果人们过分追求财富和奢侈品等,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无法把握自己的幸福,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对于人们的各种需要和欲望,要持谨慎的态度,用自己的理性加以辨别,恰到好处地对快乐和痛苦进行取舍,对于应该予以满足的欲望,也要掌握好度,既不要因为合理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痛苦,也小要沉溺于非自然的欲望的满足中而影响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简单生活也有一个度。不注意这个度的人所犯的错误和陷入奢靡生活的人所犯的错误一样大。另外,还要有责任感,伊壁鸠鲁认为,在快乐问题上,人们是自由的,可以选择快乐,也可以选择痛苦;可以选择这种快乐,也可以选择那种快乐:可以选择这样的满足欲望的方式,也可以选择那样的满足欲望的方式。人们必须不停地对自己提这样的问题:如果我获得了欲望的对象,会怎么样?如果没有获得的话,又会怎么样?

三、快乐主义伦理学的积极影响及其困境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并不像通常被误解的那样,是低级庸俗的享乐主义。相反,伊壁鸠鲁的快乐论表达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淡泊的幸福观。伊壁鸠鲁的快乐学说针对晚期希腊时代普遍存在的人的生存状况之痼疾,提出了一种建设性的解答,它是对当时人们灵魂疾苦的一种治疗,是苦恼意识的一种合理性出路。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较多地强调的是被柏拉图主义传统所忽视的与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急迫问题,他敢于正视这些琐碎的、变化无常的东西,并试图通过改变信念与欲望从而過上一种幸福生活的道路来解决人之存在的痛苦与烦忧,并最终达到生命存在的幸福状态。正因为洞察到了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对于人的存在所具有的这些独特意义,边沁、尼采以及青年马克思、晚年福柯等哲学家都曾给予其较为公正的评价,也正是基于这一意义,卢克莱修指出,“在一个缺少伊壁鸠鲁价值观的世界里,人们将永远是无意义的牺牲品,一生都在无谓的烦恼中度过,因为他们永不满足,不知所止,而不知真正的快乐的增长是有限度的。”

快乐主义经历了由享乐主义向理智主义,由追求感官享受到注重精神安宁的发展。尤其是伊壁鸠鲁对“不动心”的强调代表了快乐论的终极发展。不动心相对于动心,动心就是心为外物所动,不动心即不蔽于外物,那么,不动心不仅超越了感官的感受,也超越了精神的感受,“快乐”就成了可以被替换掉的代名词,例如替换成“苦行”,“禁欲”等也未尝不可,这样,快乐论的逻辑又导致了对快乐论的基础—感官欲的根本否定。快乐论的最大困境涉及伦理学的本质问题:如果将伦理,道德的标准和根据建立在快乐—无论是物质,感官快乐还是精神,灵魂快乐—基础之上,伦理学的终究意义就将消解,这也是古往今来的快乐论者必须正视且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答案的根本问题。这是快乐主义的困境所在。

参考文献:

[1][德]策勒尔著;古翁绍军译.希腊哲学史纲[M].人民出版社,1992.

[2]于凤梧等著.欧洲哲学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阿兰.德波顿著;资中筠译.哲学的慰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6]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猜你喜欢

动心伦理学公正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迟到的公正
再也不会遇见第二个她了
相见欢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公正赔偿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中年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