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2015-05-30蔡保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深度

蔡保

摘要校企深度融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中的具体案例,提出三种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关系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着高职教育的深度发展。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校企的深度融合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浮浅,松散”现像依旧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积极推进建立一套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从而高职教育更快、更稳,更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一、校企融合的现状

1、校企合作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以及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职业技术教育自从脱离政府的宏观管理以后的十几年里,因为缺乏对技术市场的敏感性,企业的技术运用已经走到了职业技术学校前面,职业技术教育没有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虽有助于生产,但已经不能引导生产,恰恰相反,需要生产实践来弥补。

2、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定期发布行业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信息,所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造成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人才培养是“瞎子摸象”。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3、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不对等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是否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并不一定通过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人力资源。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主要原因:一是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企业要安排学生吃住,需要费用,甚至无法解决吃住问题;学生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二是给企业增加风险。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费用。三是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影响企业声誉。

二、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思路

校企深度融合,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校三个方面,就宏观层面,政府相关政策是校企深度整合的保障,更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激励机制。

1、落实政策,完善保障体系

2011年,学校以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一是创新“政校企行”四方联运合作办学体制,逐步建立以理事会为主导的办学相关决议、制度、协议等;二是制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议事制度》;三是政府出台《襄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实习的税收优惠及补贴、企业办学成本列支、企业参加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补贴、校企合作政府嘉奖、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分担、完善就业准入政策、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引导、激励与支持力度,逐步完善职业院校定点企业实习见习制度和学生实习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统一负担政策,为校企紧密合作提供政策和环境保障。

2、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一是引企入校,建设深度融合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的建设理念,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学校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入环境,引进企业设备、技术、管理,采用股份制合作、契约式约束等方式,按照“产权融合、领导班子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的思路共建“校中厂”。

二是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按照“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理念,遵循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建立了襄阳宇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37個。在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协调指导下,以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依托,从现有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中,采取“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互融”方式初步建成了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等10个“厂中校”。

三是依托高校,打造高职版科技园。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襄城区人民政府联合共建,是湖北省第一家地市州大学科技园,全国第一家高职院校承办的区域性大学科技园。襄阳市大学科技园以生物科技产业为主、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特色突出的大学科技园。依托创新、创业两条主线;实现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四大功能;搭建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等六大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强大的支撑。

3、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学校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带项目和任务,到企业脱产一年开展技术服务.在时间安排、经费补贴等方面为教师深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保障,促进社会服务规范有序进行,形成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的长效服务机制和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氛围。

二是以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建设面向襄阳支柱产业及社会民生的10个技术应用研究服务机构,打造14个技术研究服务团队,提高校企合作服务能力。

三是完善公益性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四开放、五进入”公益服务工程。即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运动场馆、实训中心和教学资源库,推动法律服务进社区、文化活动进社区、文明教育进社区、心理咨询进社区、卫生保健进社区。通过学院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融合,拓展学院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宝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14).

[2]胡艳曦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20-21.

[3]李萍.职业迁移:高职学生面临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

[4]崔炳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M].大象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