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2015-05-30王美娅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家庭

王美娅

摘要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尤其是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在诚实守信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可以说大学生诚信道德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一些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试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诚信教育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社会诚信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更应该率先身体力行,成为诚实守信的楷模。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不和谐现象。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因素。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社会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大学校园也非净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时刻在侵蚀着大学生。另外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大学生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也就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从而导致了诚信的滑坡。

其次,学校因素。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因素。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目前,学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诚实守信往往被认为是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而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存在许多的不足。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重智轻德,只管教不管育。教育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形式主义严重。此外,部分高校及教师诚信失范,也严重削弱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

再次,家庭因素。古今中外,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家庭环境直接影响该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该家庭成员对于诚信的态度。中国父母大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结,而判断的尺度是拿高分进名校,根本不重视子女的“德育”和“智育”的发展是否相协调。另外,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母言行举止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而有些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当着子女的面弄虚作假,家庭中的“不诚信”会在孩子的意识中先入为主,导致孩子不讲诚信。

最后,学生自身原因。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受主观因素的限制,因此,要想探究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还是要从大学生自身谈起。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着自私心态,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与此同时,由于受年龄、阅历、一些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误导,有一部分大学生很难把握自己,对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解。

二、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对策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也离不开学生提高自身的诚信修养。营造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外环境,提高诚信教育的渗透性;同时塑造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环境,使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切实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

(一)和谐社会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保障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指出:“当人们享受到别人提供的道德服务时,自己往往也愿意提供这种服务;当别人没有提供这种服务时,自己也不太愿意提供这种服务。”因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当今社会存在的大量失信现象,与我们转型期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有关。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信用制度,才能使社会上每个人和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在制度规范中行事,避免或减少失信现象的发生。当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建立权威的诚信评价机构,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对社会各机构和个人开展信用评价,将信用档案、信用评价结果在相关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良好风气。

其次,加快信用立法。信用立法是建设社会信用的根本保障,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可能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抓紧制定和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规,并且司法机关要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生活实际,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于失信行为的惩处作出相应的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二)和谐校园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对学生传播各种知识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加强诚信教育,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树立诚信风范。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是非判断和善恶美丑的识别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和教师就成为他们的引路人。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校和教师首先必须诚信。学校和教师必须将“诚”与“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活动绝对不能做假。学校应该自觉抵制和消除形式主义、短期行为、虚假浮夸等種种不诚信风气。

其次,建立诚信奖惩与约束监督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大学校园中的人员组成相对简单,人际关系也并不复杂,且大学校园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完全有条件建立一套初步的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并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学校可以成立诚信评价办公室,负责学生日常诚信教育、管理、评价、监督和奖惩工作。学生诚信评价结果将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诚信得分将作为德育部分的基础分。对于诚信得分达不到规定等级的学生将无权参加各级各类评优。同时,学生诚信得分还应如实记录于其本人的诚信档案,并填入毕业生登记表,在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另外,还可以建立诚信档案网上公示制度,增强诚信档案透明度和约束力。

(三)和谐家庭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示范区

诚信的父母与和谐的家庭,是良好的教育开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是塑造人的灵魂和品格的第一场所,家庭的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家庭教育是教育之始,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具有显著的示范功能。因此,要相养成孩子诚信的良好习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要为子女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做出诚信的表率。

其次,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是养成孩子诚信品质的良好氛围。父母要树立民主观念,确立大学生在家庭中主人的地位,使家庭生活民主化;另外,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需采取民主与开放的态度,尊重信任子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平等观念的生成,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提高诚信自律能力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

诚信意识的确立,他律只是外在的条件,关键在于自律的养成。要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使大学生对诚信有认同感,从而内化成个人的自我要求和品质。

首先,努力提高诚信认知水平。对诚信进行自我教育要以诚信理念的主动学习为内容,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到诚信的真正涵义、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之时,才能确定合理的行动方向,用精神力量进行自我约束,提高自我修养。

其次,坚持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实践是道德修养最重要的环节,把对诚信品质的道德认知和认同转化为个人的诚信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把诚信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需求,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我们才能说这个人是真正诚信的。

参考文献:

[1]贾华强,马志刚,方栓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论语·为政篇第二.四书五经[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1.

[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四书五经[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1.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02-11-17.

[5]人民日报[N].2001-12-12 .

[6]张高科.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家庭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家庭“煮”夫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恋练有词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