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育需要建设性的舆论环境

2015-05-30王丽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舆论改革学校

王丽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发展的基点放在教育上,并由此展开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教育作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关键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舆论对这些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由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影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21世纪是信息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国正处于从发展中的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时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受到了空前未有的批评与指责。教育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外部舆论环境反映了学校的社会舆论形象,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1、媒体对教育的宣传有误区。我们先看一个典型案例。2004年,南京某媒体发布了一系列關于《追问南京“高考之痛”》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议论,造成极为不好的舆论导向。然而,据事后求证,这组新闻稿刊登时,江苏省的本科录取工作刚刚开始,根据国家、省关于严禁公开高考成绩排名的有关规定,全省各市的高考排名严格保密。而这个媒体却在这时得出“南京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全省倒数”的结论,并追问南京高考之痛是毫无根据的。

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对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媒体在教育宣传报道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实。一是很多媒体为了博关注片面炒作“热点问题”,在教育方针的导向上存在很大偏差。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媒体对“状元”“应试”“择校”等话题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每年高考之后,仍可见媒体对状元铺天盖地的宣传。而对广大中小学开展的素质教育实践,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等举措却极少问津。二是倾向于报道教育的负面新闻。如学生跳楼事件,校长猥亵学生现象。三是追求独家的“政策解读”,为求关注不惜断章取义,不怕一知半解。

2、教育专家的主流评说主导了媒体的话语权。教育改革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尽管几乎所有人对教育的改革都有话要说,但不少媒体的话语权差不多为教育家所占,所以有了‘沉默的大多数”。(尼克松语)“长期以来,我们面对教育全貌的时候我们喜欢用一种轻巧而浅薄的方式,即教育家、权威人士的言论或是结论才是决定教育定向,透射教育现状的权威‘窗口。”因此,教育专家往往主导着教育舆论的导向。

3、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媒体的不断扩充为教育舆论环境带来新的挑战。进入信息化时代,媒介方式更加多元、迅捷,尤其微博、微信的出现,大众已经从资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建构者和传播者。社会公众几乎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这其中的种种弊端。我们不难发现: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过高,出发点往往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教育的长远发展;缺乏对改革的整体认识,对改革中出现的阶段问题情绪化倾向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社会公众对媒体对教育改革的分析往往缺乏理论性的深入认识。

以上种种都使得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极为被动,使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国教育改革如履薄冰。2014年新高考政策的出台,社会各界予以了铺天盖地的热议,不同的声音背后是庞大的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博弈,让人不禁为中国教育改革捏把汗。教育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教育的改革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历史使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因此,不管是媒体、教育家以及社会公众都有义务、有责任、有必要有效地进行改革方针的宣传和引导,让全社会不但都来关注教育改革,还要理解教育改革,而不是站在边缘的立场上指责和无端的批评教育改革。

1、媒体宣传应发挥动员引领作用。2013年,刘延东考察中国教育报新闻编辑出版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刊社新媒体平台时指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发挥动员引领作用,加强政策解读,推广改革经验,回应社会关切,为教育事业争取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笔者认为,媒体应该致力于揭示教育的本质问题,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不是仅以猎新好奇为目的,偏离基本的道德准则,违背职业操守。

2、媒体的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新闻事件。社会及家长也应该多研究多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理性地看到新闻事件,真正关心和了解教育,放眼社会,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宽容、理解、合作的建设性舆论环境。

3、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宣传力量营造良好氛围。学校作为教育事业的细胞,应该有效挖掘和发挥校内外的宣传资源力量,为自身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目前学校宣传工作已经形成了集团化管理,已经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队伍。规范了新闻管理,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了由学校办公室牵头的,包括各处室、级部、后勤集团、后勤办、初中部、华一寄宿、博乐分校、朝阳学校在内的宣传团队。依靠学校网站、校刊、微信平台、武昌区教育网、华师大教育网等平台,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及时宣传和报道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和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与此同时,学校与《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保持着长期良好的沟通交流,扩大了学校的宣传影响力,力求为学校的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理性、和谐的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华中师大一附中)

猜你喜欢

舆论改革学校
改革之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改革备忘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瞧,那些改革推手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