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5-05-30马凌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信息

马凌

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采取对策,营造一个优良的网络氛围,因势利导,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对策

一、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在网络上形成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虽然网络文化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强大的承载工具,网络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一)区域化、多样化及国際化

由于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国家间的网络文化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民族地区会出现不同的网络文化,同一民族的网络文化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互联网的产生使网络文化实现国际化,不同国家都开放互联网,不同民族的网络文化互相融合,会出现公用的各民族都能享受的文化,形成国际网络文化区。

(二)内容丰富

互联网因其多样化、国际化,其传播信息实现了跨时空性、双向互动性,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被人们称为继报刊、电视、广播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信息包罗万象,涵盖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从政治、军事、经济到科技、文化、教育,从体育、音乐、影视到医疗、卫生、服务,无所不有。人们通过网络,只需轻轻点击搜索引擎,便可以驰骋世界,网罗天下。

(三)传播便捷

过去,大部分信息都是经过人的缓慢处理,以书籍、杂志、报纸和影音制品的形式出现,人们获取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信息的更新非常及时,只要事情一发生,有人报道出来,信息马上就被获取,这种以光速传播的形式,使得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越来越体验到“地球村”的真切感受,即便是在地球两端的网友也可以通过网络“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快速、方便地交流信息。

(四)虚拟与隐匿性

网络空间是由物理介质构成的,和现实世界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的结果,是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几乎可以找到实存社会的一切东西的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技术不仅使人们的身份变成了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不分民族、种族、国籍、性别、信仰等因素进行联系和交流,相互交往的人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隐匿性的文化氛围在网络文化中司空见惯。

二、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强势文化的侵袭

网络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国际上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向世界灌输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量中,仅仅占到0.1%和0.05%。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二)网络信息垃圾的毒化

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网络信息因传播的便捷性和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庞大的信息资源良莠交织,鱼龙混杂,呈现出多元性和泛滥性,各种垃圾信息,例如:封建迷信、色情淫秽、暴力反动等严重影响和毒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的虚幻性容易使大学生陷入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漠不关心。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远离网络信息垃圾的毒害,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的困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2000年,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就曾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建设一个平等、理性而又富于创造意志的校园网络交互平台是我们的使命。抢占时机、抢占网络文化制高点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手都要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师生直接接触,教师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找出学生道德失衡的原因。但学生不肯轻易暴露自己的缺点,所以教师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也受时间、空间以及教师水平的限制。而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的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使人们可以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局限,弥补了教师水平有限的不足。在网络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需要的德育内容。但这种学习模式缺乏有效监控,也缺乏同学间相互促进学习的环境与氛围。甚至在很多时候,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就会失去推进的动力。

净化网络环境,整合网络德育教学资源。在信息共享和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不良网络文化和严重的网络犯罪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建设。在加强和规范网络文化的同时,特别要防止某些人在国内网站中制作、传播以“反动、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文化信息,防止某些人利用网络进行网络犯罪。要尽快建立起网络净化系统,一方面严格监控校园网络,及时清除有害的网络文化;另一方面,对网络文化信息要及时进行筛选、检查,让不良的文化因素远离广大学生,构建和谐数字校园。

参考文献:

[1]王栾生.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茅炜.浅析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4).

[3]张峰.论西方网络文化的特征[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周琴.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优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1).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