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都爱蒙马特

2015-05-30钱小昆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舞女笔触印象派

钱小昆

来到巴黎的人,只要对印象派有所耳闻,必定会来到蒙马特高地朝拜印象派大师们寻欢作乐的发源地,这里有伟岸的圣心大教堂,以及教堂背后喧闹的小广场,街头艺人,小酒吧,以及以“红磨坊”为代表的无上装康康舞俱乐部。

如果你以为百年前被印象派艺术家们光顾的蒙马特是多么的艺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个忠实延续历史的城市,巴黎在这百年里,从未摆脱过蒙马那份独特的骄奢淫逸又平民的脂粉气,以至于今天当我们从La Chapelle地铁站出来,瞬间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离开了大巴黎地区。蒙马特高地从来都是巴黎最混乱的地方,今天这里也是各种黑人、阿人混居,骗子小偷小商贩,强买强卖偷鸡摸狗的聚集地。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印象派而把这里错当成法国的艺术天堂,你的三观会在瞬间被等红灯时划开的钱包刷新。

然而蒙马特的魅力正是在于它的混乱和自由。早在百年前,不甘于学院派体系的这班印象派“革命者”带着画笔和贫穷在这里渡过了无数美好时光。雷诺阿讨好大众的那份鲜艳正是来自于蒙马特,而这里还诞生出了另一位十分令人喜爱的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Toulouse-Lautrec)。诞生于富裕家庭的劳特累克由于年幼时的两次事故而导致腿部的终身残疾,尽管如此他却从没有因此自卑。相反,在蒙马特高地“红磨坊”常年的浸染中,他用最生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舞女。和德加“高大上”的芭蕾舞女不同,劳特累克描绘的都是在“红磨坊”里每晚表演康康舞的底层舞女,但在他的笔触下,最平凡的那些舞女也有着最动人的笑颜。

那么为什么蒙马特高地能够让印象派画家们如此流连忘返呢?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蒙马特的象征——“红磨坊”。时至今日,“红磨坊”依旧是巴黎最为热闹的景点之一,19世纪末期,伴随着印象派画家们的活跃,享誉世界的康康舞正式在这里诞生,而后一直红遍全球。这种浓重的巴黎市井风情极大刺激着画家们的感官,美艳的妆容,雪白的大腿,杯酒人生般的享乐主义代表了巴黎人最纵情的一面。

中国旅行者最初把这里当作是“开洋荤”的脱衣舞厅,实质上,这种无上装的舞蹈表演需要极大的技艺和功力才能屹立于这个舞台。相反倒是在“红磨坊”周边的一些浑水摸鱼拉客的小馆子里充斥着毫无艺术的色情表演,而表演者还多是上了年纪的色衰大妈,专门坑骗来自亚洲的好色客们。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各色人等,构成了以“红磨坊”为核心的蒙马特高地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塞纳河两岸的卢浮宫、奥赛的端庄优雅相比,这里真可谓是巴黎人真性情的豪放展现,而唯有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印象派真正成为“革命者”,走入到艺术史中,成为不可磨灭的篇章。

在许多来自巴黎的明信片里,蒙马特高地的路灯也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陡峭的台阶以及铁质的栏杆把这里的一切都镌刻上了一种欢闹与宁静并存的时空,蒙马特是巴黎的一个面孔,就如莫奈的《日出 印象》那样像一个剪影般记录下一段歌舞升平。

猜你喜欢

舞女笔触印象派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艺术之春
也谈﹃舞女大班﹄
「印象派画家」金农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