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探析

2015-05-30马莹莹

理论观察 2015年5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学前教育

马莹莹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幼儿受教育起点的不平等;幼儿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幼儿受教育结果的不平等,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转变思想,明确学前教育是教育之“基”;转变政府经费投入重心,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力度;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前教育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强化管理,构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测与评估体系。

[关键词]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51 — 02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到2020年逐步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作为教育之始的学前教育,更应该关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一、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研究者基于自己研究内容赋予它的定义也有所区别。例如,有的学者关注区域教育均衡,有的学者关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有的学者关注受教育机会的均衡问题等等。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内涵如下: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予适龄幼儿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果机会的相对均衡,其核心追求是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1〕。

从具体教育实践上来看,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教育起点的平等,主要指标为入园率、户籍制度、学前教育规模。二是受教育过程的平等,主要体现在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分配的相对均等,依次为: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受教育结果的平等,所谓受教育结果的平等这里主要指幼儿通过接受适当的教育后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和潜能,个性良好发展。主要体现在入学准备条件上相对平等。

二、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幼儿受教育起点的不平等

1.入园率。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河南省入园率普遍提高,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入园率差异也非常大。在某个城区,个别幼儿园入园率不到50%,而某些城区的部分幼儿园入园率达到了110%。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幼儿入园率甚至不到30%。入园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使得我们的初始教育阶段显得不那么公平和公正。

2.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样的区分同时也剥夺了幼儿选择拥有优良教育资源的幼儿园,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有了自己专属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在资源上远远达不到优良幼儿园的条件和水平,相应也就使得幼儿的入学准备有一些偏差。例如一些农民工子弟所就读的幼儿园。

3.学前教育规模。目前,虽然河南省改、扩、建了不少幼儿园,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省内每个家庭对于幼儿入园的要求。例如一些新农村建设的社区依然没有及时配套的社区幼儿园;在城市的新城区没有及时配套的幼儿园。这些发展现状使得适龄幼儿不能及时入园,从而使得幼儿受教育起点不平等。

(二)幼儿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

1.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通过调研我们听到,“资金缺口大,急需大力支持”的声音来发展河南省的学前教育事业。一些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更是不堪入目,某县没有一所完全由政府全额拨付办园经费的幼儿园,各级各类幼儿园完全依靠幼儿所交付的学费来支撑它们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地区,虽然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相当可观,但是大部分经费都支付给了一些正式在编的幼儿教师,而那些不可缺少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或者乡村幼儿教师得到工资却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

2. 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基础设施不到位、一切教育都沦为空谈。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河南省某些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环境创设并没有达到政府要求的标准。有的教室的布置是经过旧房屋的改建而形成的,光线强度和空间要求都不能达到正常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居多。

3. 师资队伍建设。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少部分民办幼儿教师和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低、专业素质比较差,职称常年得不到晋升。据统计,在这些幼儿园的教师的学历基本都在中专水平,专科的毕业生占到18%,本科生占到5%,研究生为零。他们中只有11%的幼儿教师的职称得到评定。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之一在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的原因。河南省内,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幼儿教师待遇在整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工资待遇为最低。

(三)幼儿受教育结果的不平等。

学前教育阶段,受教育结果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的不均等。在调研中我们对河南省一些城乡幼儿入学准备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在认知、情感、态度上明显优于农村儿童的发展;从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来看,农村幼儿在运动技能方面优于城市幼儿,但差异不是很明显。国外很多研究明显表明,入学条件的不均等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促进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一)转变思想,明确学前教育是教育之“基”

从个体的发展来看,学前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学前教育奠定了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学前教育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入〔2〕,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有关研究表明,增加幼儿教育投入,学龄前儿童入园率每提升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可增加0.36%~0.58%〔3〕。另外,学前教育的投入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社会上一些不和諧因素的产生,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法律、法规、政策)或者鼓励相关部门和机构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正确宣传、引导全社会各界,尤其是适龄阶段的儿童家庭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应该通过特殊的方法,例如一对一宣传和扶助来帮助他们认识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二)转变政府经费投入重心,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力度

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在资金上,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或者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政府、社会、幼儿园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这样以来就可以在原来的办学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并优化一些基础教育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另外,政府还要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学前专项资金监管中心,对每年分配下拨的资金进行跟踪监管,严把资金用途;同时,还要做到报账信息公开、透明,群众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徇私舞弊行为,取消办园资格并罚款,罚款可用于那些严格执法、认真办学的优秀幼儿园。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前教育基础

河南省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中的突出表现之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不坚固,要想建设一支高素质、强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提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必须认识到幼儿阶段是整个学段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高、较深层次的理论修养,更需要在实践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例如,弹唱、手工、舞蹈等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总的来说,幼儿教师要多才多艺,不仅消耗大量脑力更要消耗大量体力。这也是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其次,政策要到位,严格杜绝“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同工不同酬主要體现在一些没有正式编制的幼儿教师身上,对于这些教师,幼儿园可以专门向有关政府和教育机构提出申请进行适当补助,从心理上保护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为幼儿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进修、专业培训渠道。例如目前的国培计划就是一项很好的惠民工程,让乡村幼儿教师看到了学前教育的春天。

(四) 建设城乡一体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河南省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如今,网络的普及在改变我们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尤其是在资源共享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中部地区新建一批城乡一体化学校,构建城乡一体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以新城区或城乡结合部为试点,由名校提供教师,每对学校“统一法人、一体化管理”,尤其是网络资源的相互链接,真正从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城乡新区学校一体化管理,资源达到共享,不是简单地建设一批优质学校,而是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最初的试发展到学校潜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发展,各有特色,从而带动区域学前教育、校际之间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 强化管理,构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测与评估体系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很多问题的治理都需要一个“管”字,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也不例外。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分别制定各地幼儿园均衡发展参考指数,并定期发布各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对有某些超标的学校提出警告并给予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同时,相关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逐步建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从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定期对各地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尤其是要强化县域内的监测力度。其次,构建科学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河南省政府要科学制定教育评估体系,并把评估重点转向幼儿园标准建设上来,把合格率高的幼儿园列为对各市、区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政绩考核和党政干部教育工作年度督导评估,进行公正有效的督导评估。

〔参 考 文 献〕

〔1〕刘强.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57.

〔2〕严冷.学前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07):50.

〔3〕韩小雨,等.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论幼儿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学前教育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