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年表
2015-05-30卢炘
卢炘
1897年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1岁
3月1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冠庄村。学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别署懒道人等,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
1903 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7岁
入村中私塾读书。开始喜欢习字和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插图。是年,生母病故。
1910 年宣统二年(庚戌) 14岁
入县城小学读书。购得《芥子园画传》及一些字帖,有志于中国书画。
1915 年民国四年(乙卯) 19岁
从正学高小毕业,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赴杭州就读。
1918年 民国七年(戊午) 22岁
寒假回乡,遵父命与同县姜吉花结婚。
1919年 民国八年(己未) 23岁
五四运动中在杭州参加学生爱国游行集会。
1920 年民国九年(庚申) 24岁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受五年师范教育,得到名师经亨颐、李叔同、夏丐尊等的教育和熏陶。毕业后,因经济困难,无力继续深造,返宁海正学高小任教。
1922 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26岁
转浙江孝丰(今属安吉县)高小任教,与沈遂贞就地举办两人书画展。作《秃头僧图》等。
1923 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27岁
由师友介绍,赴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教授绘画。同年夏,兼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实习和理论课教师,与诸闻韵共创中国第一个国画系。
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等著名画家。吴昌硕厚爱有加,赠以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及一首七言古诗嘉勉。诗中赞其“年仅弱冠才斗量”,但也发现他对古人的重功力、严法则的主张有点儿掉以轻心,所以又婉转地指出:“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
姜吉花生长女秀兰。
1924 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28岁
辞去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教职,受聘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1926 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30岁
与友人俞寄凡、潘伯英共同发起筹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所编《中国绘画史》正式出版。
姜吉花生次女贞。
1927年 民国十六年(丁卯) 31岁
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出任艺术教育系主任。
1928年 民国十七年(戊辰) 32岁
杭州国立艺术院(后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创立,受聘为国画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定居杭州,仍兼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两校授课教师。
是年,与姜吉花离婚。
1929年 民国十八年(己巳) 33岁
赴日本考察艺术教育。负责筹办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生作品展。
1930年 民国十九年(庚午) 34岁
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首届毕业生何文如(愔)结婚。
1931 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35岁
何情生长子忻。
1932年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36岁
与诸闻韵、吴荛之、张振铎、张书旂等组织国画研究会——“白社”,主张以扬州画派的革新精神从事国画创作。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地举办画展。
何惜生三女曦。
1934年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 38岁
与邵裴子等人同游黄山,并写长诗记游。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39岁
与姜丹书、朱屺瞻等同游富春江、金华北山,访古苎萝村,并写长诗记游。
1936年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 40岁
所编《中国绘画史》修订本出版,并被收入“大学丛书”。
何情生次子赦。
1937年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 41岁
抗日战争爆发,随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内迁。在10年教学生涯中所创作和收藏的中国书画因留杭未携走而尽遭损毁。
1938年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42岁
杭州艺专与北京艺专在湖南沅陵合并为国立艺专。整理旧诗稿,编成《诗媵》一册。国立艺专奉命西迁昆明,遂将生病无法西行的夫人何情送回浙江缙云岳父处,约友人绕道河内,奔赴昆明。
1939 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43岁
国立艺专迁昆明安江村,中西画分科,主持中国画教学。
1940年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44岁
国立艺专迁四川璧山,出任教务长。
次子赦在浙江缙云因日机轰炸受惊吓夭亡。
1941年 民国三十年(辛巳) 45岁
按规定获准假一年,回浙江探亲,并采集画材。
1942年 民国四年(乙卯) 46岁
返四川,至江西上饶因病折回,获准续假。赴福建建阳,任东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3年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47岁
东南联合大学合并于英士大学,搬迁至浙江云和,出任艺术教育系图工组主任。与友人同游武夷山。教育部电示请赴重庆担任国立艺专校长,他自认办事能力不强,坚辞不就.并退回路费。
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 48岁
教育部再次来电,国立艺专师生亦一再来电请求,乃邀请谢海燕、吴荛之同赴重庆磐溪,接受校长之职,同时仍兼授国画课程。离浙前,《听天阁诗存》结集出版。在磐溪编著教材《治印丛谈》。
1945年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 49岁
抗战胜利,在昆明举办个人画展。
1946年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 50岁
国立艺专迂回杭州,先行赴杭参加接收,筹建校舍。
1947年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 51岁
聘黄宾虹任国立艺专教授。
辞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全力投入艺术创作和教学,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教授。何情生三子公凯。
1948年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 52岁
作《松鹰图》《濠梁观鱼图》《柏园图》《读经僧图》等。
1949年 (己丑) 5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庚寅) 54岁
国立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西画合并成绘画系,中国画被忽视。随学校师生下乡,作《踊跃争缴农业税图》等表现时代风貌的人物画,自嘲是“六十六,学大木”。为留用教授,任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与吴茀之等大量收购、鉴定民间藏画,分类造册,装裱修整,充实院系收藏,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直观教材.从此该校中国画系古画收藏为全国高校之最。
1951年 (辛卯) 55岁
参加皖北土改工作队。
1953年 (癸巳) 57岁
出席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学院成立彩墨画系。
作大幅指墨画《松梅群鸽图》。
1954年 (甲午) 58岁
作《竹谷图》《美女峰图》《睡猫图》等。撰写《毛笔的常识》。
1955年 (乙未) 59岁
赴雁荡山写生,回杭后作《灵岩涧一角图》《梅雨初晴图》等。
1956年 (丙申) 60岁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恢复国画系。撰写《顾恺之》专著。
1957年 (丁酉) 61岁
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美术界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撰写《中国画题款之研究》《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1958年 (戊戌) 62岁
被补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苏联艺术科学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作《铁石帆运图》《小蓬船图》《露气图》等。
1959年 (己亥) 63岁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出任院长。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应邀以《鹫鹰图》《小蓬船图》《江天新霁图》等作品参加前苏联举办的“我们同时代人展览。作《百丈岩古松图》《晴晨图》等。
1960年 (庚子) 64岁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小龙湫下一角图》《小龙湫一截图》《百花齐放图》等。继续尝试创作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新作。
1961年 (辛丑) 65岁
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出席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认为中国早有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独立的系统,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三科的学习基础,各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为了专精地培养人才,三科必须分开教学。会议上他展示了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教学方案,得到上级的首肯与兄弟院校的响应。从此,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国画系分科教学局面。作《小亭枯树图》《雨后千山铁铸成图》等,并重游太湖。
1962年 (壬寅) 66岁
在杭州、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在素描教学讨论会上,反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提法和“绘画都是从自然界来的”、“西洋素描就是摹写自然最科学的方法”等观点,强调中国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造型基础,主张摒弃以明暗素描作为中国画基础训练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传统的白描、双钩练习并吸收西洋素描的速写作为基础训练的内容之一,加强写生、临摹、耽写等训练。由此,中国画教学出现新面貌。
作《雁荡花石图》《雨霁图》等,并重游黄山。
1963年 (癸卯) 67岁
任中国书法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在交流过程中,认定必须加紧筹办书法篆刻专业。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在他的首倡下,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开始招收本科生。与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等人一起为此作了大量工作。赴山东等地讲学,游泰山。整理《听天阁诗存》。《潘天寿画集》出版。作《雁荡山花图》、《无限风光图》等。
1964年 (甲辰) 68岁
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作《泰山图》《劲松图》等。
1965年 (乙巳) 69岁
参加上虞农村社教工作队。去湖州作画。重游太湖。
1966年 (丙午) 70岁
作《梅月图》等。
“文革”开始,被诬寿“反动学术权威”,遭受迫害。
1969年 (己酉) 73岁
被押往家乡游斗。于返回杭州的火车上,在一张香烟壳纸背面写下了他最后的一首诗:“莫嫌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心身遭损,体力迅速衰竭。
1971年 (辛亥) 75岁
听罢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的结论,愤慨之至。数月后,于9月5日逝世。
(作者为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责任编辑: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