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果云杉7个家系主要生长性状比较

2015-05-30吴贤军王军辉王乐金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家系

吴贤军 王军辉 王乐金

摘 要: 对7 a生(苗龄3 a)的黄果云杉7个家系保存率和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黄果云杉7个家系间保存率和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其中pliki08xz001号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6个家系平均树高高402%,当年抽梢高127%,冠幅高193%,保存率高563%。

关键词: 黄果云杉;家系;生长性状

中图分类号:S79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5-0008-03

黄果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hirtella产于四川西部巴郎山、康定大炮山及九龙、西藏东部类乌齐等地。混生于川西云杉林中。形态特征:本变种枝叶形态(即小枝有密毛、叶下面有3~4 条不完整的气孔线)近川西云杉;与丽江云杉及川西云杉的区别在于球果成熟前绿黄色或黄色,熟时淡褐黄色。用途:木材坚韧,纹理致密、直,耐久用,易加工,可供建筑、桥梁、舟车、器具、细木加工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材质优良,生长较快,为分布区森林更新及荒山造林树种[1] 。以往的研究大多为苗圃观察数据,试验规模较小,引种范围较窄,且多集中在单树种种源试验水平,对黄果云杉家系间主要生长性状比较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以黄果云杉7个家系7 a生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家系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东西和南北平均冠幅、一级分枝数等主要生长性状,以期为后期黄果云杉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全部试验材料的种子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研究所提供,并安排在国家云杉良种基地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育苗,2011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调运黄果云杉7个家系3 a生苗木420株,到试验地国有樟村坪林场造林[3]。

1.1 试验林概况

试验林选择在该场的马槽驿伐区,东经111°11′30″,北纬 31°17′14″,海拔1 075 m。坡度6°,坡位中下部,坡向北。造林前为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人工林为主,天然阔叶树混交林的采伐迹地,天然阔叶树以少量锥栗Castanea henryi、茅栗C. seguinii、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主,林下植物以天然盐肤木Rhus chinensis、宜昌木姜子Litsea ichangensis和箬叶竹Indocalamus longiauritus、卵果蔷薇Rosa helenae、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和蕨类等植物为主[4]。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5],主要由季风环流所控制,年平均气温为126 ℃,无霜期205 d左右,极端端最低温-20 ℃、最高温度为37 ℃,昼夜日差温度达9~12 ℃,年隆雨量1 450~1 900 mm,集中在6~8月,占全年隆雨量的40%,年蒸发量为900~1 000 mm,相对湿度为70%~80%,常年云雾较多[5]。土壤为黄陵穷隆式背斜的东北,基底为黄陵杂岩,土壤母质基岩多以红色花岗岩为主,少量页岩、砂岩为辅。土壤类型主要以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棕壤、黄壤为主,以山地沼泽土、山地沉甸沼泽土、棕色石灰土为辅,局部地区有少量水积土分布,属沙质粘土,pH值在61~72之间,略显酸性,土壤中极具腐殖质,自然养分含量较高,略显黑色,土层平均厚度为50~110 cm,土壤肥沃[6]。

1.2 营林措施

黄果云杉7个家系试验林抚育时间为第1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及9月下旬各抚育1次,共3次;以后连续3年在7月和9月中旬各抚育1次,每年2次。抚育方法采用全面割灌、草。同时,常年做好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7]。

1.3 试验方法

黄果云杉7个家系试验林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8],2行×2株4株方形小区,15次重复,依山顺势纵向排列长方形,每个方块边长为15 m×15 m面积225 m2正方形内25个系号100株,每个系号均挂有标牌;每个方块四角处均栽高50 cm水泥桩作永久性标识 [9]。试验林面积05 hm2。2010年冬季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试验田林要求用皮尺量距,白石灰定点,小区、重复间用白石灰打线挖沟界。穴状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2011年3月苗木根部用泥浆浆根造林,株行均为15 m×15 m [10]。

1.4 数据调查

黄果云杉7个家系试验林2011年10月调查成活率,2015年3月23日调查保存率和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东西和南北平均冠幅、一级分枝数等主要因子。

1.5 数据处理

黄果云杉7个家系试验林用算术平均法分重复和小区统计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各生长量,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算进行统计学分析[11]。

2 结果与分析

2.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2011年10月调查了造林后当年黄果云杉7个家系420株田间试验林成活率为100%。2015年3月23日调查了7 a生黄果云杉7个家系保存率,变动幅度在39%~75%之间,平均为52%。其中pliki08xz001号保存率为75%,表现最好,调查数据结果见表3。

2.2 生长量方差分析

黄果云杉7个家系7 a生时保存率和生长量的差异,见表1可以看出:黄果云杉7个家系7 a生地径生长的差异不显著。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生长、东西和南北平均冠幅、一级分枝数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2] 。

2.3 生长量相关分析

对黄果云杉7个家系7 a生时各生长量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7 a生时树高和当年抽新梢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0,树高和冠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7,均在005 以上; 对应的P 值都接近 0,表示指标间具有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知树高与地径、地径与冠幅之间未达到显著相关。

2.4 家系生长量比较

黄果云杉7个家系造林生长量和保存率统计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至 7 a生时黄果云杉家系pliki08xz001号单株最大树高1070 cm,当年抽梢 180 cm,地径17cm,冠幅560 cm,一级分技数3个,保存率75%平均树高达 565 cm,当年新梢长71 cm,地径11 cm,东西和南北平均冠幅371 cm。

pliki08xz001号7 a生时比其它 6个家系平均树高高402%,当年抽梢高127%,冠幅高 193%,保存率高563%。造林后4年(7 a生)林木的生长量与其苗期(3 a生)的生长量呈正相关,说明该树种家系较适宜生长于鄂西山区[12]。

3 结论与讨论

(1)黄果云杉7个家系7 a生时地径的差异均不显著,保存率、树高、新梢生长、冠幅和一级分枝数的差异均达极显著。

(2)黄果云杉7个家系7 a生时树高和当年新抽梢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树高与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树高与地径、地径与冠幅未达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黄果云杉家系pliki08xz001号7 a生平均树高比其它 6个平均树高高402%,当年抽梢高127%,冠幅高 193%,保存率高563%,外部表现为树干通直,树皮黑褐色,针叶绿色,没有发现病虫危害和倒伏,生长势好,可为后期黄果云杉优良家系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参 考 文 献

[1]王丽芳,安三平,王美琴,等. 丽江云杉家系主要性状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2):812.

[2] 王军辉,张守攻,石淑兰,等.对外引工业用针叶树种木材化学组成与纤维形态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3842.

[3] 祁万宜,应中华,王军辉,等.几种针叶树种引种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3844.

[4] 郑万均.中国树木志(第一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5] 北京林学院.气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6] 许松林,赵传良,王勋朗,等著.宜昌土壤[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7] 孙晓梅,张守攻,祁万宜,等.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造林整地与抚育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2):235240.

[8] R.福克纳.林木种子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9] 祁万宜,孙晓梅,张守攻,等.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纸浆用材林初植密度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4):552556.

[10]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1] 辽宁省林业学校.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2] 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家系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樟子松半同胞家系幼龄生长变异和优良家系初选
红松第一代种子园单亲本子代测定研究
论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2个家系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22个道氏虹鳟选育家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氏珠母贝红色闭壳肌F1代的家系选育及家系评定
一个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