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构造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起点
2015-05-30连凤卿
连凤卿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學理念,以学定教、以需定教,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本文就从把握学生现实起点、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设计过程动态起点三方面来论述如何有效把握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起点。
【关键词】学习 起点 生本 需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以师为本”的教学思想仍旧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首先改善这些与新课程实验不协调的现象,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以需定教,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现笔者就如何构建生本课堂,有效把握课堂学习起点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钻研教材,更要真正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教学才是扎实而有效地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不仅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的“现实起点”。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上课时,笔者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如布置预习学案,并在课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1)组内互查,了解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讨论“鲈鱼捕捞开放日”;(3)朗读课文展示,找出疑问点。当学生在进行预习互查时,老师则在旁边随走查,这样交流式的检查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在初步巡视检查的过程中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从而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摆脱“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材为学生服务,让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和成长的快乐学习过程。
二、找准课堂教学“切入点”
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一堂好课
1.衔接生活语文点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堂应当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应当以生活为切入点进行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让语文回归生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现实生活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
2.突破课文的“文眼”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常常按照课文情节和语言顺序进行讲解,这样程序化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少。而一篇课文的“文眼”,可以是一个中心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过渡段,如同棋局当中的一个关键子,一子活全局。突破“文眼”,就是教师以这个文眼为突破口,进行逐步地拓展延伸,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中,教师就应在“飞”和“夺”字上下工夫。什么是“飞”?为什么要“夺”?让学生抓住这两个字去学习课文,就会知道速度上一定要超过敌人,占领泸定桥的决心之大,占领泸定桥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读懂、读透,找到文章的文眼,并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眼,借此引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突破,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更加紧凑、清晰,课堂效果更高效!
三、设计过程的“动态起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会有多向互动,从而不断生成多个课堂教学的“新起点”。因此,教师可以见机把握这些动态起点,以生成更多生动有效的学习资源。
1.有效追问,生成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常常把提问设计成单项选择题,从而使问题得不到充分地解决,学生也在“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中失去了思考的动力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在“有效追问”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探索。
例如:在教学《沙漠之舟》时,我就抓住“舟”这个关键字进行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在哪里航行?沙漠里有船吗?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沙漠之舟指的是谁?沙漠里面怎么会有船呢?)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接着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继续追问,“那为什么把骆驼叫做沙漠之舟,骆驼与沙漠有什么关系呢?”从而自然将学生进入了课文深层次分析中,将他们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教学目标。
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通过提出重点问题,促使学生由疑问引发思考,在思考中激发思维,促进学习,进而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探究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引导部分学得慢的学生继续围绕问题学习课文内容,而已完成问题学习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对知识继续进行拓展和延伸。
2.巧妙留白,生成起点
“留白”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理解能力,就应当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留白”中尝试探索、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质疑、探索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获得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创造性地拓展。
例如:《钓鱼的启示》一课中,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在解读完这句启示后,我进行了这样的留白设计: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对文中的“我”说,对父亲说,对你自己说。请写在文中空白处。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会怎么做,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升华,也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总之,课堂中“新起点”的生成既是前一起点的结果,也是生成下一个教学起点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生成课堂的动态起点都是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的生态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而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最终起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力点。
参考文献:
[1]《试论课堂教学的“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课程·教材·教法》卜玉华2007(4)
[2]《备课的变革》吴亚萍、王芳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