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海岛居民环保教育问题及路径初探
2015-05-30朱甜甜梅长青王佳桐
朱甜甜 梅长青 王佳桐
摘 要:新时期加强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加强有助于我国海岛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可以增强海岛居民的海权意识,提高人们的海岛生态环保意识并进一步落实环保行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海岛居民环保教育起步较晚,与其他沿海国家相比,处于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海岛居民需要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同时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海岛生态环保行动,并且要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海岛居民;环保教育;探索
我国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而且还拥有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在这广阔的海岸线上散布着数以万计的海岛,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无疑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新时期毫无疑问要重视海岛,以使其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一、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意义
(一)海岛的含义和作用
根据现代汉语的解释,海岛指的是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区域;而根据地质学给定的定义标准,《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GB/T18190-2000》,海岛指散布于海洋中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小块陆地;1982年新修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明确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海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从区位来说,它是海洋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陆结合部、大陆的前沿、连接海陆的‘岛桥,对外交流的窗口和通商要地。”[1];从资源方面来说,海岛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海岛经济的重要条件;从我国国防来说,海岛是大陆的屏障,是捍卫祖国陆疆非常重要的门户;从政治意义来说,它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标志。
(二)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意义
中国的海岛94%属于无居民居住的海岛,而对于那些有人居住的海岛来说,加强对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责任重大、不可或缺、意义非凡。
第一,经济意义:促进海岛资源的合理开发,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可以居住的海岛上,拥有较多的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动力资源、港湾资源、旅游资源等等),有的已经开发利用,有的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加强对海岛居住居民的环保教育,可以使海岛居民懂得如何可持续利用海岛资源,而不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譬如说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在加强教育的情况之下他们就会有季节性的选择捕捞,生态养殖等;再譬如海岛矿产资源的开发,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可以使他们懂得在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使之循环利用。
第二,政治意义:海岛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可以增强海岛居民的海权意识。海权是一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地位非常之关键;近年来,我国同近海的一些国家在处理海权上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南海诸岛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中有不少原因,但是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海岛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维护我国的领海主权,进而为国家利用海权汲取财富创造前提条件;这不仅仅在于维护我国大陆架的主权,海岛上居民长期的生活、居住更是一国主权的象征,而海岛居民的定居生活就是我国海权的象征;同时,这还有利于我们国家有效增强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在和平时期,国家利用海洋汲取财富的能力是比较有保障的,在发生危机的时候或者是战争状态中,这种能力可能随时被敌对势力打断,国家还要把汲取财富的能力升华为控制海洋的能力”[2]。
第三,文化意义:海岛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长时期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海岛曾经被称作是“处女地”,近年来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其附近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拯救我们人类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主要靠的是我们人类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承担自己应该做的生态责任,从而使海岛居民养成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另外,海岛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也可以促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因为海岛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岛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行动会对游客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使人们了解、关注和热爱海岛,最终使广大民众共同支持我国的海岛环保事业。
第四,生态意义;海岛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有助于解决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受工农业生产、旅游资源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岛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地方居民对海岛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海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海岛区域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采取的措施等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吸引地方海岛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来共同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海岛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海岛居民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海岛生态环境处于恶化的情况之下,如果人们(尤其是海岛居民本身)能够认识到海岛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必然会采取实际行动维护海岛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海岛居民环保教育起步较晚,与其他沿海国家相比,处于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
首先,外因方面。其一,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到教育问题,我们较多考虑的是学校教育方面,政府在海岛环保教育这一块的投入比例很低,这也就使得海岛居民的生态环保缺少强大的物质基础,难以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其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经济建设被放在首位,海岛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滞后,这对于海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没有威慑力和警戒作用。其三,海岛环保教育宣传力度不大,许多人甚至于对此不了解、不知情,也即是我国还并未形成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就更不用提去保护实践了。
其次,内因方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推进事物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海岛居民本身的环保意识亟待加强。其一,海岛居民的生态环保知识水平十分薄弱,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海岛生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当然还有一些人对海岛的生态环境保护漠然视之,这样在开发利用海岛资源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二,一些海岛居民虽有对海岛生态环保的强烈意识,但却是缺少积极参与环保的行动,他们通常只注重自己身边的生态环保问题,有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表现在里面。其三,海岛居民也并未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养成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少数人甚至还存在着破坏海岛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路径探究
海岛居民环保教育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方法,但是我国海岛居民环保教育应该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实事求是,并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教训。
(一)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
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和核心,她掌握着社会的诸多资源,故而加强对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自然少不了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当地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要融入对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以使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谐健康发展,使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浪费,认真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的关系,并且要严格控制污染的蔓延状况,以求海岛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减速直至没有。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对海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进行奖励,这将会大大提高海岛居民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再者,制定切合海岛实际的环保教育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有可持续的发展眼光,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海岛生态环境来制定规划,且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规划和目标以及需要把握的重点;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综合问题要综合研究考虑,防止片面化现象;同时,在海岛居民环保教育中必须重视体现“生态”、“绿色”的价值观,加大对海岛居民的“绿色文明”发展模式教育;另外,要尽快研究并建立起海岛居民环保教育的评估制度,以此来指导环保教育的健康发展。第四,政府科学确定海岛保护的法律主体,“任何权利都是或应当是与义务相互依存的,而且权利的实现往往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3],“当一个人不能认清自己行为的后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是不能承担责任的”[4],也即将海岛保护责任人的义务与其应该享有的权利相结合,对海岛资源进行开发的责任人(海岛使用权人)在开发海岛资源的过程中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第五,政府要加大海岛环保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关注海岛生态环境,在这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和新兴媒体(微信、微博、博客,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媒体,等等)进行广泛而持久的宣传,使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到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而使游客们在海岛旅游的过程之中自觉主动地保护海岛生态环境。
(二)海岛居民要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保护海岛的自然生态环境既需要海岛居民心中有环保意识,更需要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践行环保行动的决心和勇气,也即是要具有那种舍我其谁的精神和毅力。加强对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任务非常艰巨,需要考虑诸多问题。第一,海岛居民自身要树立海岛环保意识,他们心中要有一杆“生态绿色”的称,管好自己,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意识教育来达到,即“强化生态伦理教育,积极培植全民生态意识,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启蒙和教育,成为内在推动绿色生态治理取得根本突破和质的飞跃的基础性工程”[5];而环保意识具体指的就是海岛居民的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海岛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方面的培养,其目的是帮助海岛居民获得保护与改善海岛生态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环保态度、环保价值观以及环保责任感。第二,海岛居民在海岛环保意识的指引下,在实际工作、生活之中需要积极践行海岛环保行动,这才是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就是,倡导以“节俭为主”并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与个人收入水平相一致”的适度消费行动,以及真正贯彻落实绿色消费行动(“绿色消费是指以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6]);同时,对于发现海岛上的一些危害海岛生态环境的集体或个人,海岛居民要敢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海岛生态环境。
(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对海岛居民的环保教育无疑有利于海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这方面作为长期生活在海岛上的海岛居民要努力和做的工作有很多,绝不可懈怠停滞。环保教育是使人们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性知识,获得解决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技能,以求“养成正确认识环境、理解环境、保护环境以及处理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7],这种教育目的在于引导人们主动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对海岛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不仅仅是依靠海岛居民,还需要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要调动各种教育力量来共同参与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多种组合拳的共同作用之下海岛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所谓的社会教育指的是“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种种教育实践活动”[8],这种教育更加注重潜移默化的效果,更加重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并切实保护我国的海岛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社会教育所关注的对象,这也就决定了社会教育更加重视人的责任,尤其是在现在各种生态环境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人类的生态责任。
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一则,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德智体美劳融入进去,以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要适当多安排一些环保教育的内容,对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孩子更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比重。二则,要以德育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到实际行动,热爱自然环境、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觉、主动遵守自然生态环境法规,并且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在环保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上至国家下到各省市都在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比如,共青团中央倡导的以“我为生态环境作贡献”为主题的团队日活动,北京市组织和发起以“争当美丽家园的小主人”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保护资源教育实践活动。三则,学校(尤其是高校学生)要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将学生的生态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生态环保实践中去,这远比理论上的说教更有效果。(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耀光等.中国海岛县的经济增长与综合实力研究[J].资源科学,2008(01):18-24.
[2] 刘新华.论海岛对国家发展海权的战略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6.
[3]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 法学研究,1995(6):60~67.
[4] 贾宝金:海岛生态保护的法理[J].生态经济,2012(10):161-164.
[5] 马明冲,赵美玲.基于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绿色生态治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4(07):175-178.
[6] 流穿蜂.绿色消费[EB/OL].(2014-03-15)[2015-03-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dQ-JrKgNvm0YCGwTjGEByUSzCMRVa9jVFYoajfkypzur_NJkxyXs_jWuH1nwkYYEoVHfwOHiHp1I9roUeO3a_.
[7] 黄林妹.切实加强环保教育[J].发展研究,2007(09):100-102.
[8] 龚超,尚鹤睿.社会教育概念探微[J].浙江社会科学,2010(03):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