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心镇的对策与建议
2015-05-30王培朱洪波王茂洋
王培 朱洪波 王茂洋
[摘 要]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而中心镇建设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当前我国中心镇发展背景、实践探索、建设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区位优势,力求在中心镇建设的思路、具体对策与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
[关键词]中心镇;佛子岭镇;现状和对策;城镇化;中心镇建设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50
1 问题的提出
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心镇是小城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村庄”的五级城镇体系网络中,中心镇作为一个节点,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向下辐射一般建制镇和乡村,向上连接城市。
胡善德在其研究中认为“中心镇建设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而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进而促进农村产业集聚的发展。中心镇的要素集聚功能有利于发展园区经济,从而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园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发展,集中发展可以克服分散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集聚发展还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显现”。[1]
胡新民认为“特色产业培育是中心镇崛起并发挥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中心镇的发展通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来推进农村产业集聚的发展。中心镇在发展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方面,着力引导本地区的一些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对于自己镇的特色产业则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应将特色产业集聚努力培育成现代产业集群”。[2]
李仁彬提出“政府应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在产业机构调整与升级、项目安排等方面应向中心镇倾斜。中心镇应当着力引导周边地区的二、三产业向中心镇集聚以形成集聚发展的优势,可以通过原地纳税等方法加以引导”。[3]
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发展中心镇,有利于带动城乡经济,促进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聚集,推动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心镇,能在城乡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实现农村与城镇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2 我国中心镇建设的探索
2 1 “中心镇”出台的背景
第一,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产业结构。小城镇发展必须要以二、三产业为基础。但在目前的城镇产业结构布局中,农业比重依然过大、第二产业也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初级加工形式、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产业即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小城镇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小城镇在农业城市化、农村工业化的进程。第二,趋于农村化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应该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比较集中的地区,但小城镇结构的布局使得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趋向农村化。所谓农村化,是指小城镇没能够充分发挥“极化效应”,使得小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难以充足供给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必然会导致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农村相比较没有多大的优势,甚至有些地区城镇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农村好。
2 2 何谓“中心镇”
中心镇是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好基础设施、较强经济实力、较大发展潜力和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之为中心镇。中心镇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进农村人口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2 3 中心镇建设的政策目标
第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农业现代化。中心镇是县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中心镇建设将会加强与大中城市的联系以及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第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城镇工业化发展。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不断适应市场环境、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过程。第三,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城镇工商业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小城镇必然会增加对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必然会拉动建筑业、工业、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县域工商业的发展。
3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背景、战略及成效
3 1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背景
2OO5年6月27日,六安市《关于申报增补省中心镇省重点中心镇的请示》经省政府同意,将霍山县佛子岭镇列为中心建制镇。至目前,佛子岭镇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中心镇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使佛子岭镇的中心镇建设在实践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 2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总体战略
佛子岭中心镇建设发展总的战略方向是:“集聚要素,完善功能,创新转型。”积聚要素,就是土地、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要充分集中、聚集和集约使用,来提高使用效率和扩大规模效应。完善功能,就是要大力改善集镇生产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集镇服务、集聚功能。创新转型,是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促进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型。
3 3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成效
近年来,由于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坚持稳中求进,推进工业、农业、旅游业均衡发展,到2014年年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8亿元、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0 8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1 7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 5亿元、增长58 6%。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4]
4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SWOT分析
4 1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外部机遇
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佛子岭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实施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更是聚焦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农业发展基础,这些都为佛子岭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4 2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外部制约因素
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矛盾是全国中心镇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首先,市、县、乡三级财政收入差距比较大,政府主要集中精力投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中,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相对较小。其次,城乡科教文卫事业投入非常不平衡。最后,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的相对薄弱。
4 3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内部优势
佛子岭不仅有“亚洲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更有万亩竹海、千顷人工湖等众多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茶叶、毛竹、杜仲种植和白鹅、鸡等养殖皆成规模;其中茶叶、毛竹已成为佛子岭镇主要的经济作物,代表霍山黄芽的“乌米尖黄芽贡茶”通过了国家商标局的注册。
4 4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内部劣势
在充分肯定中心镇建设内部优势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佛子岭镇在中心镇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领导同志对中心镇建设和发展工作不在状态,喊口号、做表面工作。第二,土地瓶颈没有突破。佛子岭镇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工作起步较早,但用地指标短缺、用地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第三,形象特色不够明显。建设水平低,管理品位低,基础设施不配套。第四,工作推进机制不够健全。中心镇建设上下协调互动、部门合作机制还不是很顺畅。
5 推进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 1 加强中心镇的配套设施建设
应围绕发展功能和方向定位,形成别具特色的城镇风貌。我们要按照“突出重点、适度超前、满足需要、完善系统”的原则,必须加快建设和整合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园林绿化、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努力提高中心镇的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5 2 大力发展中心镇经济
为镇域经济在科学发展中的快速增长,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和民营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中心,落户于集镇周边的毛竹、茶叶加工等项目应加速投产开发。充分利用中心镇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5 3 深化中心镇配套体制改革
第一,推进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市直管重点镇的体制建设,实施扩权强镇改革。第二,推进中心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通过从新农村建设新增专项资金中划出一部分、市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等办法,市财政每年应筹集建立市级中心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第三,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宅基地有序流转机制等。
5 4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完善5A级景区建设,佛子岭镇应强调突出生态、文脉、产业、功能“四要素”建设,努力打造“文化酒镇、生态靓镇、宜居美镇、旅游名镇”。
一是大力打造山区“生态旅游”,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目标,将佛子岭旅游区开发总体规划与生态环保规划、集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庄规划相结合,大力开发佛子岭生态游、绿色游、风光游、农家游等项目。二是以汉文化为背景推进集镇建设,把佛子岭镇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让丰富的“汉韵徽风”文化元素深深地融入所有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以迎驾贡酒、汉武南巡和千年九龙寺为切入口,努力做好酒文化、汉文化和佛文化。对于乌米尖黄芽贡茶、迎驾贡酒酿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打造特色旅游特色产品的方式,进一步加以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胡善德 略论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义[J].理论视野,2005(12):34
[2]胡新民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中心镇建设[J].政策瞭望,2010(4):38
[3]李仁彬 以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着力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5):47
[4]以上数据依据六安市霍山县统计年鉴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 “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1
[6]周鹏,王卫琴 就地城镇化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5(17)
[7]丁运来,马庆斌,等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政策取向[J].中国市场,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