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行为的矫治策略

2015-05-30王国芳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矫治问题行为

王国芳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园的外来务工子女急剧增多。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孩子身上时,发现这些孩子的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不容乐观。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影响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家园合作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问题行为 矫治

一、本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所在的幼儿园处在一个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子女的数量急剧上升,就读本园的外来务工子弟比例已超过本地学生,占全园幼儿人数的50%以上。受家庭经济、家长观念的影响,这些外地孩子入园后在生活和行为上的表现不容乐观,不得不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幼儿的问题行为,是指妨碍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的,或影响他人的一些心理品德不良的现象,举止不当的言行,或犯有严重错误的行为。在生活方面,主要表现为生活没规律,饮食习惯差,偏食挑食,喜欢吃零食;卫生习惯差,不爱整洁,乱扔垃圾;还有睡眠障碍等等。在学习方面,主要有多动不安,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还有明显多动的儿童,容易出现不守规则,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与同伴易发生争斗。在交往方面,有些孩子是任性撒娇,有些孩子自卑孤僻,有些孩子常有攻击性行为等。有些孩子不能和同伴做游戏或玩乐,独自一人进进出出,旁若无人,即使暂时加入集体游戏,不一会儿便和同伴发生争斗,大呼小叫,不得安宁。这些儿童不愿与人交往,不会好好与人交往,若不及时矫正,会出现交流或社会适应障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总体素质是好的,问题行为只是在一些孩子身上明显发生。而且,问题行为并不是集于一身,仅是有的孩子有这种问题行为,有的孩子存在那种问题行为。因此,问题行为不等于问题孩子,只是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有一些不良的问题行为。必须明确的是,孩子不管那个方面的不良行为,都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必须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但又是可以通过恰当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克服的。

二、分析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幼儿出现问题行为,有其先天的一些生理、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外部因素来分析,孩子问题行为的出现,是扶养人和教育工作者忽视孩子日常行为指导的结果,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影响作用的结果。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在我园就读的外地学生的家长,以做小本生意诸如在农贸市场卖菜、开小吃店、食品店以及周边的小厂做临时工的居多,收入一般都不高。其家庭环境并没有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课堂。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工作繁重,生活艰苦,虽也望子成龙,但往往缺乏教育子女的水平,有的甚至疏于教育或放任不管。家庭教育欠缺,没有与家人情感的交流,容易使他们的子女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因此,他们的子女一般放学之后任他玩闹,容易养成“懒学”。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幼儿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但并不是封闭在家庭和幼儿园,同样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旅游、休闲等活动越来越多,加上电视传播的信息越来越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负面的观念和行为。使得孩子从小就不知不觉受着某些不良社会环境的熏陶。

第三,学校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幼儿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情感培养,重教师教,轻学生自主活动等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往往不注意活动过程中孩子的细节行为,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不良习惯视而不见。在平时用餐、午休、课间活动等生活中,对孩子良好生活方式的指导不够,对孩子问题行为的矫正不力。更有个别教师,不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无意之中成为孩子不好的榜样。

三、问题行为的矫治及改进策略

这里结合我园的一些实践经验,就矫正孩子问题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谈几点策略。我园建立了家园沟通机制,保持幼儿园和幼儿家庭教育行为与理念的一致。幼儿园利用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咨询电话、家园联系册等,针对具有典型性的儿童行为发展问题,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并及时汇总和整理幼儿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更新幼儿园相关教学计划。其次,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園的表现,有意识地将自身育儿目标和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家长应主动就幼儿发展问题向教师提出要求或虚心请教,谋求与教师的充分合作。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

(一)言传身教法。

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对幼儿影响巨大。特别是在家中,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经常洗手、刷牙、洗澡;要让孩子讲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气,善良、宽容。那些只言教身不教的家长,是很难收到教育效果的。

2.情景法。

幼儿的不良品行很多时候都涉及特定的道德问题,如撒谎。由于儿童的认知活动往往具有形象和具体性的特征,教师和家长应努力通过游戏、日常生活事件等,创设真实或虚拟的道德教育情境,让儿童真实地体会特定的道德规范或规则的社会意义,最终逐渐真正地内化规则。

3.正强化法与负强化法。

强化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利用强化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时,需要注意以表扬奖励等正强化为主,这样才能使儿童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总之,矫治幼儿问题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10.6

[2]李忠<围绕《幼儿生活守则》构建幼儿园养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研究》2011.4

[3]刘全礼《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9

[4]吴汉荣《儿童行为问题的与预防和矫治》《中国学校卫生》2004.6

[5]谷继红《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5.5

[6]刘华《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5.2

[7]郑秀香《让农村进城幼儿的心灵充满阳光》《学前教育研究》2004.12

猜你喜欢

矫治问题行为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金融功能异化的金融法矫治
失落的一角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注重课堂纪律,调控英语教学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